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自1868年被报道和命名至今已有超过150年历史MS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少诊断特异性,有诊断价值的生物学标记物也很少随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的陆续发明和常规使用,人们发现MS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因此MRI在MS诊断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MS临床工作中,对影像学资料的恰当分析,需要正确理解影像术语,选择合适影像检查,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讨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多发性硬化最新版指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多发性硬化最新版指南(正确理解影像术语)

多发性硬化最新版指南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自1868年被报道和命名至今已有超过150年历史MS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少诊断特异性,有诊断价值的生物学标记物也很少。随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技术的陆续发明和常规使用,人们发现MS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因此MRI在MS诊断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MS临床工作中,对影像学资料的恰当分析,需要正确理解影像术语,选择合适影像检查,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讨论。

1

MS的影像学与临床应用

MS自被报道和命名至今,其诊断标准被提出并多次进行修订。第一个MS国际诊断标准提出于1983年,诊断依据完全基于临床。随着CT、MRI等影像技术的陆续发明和常规使用,MS的影像表现呈现出一定特征性。2001年修订的国际MS诊断标准第一次把MRI病灶表现加入其中,2005年、2010年诊断标准又分别进行了二次修订,最新国际McDonald MS诊断标准修订于2017年

纵观MS诊断标准的多次修订,影像方面实际上只是改变了MRI病灶数目要求并细化了病灶特征,也就是说,MS病灶从一开始就有稳定的特征性表现,“一如既往”每次标准的修订,其目的均是让临床和影像医生更加深入地认识MS病灶,而不是MS病灶本身发生了改变。近40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MS的影像特征,但本文作者综合文献及其工作实践认为,MS相关影像研究的最大进步其实可能只有一个,即发现了皮层病灶

3

关于扫描技术的选择

首先,影像技术不断进步,对于MS诊断,MRI 3T是否优于1.5T呢?2018年一项研究发现,3T、甚至7T MRI可以显示更多病灶,但不会因此增加MS的诊断,即1.5T可以发现足够用于诊断的MS病灶。同理,DIR序列(双反转序列)可以发现皮层病灶,但皮层病灶本身相对少见,也不会因为没有扫描DIR序列或没有显示皮层病灶而减少MS的诊断

其次,关于标准化的MRI扫描菜单和影像报告模板,2018年国际MS中心联盟在美国召开会议,制定并颁布了一个指南,包括MRI检查指证、检查方法、随访时间、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筛查等,内容非常详尽。基于国内的实际情况,本文作者体会在常规MRI基础上增加一个3D横断面或者矢状面FLAIR对MS诊断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为了不增加扫描时间,可以考虑用3D序列取代常规2D FLAIR,也是一个可行方案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MS的诊断前提是有提示M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2017年McDonald诊断标准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尽早诊断MS,但对MS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诊断标准对不典型MS也不适用。

看完记得关注,点赞,评论,每天为你提供更多干货分享,专家经验交流分享,学术会议干货内容分享,每天我在这里等你!!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9年3月第26卷第2期

作者:初曙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李振新 陈向军 邓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胡学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