1947年3月,长垣城北解放区收复后,长垣县委、县民主政府紧紧抓住武装斗争这个环节,依靠广大人民与敌人开展了广泛的拉锯式的游击战争,有力的保卫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打击了国民党驻长垣城380团以及各乡镇的地主反动武装。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率晋冀鲁豫军区主力12万人,在长垣罗寨以东300多里的河段上强渡黄河南进,发动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长垣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长垣城(1)

为了配合野战军作战,冀鲁豫独立三旅和当地武装协同太行、冀南军区发动豫北攻势。于6月29日至7月28日,在平汉铁路两侧歼敌5000余人,为战术需要曾一度包围长垣城,收复了封丘、延津、滑县、浚县等县城,迫使敌人龟缩在新乡、安阳等孤立据点。在此攻势中,冀鲁豫四地委、第四军分区从长垣、卫南、滑县抽调干部和武装,在新开辟的曲河县打开局面,站住了脚跟。长垣县委、县政府按照军分区的部署,率领县区村地方武装配合行动,对蜗居县城周围的国民党地方军政组织发动攻势,不断打击敌人。从6月26日至8月24日,七区民兵四次使用地雷战,毙敌10余名。敌人文化乡还乡团10余人配合尚登孔部向吕村寺进犯时,被地雷炸死3人。分区武委会传令表彰七区武委会及参战人员,奖励地雷50颗,冀钞万元。青岗、樊相、陈墙、九棘、参木、常村、新兴等10多个国民党镇公所及乡镇武装被逼退,在县城或四关强占民房建立窝点,依赖380团和县自卫总队的庇护苟延残喘。长垣广大农村先后得到解放,长垣城被人民武装孤立起来,敌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长垣城在豫北地区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河南省会开封市北面的屏障,是西通新乡的交通要道,把守着黄河拐弯一段百余里的河段,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国民党驻长垣城的380团是国民党的嫡系部队,武器配备精良,战斗力较强,并且修筑了坚固的城防工事,易守难攻。

1947年10月,在晋冀鲁豫大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主持下,成立了以司令员陶国清、政治委员甘渭汉为主要首长的豫北兵团指挥部。为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牵制豫北地区的敌人。指挥部计划首先攻克长垣城和淇门镇,拔掉这两颗钉子。11月上旬,攻取长垣城的部队集结于滑县上官村、岳村集、马栏集一带进行训练演习,协调各部队的关系,做好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长垣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长垣城(2)

11月11日上午,豫北指挥部召开了军事会议,研究制定了攻取长垣城作战方案,决定以优势兵力强攻,一举歼灭守备之敌。具体部署为:太行军区一旅、冀鲁豫军区独二旅和第五军分区的52团担负攻城任务,第四军分区356团、357团及长垣、封丘、延津、原阳、卫南等5个县大队分布在滑县、延津、封丘三县交界处,扫清残匪,准备打援。13日,豫北兵团指挥部进至城北马寨村,并正式下达了攻取长垣城的命令,对作战中的具体情况作出详细的布置。

此时,长垣城守敌总兵力近3000人。其中包括国民党47师380团的1300余人,地方自卫队450人,保警大队270人及各乡镇自卫联防队650人。敌人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内外及城墙周围的主要地段地堡密布,火力配置很强。为加强控制戒备,敌人常年关闭东、北、西三个城门,只留下南门早开晚闭,过往行人严加盘查。城墙外挖了两道护城河,两河之间除布满地堡外,还安上了一道铁丝网,城外的地堡与城内相通。另外还在西关和南关构筑了土寨和地堡作为城外据点。城内守敌装备精良,粮草弹药充足。面对解放军的优势兵力,毫无退却之意,准备负隅顽抗。

17日,各部队到达指定地点。下午5时攻城战斗打响,独二旅和52团于黄昏时分占领东关和北关,一旅44团和独二旅5团对西关和南关的据点发起猛烈的进攻,战斗十分激烈。由于敌人火力太猛,冲锋数次未能成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经过实地观察,指挥部首长决定避其锋芒,攻取敌人守备较弱的北门。守城敌人急调兵力向东关、北关进行反扑,企图夺回两关阵地。独二旅6团和52团集中火力进行还击,敌人四次反扑都被击退。敌人反扑不成,便加强了城墙四周的火力,阻止攻城。18日,两军对峙,敌人得到了空投的大批弹药、补给后更加猖狂。19日拂晓指挥部接到大军区的指示,新乡敌人集结三个团支援长垣,望严格掌握情况,如19日攻城不下,务于20日抽出兵力,坚决消灭新乡援敌,长垣可留一少部分继续围困。根据大军区指示,指挥部首长随即研究了执行围点打援的作战计划。

敌援兵122旅于22日在封丘遭到了阻击,23日至赵岗一带。城内守敌知晓后疯狂向外突围,妄想联合起来合击解放军。25日,指挥部首长研究决定,为争取主动,灵活机动制敌,暂时撤回围城部队,集中兵力消灭外围之敌。在以后的一个月内,先后组织了冯付集、黄营和淇门等战役,歼灭打击了援军和地方顽匪,解放了大片被敌人占领的土地。

长垣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长垣城(3)

11月30日,国民党新乡驻军将其380团调回,把河北省保安12团调防接替长垣防务。豫北指挥部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再次攻取长垣城。12月18日,大军区批准了攻城计划。19日各部队到位后,形成包围。20日15时发动攻击,采取以优势兵力进攻东、北关,集中炮火轰击,突破城墙实行总攻的战术。在炮火的猛烈攻击下,北关东侧炸开一个缺口,一旅第二梯队的52团战士乘机猛冲上去。他们协同44团突击队奋勇冲杀,于17时30分冲上城墙。主攻北门的四团战士冒着弹雨发起数次冲锋,在炮火掩护下,也迅速搭上长梯强行登上了城墙,随即向两边展开。经过30分钟的战斗,北门防线被击溃,解放军三个团从北部攻进县城,向纵深发展。敌人纷纷投降,防守西门和南门的敌人闻讯后,纷纷夺路而逃。四分区部队乘胜追击,19时战斗结束。残敌基本扫清。

为了不增加城内群众负担,指挥部命令:攻城各部除留下部分战斗人员处理战俘清理成果外,其余部队集结城外待命。城内群众见到解放军纪律严明,纷纷拿出鸡蛋、馒头等食品连夜到城外慰问子弟兵。战斗中,长垣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行动,切实做好战勤工作,保证了战斗中弹药等物资的运送供应。

攻取长垣城战斗,共毙敌200余人,俘敌825人,缴获迫击炮2门,炮弹800发,轻机枪11挺,长短枪800余支,掷弹筒2个,各种子弹19万发,炸弹250枚,电台2部,电话机10部,牲口80头,小麦50万斤。

长垣城解放后,满目疮痍的长垣城从此回到了人民手中。广大人民欢欣鼓舞,热烈欢呼长垣全境的解放。县民主政府立即进城,开仓放粮,救济县城及周边的穷人。共发放救济粮18万斤,2500多口人的生活得到了安排。广大群众热烈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满怀信心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而努力奋斗!

本文节选于中共长垣历史,在此对编录者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