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左传》记载,春秋早期的卫国,发生了一起严重谋杀事件,国君卫桓公被同父异母的弟弟州吁杀害了具体的这个过程,找不到详细记载,不过州吁应该在卫国是有些势力的,因为杀了国君哥哥以后,他自己做了国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成语典故中的历史故事 成语典故中的历史?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典故中的历史故事 成语典故中的历史

成语典故中的历史故事 成语典故中的历史

据《左传》记载,春秋早期的卫国,发生了一起严重谋杀事件,国君卫桓公被同父异母的弟弟州吁杀害了。具体的这个过程,找不到详细记载,不过州吁应该在卫国是有些势力的,因为杀了国君哥哥以后,他自己做了国君。

做了国君,州吁自然是满心欢喜,可他也有一个担心,自己这个君位来路不正,怕百姓们心里不服气。州吁有一个忠实的拥护者,名叫石厚,石厚的父亲是卫国老臣石碏,石厚就向老爹请教,如何才能让州吁在卫国站稳脚跟。

要说这个石碏,还是有些故事的。

早在卫桓公的父亲卫庄公健在的时候,公子州吁的母亲不是正室,可十分受宠,卫庄公对州吁也十分的纵容。当时石碏就曾劝告卫庄公,你要是想立州吁当太子,就早点确定下来,要是不想立他当太子,就不能这么骄纵他了,被骄纵大的孩子,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能惹出天大的祸患来。

可卫庄公并没把石碏的话放在心上,既没有立他做太子,也没有对他严加管教。

石碏没有能劝动国君,扭回头来看自己,发现儿子石厚跟州吁走的非常近,他就一再告诫儿子,他不要再和州吁来往,可惜的是,儿子也不听他的话。

现在州吁谋杀了国君哥哥,自己取而代之,石厚又来替他问主意,石碏干脆就将计就计。他告诉儿子,想取得合法的国君地位,也不难,只要去朝拜周天子,天子认可了,别人也就没话可说了。

要说这石厚还真办事,他接着问老爹,想朝拜天子的话,需要走什么程序哪?

石碏一咬牙,告诉石厚,陈国的陈桓公,正得到天子的宠信,现在陈国和卫国关系不错,如果诚心诚意的请陈桓公帮忙,这事差不多就能成了。

石厚回去跟州吁一商量,既然这样可以让你坐稳国君宝座,干脆咱们俩一起去趟陈国算了。可就在州吁和石厚到达陈国之前,石碏的人抢先一步来到陈国,见到了陈国管事的人。

来人表达了石碏的意思,卫国出了弑杀君主的大事,我老头子年纪大了,有心除害力不从心了,不过即将到达陈国的这两个人,确实是罪魁祸首,希望你们能趁机除掉他们。

对于这位卫国老臣,陈国人给予了应有的尊重,州吁和石厚刚到陈国,就被抓了起来,然后派人通知卫国,请卫国派人前来处置。

卫国这次派出了两个人,一个是代表卫国的国家官员,他动手杀掉了州吁,另一个是石碏的家臣,由他出手除掉了石厚。

《左传》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是,“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大概意思是,石碏真是个忠臣。因为厌恶州吁,把自己的儿子石厚也一起处置了。‘大义灭亲’,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这就是“大义灭亲”的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