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心电图(ECG)通常用于诊断心房和心室肌异常,包括心肌肥厚、缺血、梗死和炎症(心肌炎 / 心包炎)。
心肌肥厚-左心室肥厚
目前业已提出诊断左心室肥厚(LVH)的心电图标准(图1)。一个重要的限制是与可能影响电激动扩布至体表包括体型(尤其是肥胖)、肺部疾患以及心包增厚或积液等因素相关。因此,心电图并不能真实反映左心室肥厚的存在。
注意V1~V2导联较深的S波和Ⅰ、V5~V6导联较高的R波(因这些导联的左室除极)。肢体导联的R波也可高大,尤其是aVL导联。电轴通常左偏。箭头所示为心室激动的朝向。左心室激动最先从室间隔开始,从左至右扩布。然后以右至左的方式进行左心室除极(心尖、前侧壁和高侧壁)。
现今提出的左心室肥厚诊断标准:
- 如果年龄超过45岁时,V1或V2导联S波深度 V5或V6导联R波振幅≥ 35mm(小格);若年龄小于45岁时,则应≥45mm(Sokolow-Lyon 标准)。
- 任何两个胸前导联的最深S波 最高R波(mm)≥35mm(若年龄小于 45岁时,则应≥45mm)。
- 任何胸前导联S波深度或R波振幅(mm)≥25mm。
- aVL导联R波振幅≥11mm(电轴左偏时,则应≥18mm)(Sokolow-Lyon 标准)。
- 任何肢体导联R波振幅≥20mm。
- 男性为aVL导联R波振幅 V3导联S波深度≥28mm,女性为≥ 20mm(Cornell 标准)。
这些电压标准是根据以正常标准记录的心电图(例如 1mV=10mm或高度为 10个小格)。如果心电图是以半个电压标准(例如1mV=5mm或高度为5个小格)记录,所测得QRS波振幅是实际数值的一半,因此其数值也是双倍。如果心电图记录是以双倍电压标准记录(例如1mV=20mm或高度为20个小格),所测得QRS波振幅是实际数值的两倍,并且该数值应减半。
左心室肥厚与心电图其他一些变化也相关,包括:
- 增厚心肌缓慢激动导致的室内传导阻滞(IVCD)。
- QRS波升支延缓或顿挫。被称为缓慢的类本位屈折,即从QRS波起始量至R波波峰。大于0.05s的类本位屈折则被视为延迟。
- 生理性电轴左偏,位于0°~-30°(Ⅰ和Ⅱ导联QRS波直立,aVF导联QRS倒置)。
- 左心房肥大(或异常),被称为二尖瓣P波,是指P波较宽(时限>0.12s)且有切迹(第二部分高大)。V1导联和常见的V2导联,其P波完全负向(而不是双相)。
- 相关的ST-T波异常[ 例如J点和ST段下移和(或)T波倒置],代表复极异常,多数可能是因心内膜下缺血。这些异常通常多见于Ⅰ、aVL和V4 ~V6导联。左心室肥厚常见的ST-T波异常也被称为“张力模式”。然而,它们实际上反映了心内膜下缺血引起的复极异常。最后接受血液供应(或氧供)的心肌部分是心内膜下。左心室肥厚时,心内膜下的血液供应受到限制并减少,因此,它是慢性缺血。
- J点和ST段抬高,被命名为早期复极,通常多见于V4~V6导联。这可见 于QRS波电压增高时,甚至没有左心室肥厚。
如前所述,QRS波振幅受一些条件影响。因此,即便QRS波振幅标准不符合,但仍有其他相关的改变,也可存在左心室肥厚。这就是 Romhilt-Estes 评分系统,它是用于评分左心室肥厚时各种不同的心电图异常。
连载回顾:
通俗易懂!心电图各个波形成原理——「基础心电图连载01」
详解心电图各个导联系统-02
心电图分析步骤「连载03」
心电图正常波形及间期「04」
基础心电图——P波与PR间期「05」
QRS 复合波
QRS电轴(左偏、右偏)与(顺、钟向)转位「07」
ST段、QT间期、T/U波「08」
文章内容图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提供,主要来源于: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 · 卷2;主编:菲利普·波德瑞德等;译:郭继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