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提到著名的战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影响深远的大战。不过,就笔者今天要说的石亭之战,同样是意义重大的,当然,和三国三大战役比起来,石亭之战却很少被人提及。此战,曹魏一方出动了10多万大军,而就东吴来说,则调集了9万大军,这可以说是一场巅峰对决了。那么,问题来了,石亭之战的结果如何呢?

三国时期孙权有什么事迹(三国被忽略的一场战役)(1)

具体来说,在三国时期,曹魏不仅和蜀汉在雍凉地区展开了激烈地较量,还和东吴在江淮地区多次交手。对于东吴来说,江淮地区是自己的防线和缓冲区,所以,孙权多次率军攻打江淮重镇合肥。而对于曹魏来说,也希望在江淮地区歼灭东吴的主力,以此趁势攻入到江东腹地。公元228年,在孙权的授意下,吴国鄱阳太守周鲂采用诈降之计,也即他写信给魏国大司马曹休,表示自己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

三国时期孙权有什么事迹(三国被忽略的一场战役)(2)

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都督扬州,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因此,得知鄱阳太守周鲂有归降自己的意思后,曹休没有感到怀疑。在他看来,这是一个进攻东吴的大好机会。

于是,曹休亲自率领10万大军,朝着东吴的皖城前进。同时,魏明帝曹叡还命令司马懿进攻江陵,贾逵进攻东关,从而策应曹休的行动。由此,在石亭之战中,曹魏总共投入的兵力超过了10万,这可谓是声势浩大了。进一步来说,对于两年前即位的魏明帝曹叡,也有扩大战果的打算。

得知曹休上当的消息后,孙权亲自率军进驻皖口,并让陆逊、朱桓、全琮这三位将领分别率领3万大军,从而在石亭一带埋伏曹休。在此基础上,石亭之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之和达到了20万人的规模,这放到整个三国时期,都是比较少见的。比如在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中,蜀汉和东吴的兵力就分别在5万人左右。

三国时期孙权有什么事迹(三国被忽略的一场战役)(3)

等到曹休大军进入到石亭后,东吴大将陆逊亲自统率中路大军,并命令朱桓、全琮分别冲击曹魏大军的左右两侧。值得注意的是,在曹休进军后,尚书蒋济向魏明帝表示驻守于上游的吴将朱然可能会从曹休后方袭击,而吴军亦可能随时会东进切断曹休退路,建议派兵救援曹休。对于东吴的埋伏,曹魏一方也是有所防备的。不过,曹休立功心切,没有听从这些劝谏。

不久之后,曹休进至石亭,在那里遭遇到陆逊、朱桓、全琮共约九万人的突然袭击。面对东吴大军的突然出击,曹休一方猝不及防,所以损失惨重。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石亭之战中,东吴斩杀和俘获了1万多的魏军,并缴获牛马驴骡车辆上万,这显然是对曹魏的重创。

三国时期孙权有什么事迹(三国被忽略的一场战役)(4)

石亭之战后,曹休上书谢罪,魏明帝遣屯骑校尉杨暨宣旨抚慰,礼节赏赐更加隆重。曹休惭恨不已,因此痈发于背。最终,大司马曹休因为这场战役的失利,所以在同年就发病去世了,这给曹魏带来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的。

众所周知,曹休长期是负责曹魏东线的最高武将。而且因为宗室的身份,曹休深受曹操、曹丕、曹叡等君主的信任。现在,曹休病逝,导致曹魏很长时间难以大规模进攻东吴了。而对于东吴来说,陆逊因为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的接连获胜,奠定了自己东吴武将中的地位。此消彼长之后,东吴在江淮一带面临的压力明显缓解,甚至有了主动出击的实力。

三国时期孙权有什么事迹(三国被忽略的一场战役)(5)

并且,在石亭之战的一年后,也即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以此和曹魏、蜀汉的皇帝平起平坐。所以,非常明显的是,石亭之战的胜利,直接为孙权称帝铺平了道路。在石亭之战前,孙权的名号还是曹魏册封的吴王,这是因为孙权缺乏称帝的理由和底气。不过,经过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两场大战后,孙权称帝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此外,在得知曹休战败的消息后,诸葛亮趁机北伐,出兵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魏将郝昭所拒,诸葛亮劝降不成,而又粮草不继,不得已退还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