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阅读书都会有不同的目的,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概括来看,一种目的是为了获得资讯而读,比如阅读报纸、杂志、当下很多人看公众号的文章,刷头条里面的文章,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资讯,另外一个目的是为增进理解而读,比如阅读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书籍,这里面又包括科学、哲学、历史以及虚构的小说等。

获得资讯而读更多是为了消遣,不需要过多掌握相关的方法以及阅读工具,而阅读科学、哲学、历史等书籍则需要掌握相关的方法,这样读起来就非常高效。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获得资讯的阅读属于“被动”阅读,而阅读科学、哲学等书籍则属于“主动”阅读,主动阅读会消耗更多的脑细胞。

主动阅读首先要搞清楚,全书作者到底在谈些什么,要花时间找出全书的主题,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个主题,一步一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的

其次,作者在一些细节方面都是怎么说的,从书中找到作者主要的想法、声明以及论点。

第三,要问问自己,作者在这本书里面说得有道理吗?全书说的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最后,要把全书与自己联系起来,读完这本书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如果仅仅停留在为了读书而读书,学到的知识就是“死”的,只有跟自己联系起来,在自己的日用常行中使用起来,读书学到的知识才是“活”的。

主动阅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小学阶段在学校会学习基础阅读方面所需要具备的技能,比如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词语等。初中阶段要学会快速阅读,也就是检视阅读。高中阶段要学会的技能是分析阅读,大学阶段需要学会主题阅读,毕业论文的展现就是主题阅读的一种形式。

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如何阅读一本书)(1)

从数学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四个阶段的阅读可以用如下图进行表示。

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如何阅读一本书)(2)

四个层次的阅读分别需要掌握哪些内容?需要掌握哪些方法?

基础阅读只需要会识字,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能明白上下文的意思,就能大致读懂一本书在讲什么。这个层次需要掌握的方法不多,按部就班的阅读让自己的词汇量以及上下文理解能力不断增强即可。

下面重点聊聊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需要掌握哪些方法。

01

检视阅读

在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具备基础阅读的能力后,检视阅读也就是快速阅读的方法包括七个步骤:

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如何阅读一本书)(3)

首先,是看书名,一般一本书的书名就代表了全书的主题,当然也有不少书的书名并没有完全体现主题,需要进一步的做相关信息的补充。

其次,要研究目录页,目录一般代表了作者写全书的架构,作者在呈现每个部分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目录的研究,能大致明白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展开这个主题进行阐明自己的思想的。

第三,看索引页,这里通常会呈现作者认为重要的一些单词,词语。通过索引页能较快的从书中找到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

第四,看书衣看作者介绍,现在有很多书没有书衣,重点看作者介绍,看看作者的经历与这本书有什么关系?有很多书作者只是通过道听途说的方式,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加工而写的,这类书价值就会低不少,如果书的内容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那么书的内容质地就会高很多。

第五,翻看书中几个与主题相关的篇章。看看作者都写了哪些内容,通过对局部的阅读,丰满从目录中获得框架。

第六,从头到尾快速阅读全书,碰到不懂的词以及不懂的单词、句子不要停下来查,这部分内容直接略过,通读完以后,就对全书有了相对比较全面的认识。

最后,这个阶段速度比较关键,阅读的过程中要控制好阅读的速度,不要在不理解的部分逗留,并倒退着去读。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避免内在发声的跟读,要避免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手指指甲读的方式来进行训练,控制好手指移动的速度,让眼睛跟随手指移动,训练一段时间后,以上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02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对一本书进行深入阅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有相应的规则。

第一个阶段就是要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围绕这个问题有4条规则需要遵循和使用。

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如何阅读一本书)(4)

首先,把书进行分类,通常来说可以分为虚构的小说和说明性的论说性书籍,说明性的论说性书籍又可以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实用性的就是教我们如何去做什么的书,比如如何炒菜,如何阅读等。理论性的书则是教我们这是什么的书,比如历史、哲学、科学等。

其次,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就类似语文考试中的提炼文章中心思想一样,一本书也有中心思想。比如《国富论》,全书在探讨国家财富的资源。任何一个以劳动力分工为主的经济体制,都要考虑到薪资的给付,资本利润的回收,积欠地主的租金等关系,这些就是物品价格的基本因素。本书讨论到如何更多元化有效运用资本,并从金钱的起源与使用,谈到累积资本及使用资本。本书接着检验不同国家在不同状况下的富裕发展,比较了不同的政经系统,讨论了自由贸易的好处。

第三,将书的主要部分按照顺序以及关联性列举出来。并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再进一步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比如,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

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

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

最后,确定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是什么?也有4条规则遵循和使用。

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如何阅读一本书)(5)

首先,诠释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其次,在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第三,搞明白作者要论述的是什么,从阅读的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重新架构。

最后,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有解决的,最后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个阶段,像与作者沟通一样,来评论阅读的书。

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如何阅读一本书)(6)

首先,需要礼节性的与作者探讨。而不是带着自己的偏见进行猛烈抨击。需要遵循三条原则:

1、除非自己已经完成全书大纲的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就不要轻易对作者进行批评。

2、不要争强好胜,非要与作者辩论到底不可,要看到人的多样性,也要看到事务的多样性。

3、在说出自己的评论之前,我们要能证明自己能够区别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其次,批评观点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证明作者的知识是在某些方面不足。提供相关证据。

2、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也需提供相关证据。

3、证明作者的内容不合逻辑,也需要提供相关证据。

4、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03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像大学时期写毕业论文或者是做研究生课题一样,通过围绕一个主题查阅不同的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整体梳理,提炼和总结。主题阅读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首先,确认清楚自己要研究的主题,确认清楚了研究的主题才能在所有相关的书籍中找到相关的章节。所以这一步需要关注的是我们要研究的主题是什么,而不是阅读的书籍。

其次,引导作者与自己达成共识,而不是跟着作者走,要能够坚定地拒绝接受任何一位作者的词汇,愿意面对可能没有一位作者的词汇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事实,如果我们的词汇恰好与任何一本书目上作者相同,这种情况还比较麻烦。因为这时,可能会对这位作者产生好感,而有倾向性的更相信作者的描述。

第三,厘清问题,列出围绕主旨的问题。看看自己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第四,界定议题,对于一个清晰的问题,如果各个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回答,这种情况下就是确定了议题,因为大家的回答不一致,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最后,分析讨论,看看各个作者都说了什么,他们是如何说的,分析他们说的是否是真实的,然后确认说的这些真实的部分,对于解决自己要研究的主题有什么帮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04

小结

阅读的四个阶段首先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在基础阅读以及检视阅读阶段,主要是掌握阅读的相关工具,比如认字、词汇量等方面的积累。

到了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部分需要实现能力的进阶,从而实现角色的转换,在分析阅读中主要是让自己与作者达成共识,更多是从作者那里学习相关的知识。

而到了主题阅读阶段,则需要作者与我们来达成共识,分析阅读我们看似“被动”接受,而主题阅读则为“主动”牵引。

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如何阅读一本书)(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