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半点不以观者的意愿而转移!

最近由于感染病毒的缘故,最近只能靠喜马拉雅听书来催眠自己。

又重新听了《三国》得故事,说心里话,每次听三国的故事总有太多扼腕叹息的桥段,让我捶胸顿促。

三国著名的战役首推官渡之战!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觉得那时候的曹操已经很强大了,因为大家伙儿都叫他丞相。长大后对故事情节有了新的认识才明白曹操当时还是比较弱小的诸侯,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手中有汉献帝这张王牌,“奉天子以令不臣”

他手里只有一州之地——兖州,而他对手袁绍却有,青,幽州,冀州三州之地,手下更是上将千员,谋事众多。这场仗怎么看,怎么打曹老板都是毫无胜算的!可历史就是这么耐人寻味,就是让您大跌眼镜!越是看着弱小的一方就赢了,越是看着貌似强大的,怎么看都是稳赢的一方却输了,而且输的是那么的惨! 个中缘由除了战术的失误以外,最大的因素就是统帅的盲目自大对战役失败负有不可推卸责任!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官渡之战中袁绍至少有三次翻盘的机会,都因为其愚蠢自大而错失了!

第一次,兵精粮足的袁绍和曹操官渡对峙第一阶段,就有人建议袁绍,另派一路人马偷袭曹操的老巢许都,让曹操首尾不能相顾,搞不好还能把汉献帝抢来自己手里,也能玩一把“奉天子以令不臣”为自己取的舆论上的优势!袁绍拒绝了。

第二次,双方都战斗在焦灼不下之时,谋士许攸意外得知曹操粮草已尽消息,再次献计袁绍,趁机偷袭许昌,一戰可定输赢。袁绍再次拒绝。于是许攸叛逃曹操阵营,给曹操献计烧了袁绍乌巢的粮草,袁军大乱败局已定。

第三次,曹操听信许攸计谋,亲自带兵偷袭袁绍囤积粮草的乌巢,此时,谋士建议袁绍赶紧全力救援乌巢,就算保不住粮草,也可生擒曹操,照样可以取胜。袁绍还是不听,派主力去攻曹操大营,派少量人马救乌巢。结果可想而知,这边,曹操大营久攻不下,袁绍手下大将张颌也投降曹军。那边乌巢粮草被曹操烧个精光,袁军由此军心大乱,四散奔逃……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为彻底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战关键就是那一把烧乌巢的火。

待曹操一统北方后,荆州刘琮不戰而庠,曹操意气风发,跃马扬鞭长江,走向人生巅峰。正要顺流而下一举歼灭孙权统一天下之时,然而,意外又发生了。又是周瑜一把大火烧的曹军灰飞烟灭,丢盔弃甲。这场赤壁之战让曹老板自此失去一统天下的良机。后人每每读此莫不荡气回肠,感慨良多。

三国中最重要的三次战役(决定三国的走向的三场战役)(1)

三国最后一场大戰,那就非刘皇叔和东吴的夷陵之战莫属了!刘皇叔刚开始讨伐东吴真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吊打孙权,谁都不曾想,半路杀出个陆逊,不得不说江东真是人才济济啊,一代更比一代强啊!故事情节就不多讲了,堵的慌……

反正结果是:刘皇叔辛辛苦苦创业四十多年,好不容易攒了这么些家底,一次性就让东吴陆逊给报销了,不得不说,真是天意弄人啊,都觉得东吴是个软柿子,一捏就碎。可偏偏谁都捏不动!这就叫做气数吧……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场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战役,共同点,都是一把火决定了胜败,都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完全可以写进世界战争教科书!每一场都是那么曲折离奇,情节都是那么的精彩,结局都是那么的让人扼腕叹息!#创做挑战赛#​#冬日生活打卡季#​#三国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