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驾驶豪车、出手阔绰……在朋友眼中,李平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可沉迷奢靡的生活,令他最终走上了诈骗之路。4日,海淀检察院检察官讲述了李平如何在犯罪之路越走越深。
李平出生在云南,自幼随父母来京,父亲在京经商,李平在京上学,后在父母的支持下,前往澳大利亚上高中、大学。后来,在身边华人朋友的鼓动下,他决定休学回国经商。
李平刚回国的那段时间,对自己的未来还是很有想法的,照他的计划,要投资影视公司,进军娱乐圈,好好打下一番事业。2016年,李平认识了某电影公司的股东王丰,见面之后,便夸下海口,说自己可以给这个公司投资两个亿人民币,还说自己家里是经营玉米淀粉的,不少著名快餐行业如肯德基等用的都是自己家的淀粉。王丰终于被李平的豪气打动,愿意和李平合作,让其参与公司的运营。李平东拼西凑,还从朋友那里借钱,把六十几万元交给王丰,入股影视公司。王丰虽然觉得几亿变成六十几万有些奇怪,但依旧和李平签下了股东协议。
可从小习惯“炫富”的李平,加上长期在国外留学的经历,很快便沉迷于灯红酒绿的生活,经常在朋友圈里晒一些酒吧消费记录、驾驶豪车的照片以及购买奢侈品牌或者与某个网红女主播见面的照片。周围的朋友都认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李平自己日常出手也非常阔绰,除了每晚在酒吧流连忘返,花钱如流水外,还经常打赏网络主播,一出手就是十几万元,令人瞠目结舌。
“这些都是假象。”李平在案发后回忆说,在朋友之中,自己经常抢着买单、消费,周围人都夸自己大方,自己也越发沉迷在这种“富二代”的假象之中。为了维持这种假象,李平变本加厉地开始吹牛称自己手上来来去去的都是“好几百万的生意”,动不动就说自己参与的项目投资几个亿。在这种不实的吹嘘中,李平渐渐迷失了自己。甚至为了维持这种“体面”的生活,李平开始向身边的朋友们借钱,借了自己哥哥的信用卡和朋友的驾照来租赁豪车,在缺钱时,又将租赁来的车作了抵押,换取钱财。借来的这些钱,他不仅没有及时还款,相反还变得愈发奢侈,经常大方地买奢侈品给女生,带着朋友们到处旅游,住的都是五星级酒店。
就在李平放纵自己的时候,王丰几次催促他去工商局做股权登记。可是,在习惯了五光十色的高消费生活后,李平把影视公司这个事情忘在了脑后,直到案发,李平的名字依旧没有出现在公司的股东一栏上——全因为他懒得去工商局做个登记。
不过,李平入股影视公司,至少让他自以为有了股东身份,这个身份也变成了他新的“赚钱”方法的关键环节。
由于李平除了投资电影公司外并没有其他工作,没有收入来源的他很快就支撑不起自己虚荣的生活。而且回国后,他再也没有理由以读书的名义向家里要钱了,相反,父母开始期待他找一份好工作,回过头来好好孝顺他们。失去家里支持的李平,工作上也没有起色,但虚荣心作祟,开始动起歪脑筋:怎样才能弄来钱呢?灵光一闪,他想起了王丰曾发给过自己的一些筹备中的影视剧的策划文本。拿着这些策划书,加上电影公司股东的身份,李平开始物色这些电影的“投资人”。
李平首先将目标对准了在澳洲时认识的申林。2017年5月份,李平通过微信告诉申林有些很赚钱的电影投资项目,并把从王丰处获取的关于电影项目内容介绍的PDF文件全部发给申林,李平在微信上这样对申林说:刚接到的项目,我现在把资金全调了出来投了2000万元。我帮你投这个吧,这个最少能翻5到6倍,半年多差不多就能拍完,虽然久点,但是利润很高,而且很稳……
远在澳大利亚的申林见李平说得有声有色,便相信了他,甚至还邀请了自己的哥哥一起拿出225万元参与电影投资。
李平拿到投资款后就没了消息,申林多次询问电影拍摄的进度,并催要自己投资的本金及收益,李平每次都以“电影正在后期制作”或“资金还没回转过来”等理由搪塞。其实这些钱被李平购买了理财产品和挥霍了,他购买的理财产品最终也没有赚到钱。
除了旧友,李平还依靠自己“富二代”的形象和影视公司股东的身份,骗取新认识的人钱款170多万元。
就这样,为了维持多个摇摇欲坠的谎言,李平开始拆东墙补西墙,开始了到处借贷和欺骗的生活。
去年11月,李平终因涉嫌诈骗罪被抓获归案。回国后短短一年多时间,李平的创业梦就破灭了,“富二代”形象也轰然坍塌。近日,检察机关因诈骗罪对李平提起了公诉。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