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积木玩具,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LEGO(乐高)”。据了解,“LEGO”于1932年诞生自丹麦,中文名为“乐高”。2002年,“乐高”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在中国,“乐高”深受各年龄层玩家的喜爱,购买“乐高”玩具的成人玩家和小玩家也越来越多。

近几年,市面上却出现了一个名叫“乐拼”的中国品牌。“乐拼”与“LEGO”的中文名“乐高”只有一字之差。并且,“乐拼”部分产品和“乐高”原版高度相似。

乐拼仿冒乐高最新消息(乐拼再度惨败)(1)

2016年,“乐拼”就被“乐高”起诉至法院,“乐高”胜出获赔人民币1500万元。时隔不久,“乐高”和“乐拼”再一次对簿公堂。该案历经一审、二审,尽管“乐拼”垂死挣扎,但仍旧再度惨败。

乐高VS乐拼

“乐高”以涉嫌侵犯著作权及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将“乐拼(LEPIN)”积木的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共四家公司起诉至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

2018年11月5日,乐高中国发微博称:乐高集团已收到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对四家生产和销售“乐拼(LEPIN)”积木的公司作出的胜诉判决书,法院认定这四家公司侵犯了乐高集团的多项著作权并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

乐拼仿冒乐高最新消息(乐拼再度惨败)(2)

(图片来自乐高中国微博截图)

根据判决书,法院判令四被告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展览或以任何方式推销侵权产品的行为并赔偿“乐高”的相应的经济损失。

对于一审判决,四被告不服,上诉至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据羊城晚报信息,近期,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对“乐高”诉“乐拼”侵犯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共19宗系列案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据此,“乐拼”需向“乐高”赔偿470万元,这一场“玩具王国”的纠纷终于落下了帷幕。

值得一提的是,“乐拼”这个品牌的积木拼装系列玩具因与“乐高”玩具极度相似,引起了上海警方的注意。

2019年4月26日,上海警方通报称,4月23日成功侦破了“乐拼”涉嫌侵犯“乐高”品牌著作权案件,抓获李某某在内的4名犯罪嫌疑人,捣毁生产、包装、仓储等窝点3处,流水线10余条,缴获生产模具90余块,说明书近20万份,包装盒20万余件,成品“乐拼”玩具63万余件,涉案金额逾2亿元。

乐拼仿冒乐高最新消息(乐拼再度惨败)(3)

(图来自警民直通车-上海)

警方表示,“乐高”玩具的产品说明、示意图、外包装均为著作权,受法律保护,“乐拼”以营利为目的,未经授权擅自予以复制、生产,违法所得数额巨大,已经构成刑事犯罪。

2020年2月26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院对被告人李某某等9人侵犯著作权案提起公诉。

近年来,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数逐年攀升。对于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国家相关部门的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

乐拼仿冒乐高最新消息(乐拼再度惨败)(4)

4月21日,最高法发布《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最高法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通过适用惩罚性赔偿、提高损害赔偿额度、严惩知识产权犯罪,进一步加大侵权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借助执法部门打击各种侵权行为之外,自身也应有相应的应对和预防措施。对于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企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布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面对侵权行为,要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免导致自身品牌名誉受损。(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