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到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蜗居杂感4)(1)

蜗居杂感(4

要学会发现、创造、感受和珍惜快乐

蜗居到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蜗居杂感4)(2)

请输入图片描述快乐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在不懈追求的目标。不管你是什么性别,不管是多大年纪,也不管你生活在什么层面,更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更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人们都把享受快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也可以说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但是,要真正地享受快乐人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这是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番风顺的,随时都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坎坷、曲折甚至是不幸与磨难。同时,每个人面对生活中发生的这些又会有着不同的心态和感受。这都是一个人是否能够享受快乐的关键所在。

善于发现身边的快乐是一种心智的成熟。回首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我觉得要想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或者说是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首先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的苦与乐,这样你才会发现自己身边的快乐。每个人的一生,每个人的一天,在自己的身边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这里肯定有一些让你感到不舒心、不高兴的事情。这就是生活,因为生活的脚本无法事先写好,你也不可能尽是经历那些让人高兴的事。关键是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角度来看待这些事情。只要你有了包容之心、豁达之心和辩证的观点,所有的一切都无所谓。即使发生了让你感到痛苦的磨难,你也会从正面体会到它给你的人生带来的正能量。人活在世界上不管寿命长短,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只是一个瞬间。尽管如此短暂,我们不知还要经历多少困难、压力、艰险、挫折、磨难和不幸,真正实现人生目标、享受快乐的成功者可以说没有多少。话说回来,即使少数人能小获成功,但是当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刻,当你也在别人的视野中渐渐消失的时候,别人也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对待你,你的体力精力也会让你逐渐地离开生活的舞台,这时你也就有了更多的烦恼和失落。

蜗居到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蜗居杂感4)(3)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辩证地看待苦与乐,这样才能解开你心头的困惑。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辩证地看,不如意事多有如意的成分在,有一分磨难,就可能有一分收获,有一分回报,这都是自己的历练和财富。开朗一些,豁达一些,不计较那些曾有过的得得失失,不纠缠那些无关紧要的是是非非,不再关注那些劳神费力而又无奈大局的咸咸淡淡,就能冲淡那些无名的烦恼,放逐那些人为的忧虑。

蜗居到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蜗居杂感4)(4)

创造快乐是人生最大的智慧。一个人在顺境中有一个快乐的心情比较容易,最难的是在处于困境中的时候,怎样能够创造出自己的快乐,使自己也能享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与放松,而不是愁眉苦脸地生活在痛苦当中。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一生命乖运蹇,多次遭贬被谪,但他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条,保持着内心的尊严,以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一次,一位朋友向他讨教养生之道,他说:“吾闻战国时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什么方子呢?“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身处逆境而不见悲观之态,从中可窥见一种以博大胸襟面对穷达苦乐、世间纷扰的人生智慧。古今中外一切圣贤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朴素的生活简单而轻松,不为物质所累,自然是充满着快乐!人的一生绝不是仅仅来享受物质的盛宴,而应当是一次心灵的修炼过程。这让我想到曾经有一位友人给我讲过的故事:一个富翁来到美丽的希腊雅典旅游,金色的阳光下,他看到一位老人在海边钓鱼,海水中许多鱼儿簇拥着,可那位老人只钓了两条就要离开。富翁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不多钓些呢?”老人说:“两条够吃了,钓那么多干什么呢?”富翁说:“你可以卖呀!”老人说:“为何要卖呢?”富翁说:“卖掉后你就可以有钱了。”老人说:“有钱又怎样呢?”富翁说:“有钱了就可以像我这样到处去旅游,可以在海边晒太阳呀!”老人笑着说:“我不用那么做,同样在海边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听了这个故事,我想了很多,金钱和快乐并不是成正比的,快乐是源于内心的一种愉悦,快乐是不会被物欲所奴役的,快乐是保持精神上的一种自由。尤其是你自已要善于发现和享受身边的快乐。

蜗居到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蜗居杂感4)(5)

境由心造,说的意思就是快乐的心境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朗月清风不用钱买,别人有别人的快乐,你有你的快乐,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关于“什么是快乐”的答案。有些人,你问他对生活的满意度,常常是牢骚多于满意。一个杯子装了半杯水摆在人们的面前,更多的人只看那没水的半个空杯子,而不是珍惜我的杯子里已经有了半杯水,可见快乐是一种稀缺或很难得的奢侈,你快不快乐实际上就是由你自己的心态所决定的。宋祖英那首《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歌已经传唱了很久。我体会,更要紧的是每天都有个好心情。没有好心情,难有对好日子的享受;有了好心情,你每天的日子都会充满阳光,充满生机和活力。

蜗居到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蜗居杂感4)(6)

能够珍惜自己身边的快乐是一种心境的修养。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种满足感和知足常乐的心态,对物欲看轻点,对名利看淡点,对纷争看开点,这样你就不会总去和那些比你强的人攀比,也就没有了不平衡的心理。一个人不能总是仰望别人的快乐,而是要十分珍惜自己正在享受着的快乐。你要知道,当你仰望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仰望着你。当你远离了喧嚣的环境,摆脱了各种来自于家庭和亲情以外的束缚和干扰之后,每天生活在其乐融融的亲情之中,和他们一起感受着生活当中的喜怒哀乐,这能不是一种快乐吗?每天得闲的时候,带上一杯茶水,带上一本好书,在那幽静的环境里读上几个小时的书,细细品味着其中的意蕴,然后再用电脑写下一些读书的感受,这能不是一种快乐吗?梁漱溟先生在论养生之道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情贵真,气贵和。惟真惟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他活到了96岁的高龄,始终保持一种恬淡无我的心境。生活中,常看到一些人,特别是那些曾当过领导的人,退下后没有了原来那种车接车送的风光、前呼后拥的威严、众星捧月的恭维,于是变得无精打采、心事重重,仿佛世界一下子变得黯然无光。一个人负担太重,失落感太强,自然难有快乐的心态。珍惜身边的快乐,就要时时调整着自己的心态,要有“放下”的勇气、“放下”的智慧。为人一生,不管你活到多久,也不管你在这一生中有过怎样的辉煌,最终都要回归原点,回归本色,回归到你人生出发时的样子。不管早回归还是晚回归,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和认可这种回归,这都是不可改变的客观现实和人生规律。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那你只能是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和不快。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呢?我们何必一定要自己去找悲愁和烦恼呢?大家都说,每一个日出都是崭新的一天。那我们就应该每一天都让笑意荡漾在我们的脸上,让快乐伴随在我们的身边,驻足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蜗居到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蜗居杂感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