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出土的两条木牍上的家书中,其实隐藏着末代楚王的最后下落。

大秦帝国两王相见 大秦帝国两名士兵的家书里(1)

▲云梦睡虎地秦简

这两封家书是属于一个名叫黑夫和一个名叫惊的秦兵的。前一封上有“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日久,伤未可智(知)也”,该信写于二月辛巳,学者黄盛璋据汪曰桢《历代长术辑要》和日本国新城新藏《战国秦汉长历图》,定二月辛巳为秦王政二十四年二月十九日。信中所提到的淮阳反城即当为郢陈,由此可断定楚军的防守是极其顽强的,在项燕败死蕲南的第二年春天,曾经担任秦国相国,最后却叛秦助楚的昌平君还在坚守郢陈。

大秦帝国两王相见 大秦帝国两名士兵的家书里(2)

▲楚国出土的郢爰金币

第二封家书上写有“以惊居反城中故”的话,而黄盛璋推测此信当写于秦王政二十四年三月之后。也就是说在秦王嬴政的亲自督战下,郢陈终于在第二年的三月份之后,落入秦军之手。

不过昌平君的郢陈兵力似乎没有遭受特别大的损失,应当是从秦军包围圈中的薄弱地带突围而出。离开郢陈之后,昌平君率领大军渡过淮河,转战淮南各地。不过《史记》却对此时的历史记载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

大秦帝国两王相见 大秦帝国两名士兵的家书里(3)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於淮南。楚淮北之地尽入於秦。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史记·楚世家》中记载:“(楚王负刍)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於蕲,而杀将军项燕。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郡云。”《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馀,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从这些史料中我们似乎感到很疑惑,在秦王政二十三年即被杀的楚将项燕何以能在第二年在楚王负刍被俘虏后,又在淮南拥立昌平君为楚王呢?

大秦帝国两王相见 大秦帝国两名士兵的家书里(4)

其实,还有一个细节我们没有注意到,那就是在《楚世家》里,司马迁根本就没有记载昌平君成为末代楚王的事情。作为一个国家的最后一个君王,司马迁为何会不将昌平君写入《楚世家》?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昌平君的这个“楚王”是不合法的,是得不到官方承认的。在结合《秦始皇本纪》和其他篇目记载的“矛盾”,我们可以推断,真正的项燕已经在二十三年战死于蕲南,而在二十四年拥立昌平君为楚王的“项燕”只是被找来的替身。所谓的“拥立”实际上只是自立,故而不算是正统,昌平君的名字也因此不会出现在《楚世家》中。

大秦帝国两王相见 大秦帝国两名士兵的家书里(5)

这样一切就都能解释的通了。背负着秦楚情仇的昌平君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毅然决然的挺身而出,自立为楚王,继续打着楚国的旗号抗击秦国的侵略。可是楚国的正规军已经被王翦击破了,昌平君虽有大志,却也是回天乏术。在步步进逼的秦军的压力下,昌平君复退兵渡过长江,在江南继续抗秦。

大秦帝国两王相见 大秦帝国两名士兵的家书里(6)

▲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雕塑,昌平君和项燕等人的先祖

不久,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精锐渡江。北宋陈舜俞《庐山记》中记载庐山有康王谷、康王观,相传楚康王为秦将王翦所迫,匿于谷中,后世有碑刻记此事。《太平御览》卷五四引《寻阳记》、《太平寰宇记》卷一一一、《舆地纪胜》卷二五、《读史方舆纪要》卷八三、《古今图书集成》第一二九册,以及明正德《南康府志》、清同治《星子县志》等几种地方志,都有康王谷(或称楚王谷)之事。这里在江南反秦的“楚康王”就应当指的是昌平君。后来,昌平君熊启不敌秦军,战死沙场。在昌平君临死前,又叮嘱自己的余部要继续抗秦。因此,昌平君的余部一直在与王翦、蒙武所率领的秦军精锐作战,直到秦王政二十五年,江南才被彻底平定。至此,楚国正式宣告灭亡,成为了大秦帝国的郡县。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获取更多知识兵器知识请关注lbqyj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