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大官僚唐国公李渊,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夺取了全国政权。这个政权就是后来的唐朝,后世称之为唐高祖。
货币名称来源
唐初沿用隋五铁,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株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铁。“通宝”也就是通行的货币。开元通宝的钱文由当时著名的书法大家欧阳询所书,有八分及篆隶三体·这也是钱文有书人姓名在史书上的第一次纪录。这说明唐初铸开元通宝是一件大事。“开元通宝”四字笔力苍劲,意态精密,端庄俊雅,凝重雄浑。
开元通宝的形制
开元通宝钱直径八分,重二株,积十钱为一两,千钱重六斤四两。因为唐代一斤比西汉一斤重一倍多,故开元通宝比西汉五株钱略重。开元通宝钱的创制与秦半两、汉五铁钱一样,是我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至此,我国的金属铸币正式脱离了以重量为钱币名称的体系,而称之为“通宝”、“元宝”。而从这时开始,我国的衡法两以下不再以株为计算单位(唐以前是用铁,二十四铁为一两,是二十四进位),而是改用两、钱、分、厘的十进位法,其中一钱为3.73克,即指开元通宝一枚钱的重量,十钱开元通宝等于一两。开元通宝还以其大小轻重适中、名称形制合宜等,而对我国币制的革新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整个唐代的主要流通币,而且成为唐代以后一千多年的铜钱楷模。
开元通宝的传说
初时铸的钱内外郭齐整,背面平坦光洁,书法及做工为时人所重视,不仅有使用价值,而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大诗人杜甫诗云“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唐代开元钱和其他唐代钱的背部,有的有一个突出的圆点,有的有一条或几条弯曲的凸钱,有的甚至还有浮云的标记,这种圆点和凸钱,钱币学叫做星月纹。钱背星纹分穿上星纹,穿下星纹,月纹上弯叫仰月,下弯叫俯月,穿旁侧立称侧月。关于开元钱的月纹和浮云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以至于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唐高祖李渊时,下边遐想。有的说是进呈开元钱蜡样时,文德皇后不留意掐有一个指甲痕,人们认为是圣上的旨意,就依样鼓铸了。还有更荒谬地认为是明皇宠妃杨玉环的指甲痕,因为唐明皇用过开元年号,而杨贵妃又是深得宠信甚至代阅奏折,自然会过问铸币事,就断定指甲痕为杨妃所为。其实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因为钱上的“指甲痕”有粗有细,应是不同铸钱祥云的意思,炉的标记,而浮云应是祥云的意一种思,代表人们的美好愿望。除此之外,开元通宝还有“元”字左挑右挑、双挑之分。最初铸的开元钱元字不挑,武德年间所铸,元字左挑出现。右挑开元钱应是贞观年间及其以后所铸的;双挑开元数量极少,应是高宗时的纪念币性质,有大事件发生时所铸。唐玄宗以后的元字仍有挑笔的情况,但因其铜制、重量、轮廓等均与以往不同,分辨比较困难。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唐朝创造了开元盛世,其货币“开元通宝”流通使用300多年,贯穿于整个朝代。对“开元通宝”进行研究,对于了解中国钱币历史,理解和执行现代货币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