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温馨的告白

在读《等待绽放》的时候,很想把时钟调拨到2011年,那时候刚有孩子,那时候刚开始给他规划未来,而那时候也是第一次见到了这么美好的文字和那么温馨的对待。也许在书籍的归类里,我们会将之归为励志书,但是这个奇迹,创造者并不是为了励志而写,而是为了爱与陪伴而来。如果你读懂“陪考妈妈”这次,你才能知道,一个高一高二默默无闻,在爱的滋养下,可以在高三奋起直追,直到最后一刻才拥有了自己的汗水结出的果实,这不是为了励志而来。用日记来记录高考生活中陪考妈妈的点滴感悟不是为了宣泄和倾诉,而是为了安抚陪考家长和考生的莫名焦虑,在举国关注的高考中,宝贵的高考经验足以改变一个家庭的未来,所以在这里,我更希望您能读懂,这是一本爱与成长的互动笔记。

陪伴当然是最长情的告白(是最温馨的告白)(1)

陪伴当然是最长情的告白(是最温馨的告白)(2)

陪伴当然是最长情的告白(是最温馨的告白)(3)

任何一个当代的国人都不可能跳过高考这个大命题,在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中,没有比这个更公平的方式。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而陪伴始终是孩子成长历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我们需要在许多已经经历的是情理,找到那些曾经遇到过的事情,解决曾经感同身受的那些人,他们所经历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问题?又是如何面对?这本书其实是一本高中生生涯的分享日记。

也许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花期,有人漫长,潜伏地底后等待一场春雨,有人快速,一开始就摇曳生姿,惹人喜爱,当然,也有永远不会绽放的花朵。而我们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在高考这段人生花期时《等待绽放》。

丁立梅也是以这样的一种心态来面对的,全书也是按照生活的日子开始记录,大约的时间节点为“高三开始的适应期”、“模拟失利低迷期”、“情绪的起伏期”、“家庭的矛盾期”。只不过作家的语言毕竟优雅,新编本的《等待绽放》在孩子踏入征途的时候,给了一个非常优美的名字:《一只新剥开的笋》,细细的在生活里记录下了孩子长大的点滴,孩子长痘痘写一篇《痘痘》,读书的时候分享《摸底考试》的心绪起伏,与孩子在对话之后,安然坦然面对时写一篇《知不足而后补》,让他做好规划,对未来要有信心,这里有《乞力马扎罗的雪》,爱与陪伴,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亲爱的读者,不知道你读到这些名字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也许感同身受,也许尚未触动,然而,留存的每一个文字,都是每一缕絮语,让人知晓,原来生活都有阳光。

和之前的其他版本的《等待绽放》不同,这一次装潢上采用淡蓝色的色调,在浅淡的蓝色里,有一天发光的路不断延伸到前方,在路上有两个背影,一个给予遥望与守护,一个负载期许不断前行,这种安然的设计,在淡雅的文字里读来真的别有味道。在分享这些生活故事的手,第二辑和第三辑分别是《刹那烟火》和《流星雨》,都是转瞬即逝却璀璨夺目的光华流转在那少年时光里。

陪伴当然是最长情的告白(是最温馨的告白)(4)

陪伴当然是最长情的告白(是最温馨的告白)(5)

这里收录的每一篇日记几乎都是感性和知性的叙述,字里行间都是作者对儿子的爱。然而,在平凡而睿智的家长身上,在这些自然流淌的文字里,没有高强度的要求和强迫,没有不间歇的叮咛和唠叨,更没有打骂和责备。他们一边安抚自己,人生在世,只有健康、喜乐、平安是人世最需要,孩子可以成为正直善良的人便足以告慰平生。在看着孩子奋勇前行的路上,又一边把满怀的希望承载在自己身上,深深浅浅的都是自己的爱,都藏在心底。几乎每一辑都有分享的内容,让人读得感动。

关于梦想,我们有期许也有坚持,丁立梅从儿子读高三开始,就一直保持着记录,一直高考前夕,从未间歇。在《等待绽放》里,有真实记录下的点滴生活琐事,也有孩子迷茫和探索,也有关于未来与梦想的深思与探讨。也许青春只有一次,但是记录下的日子,却足够让你在回头时感激那段奋斗时光。还有什么比在青春年华里好好奋斗一场更令人幸福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