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满的婚姻是家庭幸福的保障,也是延续美好生活的一把钥匙,更能为情侣们创造出更多的欢乐时光。晚唐诗人李商隐才华横溢,却因为中年丧妻而郁郁寡欢。北宋词人张先都已是八十老翁了,还又新娶了一位娇妻,只为享受更好的晚年。

唐代诗人元稹经历丰富,他的一生中也流传了很多爱情故事,不过伴随他时间最久的女子却只有一位。元稹晚年时多亏她的悉心照料,生活才显得相对美满。下面分享元稹赠给第二任妻子的佳作,朴实无华,结尾两句情真意切。

元稹既是美男子又才华横溢(元稹赠给第二任妻子的佳作)(1)

赠柔之

中唐 · 元稹

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

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

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

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元稹的发妻是韦丛,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她对元稹还是非常满意,也自始至终地深爱着这位才子。可惜红颜薄命,韦丛27岁就撒手人寰,让他的郎君悲痛不已。

裴淑,字柔之,出身于士大夫家族,从小就喜欢读书写作。她嫁给元稹之后,经常跟随夫君四处奔波,虽然吃了不少苦,却任劳任怨,从不诉苦,并伴随元稹到其生命的最后一刻。

元稹既是美男子又才华横溢(元稹赠给第二任妻子的佳作)(2)

元稹52岁时曾从外地返回长安,出任尚书右丞。可是在京城生活才不到几个月,他又接到诏令,调任他担任武昌节度使。这一次因为路途遥远,诗人考虑到夫人可能难以承受羁旅奔波之苦,于是决定只身前往。

开篇抒写了创作这首诗的缘由,“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此前元稹在越州担任浙东观察使,并在那里辛勤地工作了多年,由于政绩突出,不仅深受百姓们的爱戴,而且终于得到了朝廷的提拔。作者感慨自己来去匆匆、行踪不定,却丝毫没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元稹既是美男子又才华横溢(元稹赠给第二任妻子的佳作)(3)

颔联描写精彩,“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由于一年四季都很难与妻子团聚,诗人心中颇感愧疚。出句传达出诗人时常风尘仆仆、劳累不堪,“自恨”二字,满溢着一种悲戚之感。人在宦途、身不由己,妻子身体瘦弱,却要肩挑家庭重担,让元稹实在感到怜惜不已。

对句则表达出作者有家难回的惆怅之情,纵然花好月圆,可是身边却因为没有爱妻的陪伴,而显得非常孤单。诗人在外地多年,有时身患重病,无人照料,只能自己去求医问药,好几回都差点一命呜呼。

元稹既是美男子又才华横溢(元稹赠给第二任妻子的佳作)(4)

诗人思前想后,觉得自己的仕途起伏不定,他不愿妻子跟随自己一直这样颠沛流离,于是便安慰她说,“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诗人说朝廷给予自己足够的信任,全家也获得了无上的荣光,此次远行更是一次光荣的使命,你就不要伤心和悲叹了。

碧幢,指唐代官员外出时,舟车上会悬挂一个青色的帷幔,这里引申为一份荣誉。言下之意,我终于出人头地,也成为了朝廷大员,所以你应该高兴才对,不要像小儿女一样哭哭啼啼。

元稹既是美男子又才华横溢(元稹赠给第二任妻子的佳作)(5)

最后两句情真意切,“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元稹说,自古以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你成了我的妻子,只能像浮云一样来去不定。但只要随遇而安,到处都是家。妻子读完这首诗之后,心中感慨万端,立即就写了一首《答微之》,回赠给夫君:

侯门初拥节,御苑柳丝新。

不是悲殊命,唯愁别是亲。

黄莺迁古木,珠履徙清尘。

想到千山外,沧江正暮春。

元稹既是美男子又才华横溢(元稹赠给第二任妻子的佳作)(6)

诗的大意是说:皇家的花苑中柳树新发,夫君也得到了无上的荣耀。我并非感慨自己拥有特殊恩宠的诰命,而是悲愁亲人即将离别。黄莺尚知从古木迁往新枝,那些谋略之士也懂得不随波逐流。夫君此去,山高水远,等到您到达目的地,早已是暮春时节。

裴淑与夫君琴瑟相和,她深知宦海沉浮,前途难料,所以字里行间充满了担忧,也表达了自己对夫君的关心,更委婉地道出了她对元稹的满腔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