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今日(3月20日)春分,昼夜均分。一年之中,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如此。

春分有三候,一候乃玄鸟至,这里说的玄鸟,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神鸟。

神鸟究竟是什么鸟?

小时新闻记者觉得,朱鹮一定是其中一种。

朱鹮鸟生活习性(浙江大地传出喜讯)(1)

朱鹮在地球上活了6000万年,有着鸟类“东方宝石”的美誉。

在中国,关于朱鹮的文字记载延续了2000多年。《史记》《上林赋》《本草纲目》等古籍中都有记载,民间认为它是“吉祥之鸟”。

朱鹮的美,完全可以套用《洛神赋》中的诗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朱鹮鸟生活习性(浙江大地传出喜讯)(2)

不过,朱鹮的背羽现在是灰黑色的,因为进入繁殖季,它们的头颈和肩部会分泌出黑色小颗粒,将羽毛染成灰黑色,过了繁殖季分泌物消失,羽毛又会变洁白。

昨天深夜,小时新闻记者从德清县生态林业综合服务中心获悉,中心的野外视频监控捕捉到第一对筑巢朱鹮已产卵。

截至夜间11点,产卵数量已达2枚。

朱鹮鸟生活习性(浙江大地传出喜讯)(3)

好事成双。

昨天下午,位于下渚湖湿地公园朱鹮岛上的人工繁育基地,也迎来了第一对产卵的朱鹮夫妻。

朱鹮是一夫一妻制,一旦喜结连理,便会一生相守,不离不弃。

每年3月中旬,朱鹮妈妈会下第一个蛋。产蛋前,野外放生的朱鹮还要先搭窝。产卵的过程一般在夜间进行,一窝鸟蛋有2-4枚。

朱鹮的蛋比鸭蛋大,比鹅蛋小,蛋壳淡青绿色,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

很多鸟类,孵化工作是雌鸟独自完成的,朱鹮和它们不同,夫妻两只鸟轮流工作,一般两三小时一轮换。其实,这样带娃会更方便爸妈轮流出门觅食,补充体力。

朱鹮平时是站在树上睡觉的,只有繁殖季才会筑巢。它们喜欢把窝搭在枝叶茂密的高大乔木的顶端,要想在野外找到朱鹮的窝,其实很不容易。

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工作人员在湿地附近农家一棵大树上发现了朱鹮窝。连着两年,这对朱鹮都来同一棵树做窝。工作人员就在附近树上安装了监控,进行24小时观测。

过去两年,这对朱鹮每年都生4枚蛋,每个蛋都是受精蛋,能孵出健康的小鸟,今年这对鸟夫妻,再度回归筑巢,开始产卵。

朱鹮的孵化期是28天,小鸟破壳而出后,爸妈轮流给它们喂食,一般要喂约45天。

和鸳鸯等水禽不同,朱鹮是涉禽,它们喜欢在水网交错的湿地环境溜达,浅滩、水田、藕塘、水库这些地方能为它提供充足的食物,比如蛙类、黄鳝、泥鳅、田螺、河蟹、沼虾等鱼虾,还有蟋蟀、蝗虫等昆虫。

根据监测,朱鹮喜欢小群体栖息,放飞的朱鹮在德清建立了1-2个种群,其中一个种群23只,另一个8只,它们在野外繁殖的子一代、子二代也都当了爸妈。

现在,全国各地的鸟友都会来下渚湖,因为比起陕西,这里更容易观察到野外放飞的朱鹮。

和德清交界的余杭瓶窑,也有鸟友在北湖草荡拍摄过朱鹮。德清县生态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邱国强认为,瓶窑一带存在野外放飞朱鹮的一个种群,数量在20只左右。

目前来看,朱鹮野外种群的活动范围并不大,邱国强也在考虑去异地放飞朱鹮,来扩大野外种群的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