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中秋节了。不知大家是否也和他地鱼一样,在仰望着一轮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今天分享苏轼的中秋名词《水调歌头》。这首词历来被公认为中秋词的绝唱,评论家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苕溪渔隐丛话》)。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壹 苏轼:总在流放中的顶级大文豪

苏轼(1037年至1101年),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又是一个史上少有的才华横溢的“一门三父子”!你看你看,他地鱼又得说:简直厉害炸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一线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

三苏,C位当然是苏轼

父亲苏洵给苏轼取名“轼”,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他弟弟名“辙”,也是“车”字旁,意为车轮碾过的痕迹。

苏辙字子由,比苏轼小两岁,兄弟俩感情非常深,从小一起玩耍、一起读书,1057年同年中进士,那一年苏轼20岁,苏辙才18岁。

毫不夸张地说,苏轼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少有的奇才、全才,他以一己之力生生提高了宋朝的文化等级,使宋可以毫无愧色地比肩唐、先秦,屹立于中国文化的最高峰。但是这样一位顶尖大文豪,却总是在不断地被贬、不停的流放之中。

但愿人长久千里一线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

苏轼画像

北宋时,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主张变法,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反对变法,苏轼夹在新旧两党之间,“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的侍妾王朝云语),两边不讨好,“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钱穆)。但他在各地为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政绩不错,深受百姓爱戴。

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苏轼1089年担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修筑的堤岸。

但愿人长久千里一线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

航拍之苏堤春晓

苏轼性格乐观通达,热爱生活,面对各种挫折、打击、不如意,总是能够很快调整心态、自得其乐。清代著名词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价他“心地磊落,且有一种源于天性的忠爱”,所以他的词“在超旷的风格中表达出平和之意”。

宋词是宋朝文化的最高峰,苏轼的词作则是宋词皇冠上的明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高度评价“东坡之词旷”,也就是意境旷达、高远,雅量高致。

贰 苏轼把酒问月

这首《水调歌头》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在“乌台诗案”之前三年,在苏轼被贬到黄州之前四年。

当时王安石正在主持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苏轼赞成改革但反对操之过急,与当政的新党政见不同,因此主动要求外放,“备员偏州”,离开京城,辗转在各地为官。

这一年,39岁的苏轼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不曾团聚。他在词序中说“兼怀子由”,就是在思念弟弟苏辙。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苏轼百感交集,乘着酒兴,把酒问月,写下了这首意境空灵飘逸的传世佳作。

但愿人长久千里一线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

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前半阙写天上,后半阙写人间……哎哟喂!整出一个“天上人间”来了!啊哈哈哈!莫非那家的老板也爱苏轼?楼歪了,赶紧回来!

这首词上半阙写天上,借着醉意问天:“明月几时有?”想象月宫的美景,几欲“乘风归去”——“归去”,好像自己本来就是在月宫中人,但一句“何似在人间”,在出世与入世之间选择了入世,从想象回到了现实。

下半阙就写人间了。他看着月影的移动,又在问月亮了:你明明照着这么多无眠的人啊,你究竟有何怨恨,为什么每当人们离别的时候,你却圆了呢?在自问自答中,他写出了人生的感悟,非常通透:天下事不要一切都求完满,只要能活得长久,能在月下共赏美好,就挺好的啊!这真是对人间、人世、人情的最美好的肯定。

1982年12月,歌后邓丽君参与策划的古典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发行。专辑共收录12首歌,全都是将古诗词谱曲。其中《但愿人长久》由台湾作曲家梁弘志为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谱曲创作。

但愿人长久千里一线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

邓丽君和《但愿人长久》

于是,随着歌后温柔典雅的歌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文绉绉的诗句传遍了全球华人圈,成为了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慰藉着无数思念亲人的孤独的心。

是啊!人生哪能事事求完美呢?

疫情虽然阻隔了我们,让我们不能欢聚,却割不断我们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的祝福,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