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重庆是四川的工业中心,现代工厂数量在四川位居第一,后来抗战爆发,东部沿海的轻重工业工厂纷纷内迁,像兵工厂、纺织厂、化工厂、钢铁厂、机电设备都在卢作孚领导下从上海、南京、武汉航运到四川,这些重要的工厂很多就迁到了重庆,使得重庆的工业生产能力突飞猛进,重庆也成为了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建设现代工厂需要交通方便,需要土地和水电,也需要一种工业原材料—水泥,而且需求量还比较大,比较巧合的是,在四川、重庆工业化进程中,刚好建成了一家现代化的水泥厂,水泥厂最初名叫四川水泥厂,解放后国营后改叫重庆水泥厂,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水泥厂到处都是,水泥也是随时随处可买,可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水泥是紧俏商品,水泥厂是朝阳企业,那时的四川水泥厂,就像现在股市中的优质大白马,效益非常好。可能有网友在想水泥有这么值钱吗?那笔者就说一下四川水泥厂出厂水泥价格,当时水泥用木桶包装,每桶净重166公斤,价格为每桶8块银元,1块银元现在少说也值200元人民币,1吨水泥就值9600元人民币,大家再看现在水泥价格,去年从五六百涨到1000元左右,是不是效益非常好。

四川与重庆从古至今的关系(四川与重庆历史的见证)(1)

四川水泥厂创建人之一宁芷邨

接着说一说是谁建的四川水泥厂?想到建水泥厂,并且付诸实施,是生活在重庆的一群四川本土企业家。建设四川水泥厂的第一位功臣,是宁芷邨,四川犍为县清溪镇人,后来在重庆开办厂矿的爱国实业家,他最先想到开办水泥厂,1934年就想开办并且到上海发达地区去考察上海龙华水泥厂,积极联系协调办厂。当时四川开办实业的有两个团体,一是在北京上大学学习经济毕业后回四川的一帮读书人,代表是刘航琛、何北衡,宁芷邨是其中一员,他们就相当于现在称呼的“海归”,他们开有一个华西公司。另一个团体代表是卢作孚,一直扎根于重庆、四川,一步一步做大做强企业,相当于现在称呼的“土鳖”,开办的最出名企业就是民生公司。四川水泥厂1934年10月开始筹备,1937年4月投产,董事长吴受彤,常务董事胡光麃、刘航琛,董事潘昌猷、康心如、杨粲三、刘鸿生、胡子昂、汪粟甫,官股董事关吉玉,董事兼总经理宁芷邨。

四川与重庆从古至今的关系(四川与重庆历史的见证)(2)

四川重庆水泥厂厂房

然后说一说四川水泥厂的厂址位置。四川水泥厂那个时候开办在南岸玛瑙溪,位置在长江边,方便交通运输,而且是农村,建厂方便。有网友可能会问玛瑙溪在哪,笔者也只知道大概范围,而且现在没有玛瑙溪这个地名,南坪后堡有个玛瑙花园。四川水泥厂解放后改名重庆水泥厂,厂区和家属区有两个地名,五一村和红工村,很多网友就知道了,搞不好有些网友以前户口就是南坪五一村、南坪红工村。笔者想五一村和红工村就是以前的玛瑙溪地域。

说了四川水泥厂厂址,接着说办厂时的机器设备吧。四川水泥厂原料是开采长江猫儿峡的石灰石,机器设备是1936年1月在上海招标,主要是丹麦史密斯厂的机电设备,其余是德国米亚格厂的。此外化验室、修理间、包装房设备,铁轨斗车缆车,水泥窑内的耐火砖,磨子内的铁丸,都是外国进口。这些机器设备总共花了60万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再说下四川水泥厂聘请的技术人员。四川水泥厂没有投产前,从沿海甚至国外运到西南地区的水泥数量不是很多,每年少时仅有二、三万桶,三千到五千吨,多时也不过四、五万桶,六千到八千多吨。现在觉得生产水泥简单,但那时知识水平不足,生产水泥还是一个技术活,第一批水泥生产工人要求还是挺高的。四川水泥厂建设多亏了上海龙华水泥厂的大力帮助,龙华水泥厂老板刘鸿生承诺全力支持,四川水泥厂厂主任徐宗漱、工程师康振钰、化验室技术员汤兆裕等主要技术管理人员,还有二十几名熟练工人和制桶厂全部人员,都是龙华水泥厂派来的,因此建厂非常顺利。四川水泥厂下有制造厂、采石厂、石膏厂、制桶厂,分工明确,部门设置齐全。

接到说四川水泥厂解放前经营情况。四川水泥厂出产水泥命名为“川”牌水泥,每桶净重166公斤,日产900桶(150吨),年产27万桶(45000吨),水泥主要销往四川各地。因四川水泥厂一投产,就遇到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1937年到1939年,除帮助建厂外,还在川黔公路桥梁涵洞建设中使用,销量大效益好,是水泥厂的兴盛时期。1939年下半年到1945年,水泥属于战略物资受到管制,每月开会讨论水泥价格,定价权在当时政府手上,加上通货膨胀,虽然水泥供不应求,但水泥厂没有赚到钱。1945年抗战结束到1949年,经济不景气,加上水泥厂借高利贷,企业经营遇到危机,最后不得不关门。

四川与重庆从古至今的关系(四川与重庆历史的见证)(3)

重庆水泥厂全景,靠江边就是现在南岸区南滨路

1949年底,重庆刚一解放,就将快要倒闭的四川水泥厂接管,改名叫四川重庆水泥厂,工人当家作主后,水泥厂马上焕发新春,生产恢复正轨,水泥厂又得到快速发展。这个时候重庆水泥厂包装由木桶改为牛皮纸三层包装,重量改为50公斤一袋,这种规格现在的水泥厂仍在广泛使用。上级非常重视重庆水泥厂,还派了三位老红军到水泥厂工作,他们是1933年9月参加红军的副厂长冯湘潭,1927年8月参加红军的子弟学校校长彭飞德,1936年8月参加红军的总务科副科长谢绍云。到90年代,重庆水泥厂形成拥有3条湿法回转窑生产线,年产50万吨水泥的规模。重庆的很多建筑工程,都是使用重庆水泥厂水泥,有重庆解放碑、重庆一号桥、嘉陵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石门大桥等。四川各地也使用重庆水泥厂水泥,比如成渝铁路就是用的重庆水泥厂水泥。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重庆城市扩张,重庆水泥厂所处位置成了重庆城核心区,而且由于水泥厂规模扩大,工人达到5000人,水泥厂作为高耗能产业,污染严重,重庆市决定2000年12月18日重庆水泥厂老厂关停。老厂关闭的时候,重庆水泥厂在离老厂十几公里的地方,重庆南岸区南山上的老厂新修了现代化水平很高的新厂,不久企业经营模式改变,重庆水泥厂交给了跨国企业拉法基水泥经营,生产效益还可以。重庆越来越重视环保,因为南山上的水泥厂污染问题解决不了,2017年1月,南山水泥厂也关闭了,标志着在重庆主城区建立的水泥厂也成为了历史。

四川与重庆从古至今的关系(四川与重庆历史的见证)(4)

南岸区南滨路,原水泥厂区域

最后说一下重庆水泥厂老厂区,老厂关闭后,厂房和家属区地块位于城市中心,依山傍水,位置非常好。通过对老厂区旧城改造,南岸在原址修起了美丽的南滨路,还修建了几处环境优美的小区,有阳光华庭小区、珊瑚水岸小区、阳光汇小区等。慢慢的五一村和红工村可能很少人晓得了,但南岸区宏声路和福红路很多人都知道。

四川与重庆从古至今的关系(四川与重庆历史的见证)(5)

原水泥厂区域修建的小区楼盘

喜欢阅读本文的朋友请多多点赞并加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本头条号有一百多篇历史类文章,主要讲四川、重庆地方历史,以及黄埔军校和长征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指导。原创文章写作不易,转载时请注明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