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共筑教育梦,杏坛喜迎满园春。踏着早晨明媚的春光,和着春节喜庆的旋律,朔城区中小学校第九十七期校长论坛相约而至,本期论坛由朔城区第七中学承办,副校长闫晓丽主讲。主题是:家校共育促发展 携手同行共成长。期待我们心之所向,行皆可往。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新教育也强调家校共育是最有效的教育。家校共育是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支撑、互相合作的一种双向合作关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得好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业成绩和品德培养。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探讨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以及家校共育的具体实施。

首先,从发挥教育功能、促进目的达成、保证方法科学、形成教育合力四个方面谈谈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2)

一.家校共育有利于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增强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让家庭和学校紧密配合,共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家校共育有利于促进家庭和学校教育目的达成一致。

学校可以通过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最大限度地协调与统一。

三.家校共育有利于保证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家校之间的密切合作、相互学习,能够更好地保证教育方法、教育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

四.家校共育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受教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模式,这两者应该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够紧密合作,互相配合,可以避免社会环境中一些不健康、不利于青少年走向社会化的东西乘虚而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鉴于以上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我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了家校共育实效,形成了“家校共识、家校共建、家校共赢”的可喜局面,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接下来,我将从“搭好一个平台阵地、树好一种教育思想、做好一次个别沟通、洒好一缕信任阳光、用好一种智能渠道、建好一支骨干队伍”六个方面,分享一些我校实施家校共育的具体做法。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3)

一、搭好一个平台阵地——家长学校

要实施“家校共育”,首先必须搭好一个坚实的平台阵地,为形成家校合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引领下,我校多方筹备,精心筹划,于2020年11月成立家长学校,由我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区级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平老师担任校长。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4)

首先,家长学校是家长与学校间全新高效的交流平台。学校从学生家长中选出责任心强、教育经验丰富的家长代表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委员参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目的是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以及重要决策传递给家长群体的同时,及时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反馈和改善建议,从而进一步打通家校交流渠道、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家校共育高质量发展。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5)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6)

其次,家长学校是家长与学校间团结共创的合作平台。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辅助作用,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家长学校通过邀请家长进入学校,走进班会,传授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开拓视野,为孩子们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体系。我曾邀请一位从事心理教育领域工作的家长主持了一次班会,她通过一些有趣轻松的集体游戏环节,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孩子们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次班会,充分展现了家长学校作为家长与学校间相互配合、砥砺共创的双向合作平台,推动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无限潜力。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7)

二、树好一种教育思想——家长培训

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更要抱着一致的信念。”在家长和学校间树立统一的教育思想,是“家校共育”稳步推进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学校每年召开新生家长培训会,强化思想引领,进一步为家校共育注入强大活力。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8)

首先,在思想上破局,在行动上破阻。由于家长群体内部存在着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工作岗位多个维度的个体差异,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千差万别,少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模式,以及“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思想,都会对孩子的人格培养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而家长培训会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责任感,引领家长走出教育思想桎梏,进一步加快推进家校间教育思想的统一。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9)

其次,在思想上创新,在行动上跟进。我曾在家长培训会上向家长介绍了“6A教育原则”,即接纳(Acceptance)、赞赏(Appreciation)、关爱(Affection)、时间(Availability)、责任(Accountability)、权威(Authority),希望向家长们传授全新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意识到:在家庭教育中,只有爱或只有威严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打好“赞赏”的地基,砌好“关爱”和“时间”的墙,用爱去支撑“责任”和“权威”的横梁和屋顶,才能让孩子成长为敢于担当、乐观向上、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我们的教育已经迈入了新时代,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通过开展家长培训会,和家长探讨更新、更高的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才能为有效提高家校共育质量、全面落实科学育人思想,打好坚实的地基。

三、做好一次个别沟通——家访

落实开展“家校共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对家长教育思想的集体引导,也需要学校对家长因地制宜的特殊辅导。教师家访因其一对一、面对面的特性,在联系学校与家庭的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

首先,家访有利于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心灵距离。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有体会,在学校严肃的教育环境中,很多孩子不愿在与老师的交流沟通中告知自身的真实情况。相比之下,教师走进家庭,在温暖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展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恰当地解决学生问题。

其次,家访有利于维系家长与孩子间的情感纽带。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忙碌,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缺乏充分的关心,教师通过家访,让家长意识到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进一步增强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责任感,从而为家校共育注入一股强大的共育合力,为孩子的成才之路架起一座牢不可破的桥梁。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10)

四、洒好一缕信任阳光——家长开放日

刘禅校长常说:“我们给家长一缕阳光,家长一定会给我们一片光辉”。要实施“家校共育”,需要建立起学校与家长之间教育互信的桥梁。为此,学校开通班级智能平台,让家长可自愿全程观看孩子班级教师授课直播,及时了解到课上老师的授课内容和孩子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能看到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孩子和老师多了了解与理解,更对学校多了信任与包容。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11)

其次,学校定期实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入校园,进入课堂,进一步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此外,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体育、文化、科技等大型活动,一起分享孩子们的学习、创作成果,共同感受孩子们努力、进步带来的喜悦!这样的活动融洽了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增强了家校间的教育互信,促进了家校共育的道路更加畅通无阻。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12)

五、用好一种智能渠道——线上交流

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智能便捷的沟通交流渠道。为此,学校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理念,用好每一种智能渠道,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13)

首先,协同联动“多”渠道,拉近家校“零”距离。学校除了向家长公开校长的电子信箱外,还要求各班级利用校讯通、QQ、企业微信、钉钉等互联网渠道建立“家校交流群”,便利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和交流。借此,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对孩子在学校里的优秀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孩子在学校里的错误行为给予建议并及时纠正。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14)

其次,开设线上“云”平台,筑好抗疫“心”防线。在2022年疫情线上网课期间,学校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立了“心灵驿站线上工作室”,组建了“朔城区七中心理健康教育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系列“微课堂”,为受疫情困扰的学生和家长提供线上心理咨询、疏导等服务,有效缓解了部分家长与孩子间紧张的亲子关系,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加温馨、温暖的线上学习环境。

六、建好一支骨干队伍——班主任培训

学校作为家校共育的主体,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家校共育工作形成强力支撑。其中,班主任更是教师团队的核心,他们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是家校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纽带关系的关键。为此,学校将“班主任家校沟通”作为班主任育德能力校本培训的重要项目,主要锁定以下四个方面: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15)

1.学会研究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是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学校采用了“理论研读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班主任增强责任意识,厚植人文关怀。首先,学校向班主任推荐了一些相关书目,如《治班有道》、《这样做班主任才高效》、《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等,要求班主任自学研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丰富理论素养。其次,要求班主任建立“班级学生成长档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班内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表现、兴趣爱好,了解每一位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方式、工作状况等,作好全面记录;关注问题学生,采用赏识教育,多沟通、多交流,作好跟踪记录;特别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异常行为表现的学生,要迅速、准确掌握情况,适当引导,做好随时记录。只有当班主任全面透彻地了解了自己的学生,才能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指出孩子的问题根源所在、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赢得家长的信赖,激发家长的主动配合,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达成共识。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16)

2.掌握沟通策略

家校沟通需要技巧,班主任只有掌握了合适的沟通技巧,才能增强与家长沟通的实效。我们在培训中,要求班主任过“三关”,即尊重关、语言关、倾听关;关注“三多”,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多一句关心的话语,多一些商量的语气,多一点理解的情感;把握“三个契机”,即沟通的时间契机,沟通的方式契机,沟通的情境契机,以沟通智慧架起家校互动的桥梁。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17)

3.善于自我调节

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和谐有效的沟通,是增强家校共育实效的重要前提。但是,班主任只有具备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与家长进行融洽和谐的沟通。为此,我校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自我调适”技能的培训,增强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素质,在与家长交流沟通时,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紧张、焦虑、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干扰,保持诚恳积极的沟通态度,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

家校共育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朔州教育大家谈)(18)

4.化解沟通“障碍点”

教育的不平衡,造成了目前各个学校的生源情况比较复杂,不同类型家庭的家长文化水平、教育理念、处事风格也不尽相同,这给家校之间的交流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同时也给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培训中向班主任们介绍了“个案指导法”、“比较反思法”以及“借鉴创新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指导,帮助班主任反省自我、调整策略,用智慧和真诚唤起家长的信任和合作,消除家校沟通中的不和谐音符,打通家校配合、合力育人的畅通道路。

同仁们,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始终是我们不断深入探索的课题。科学有效地实施家校共育,一定能为孩子的成才之路搭建一座彩虹之桥。

唐代诗人裴迪有诗云:“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教育的“田园”风光无限,家校共育的“深山”景色宜人。学校与家长的志同道合,道阻且长。我们既然进入了这“田园”,那就兢兢业业躬耕南亩,既然进入了这“深山”,那就踏踏实实领略丘壑之美!

本文作者系朔城区第七中学副校长闫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