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是讨好型人格。面对讨厌的人和事,不仅不会拒绝,还总是忍气吞声,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不管在职场还是生活里,总是在扮演那个吃力不讨好的角色。而且越想讨人喜欢,就越会用力过度,弄巧成拙。

相比之下,很多人直来直去,脾气算不上好,但神奇的是,周围的人都特别喜欢他们,愿意跟他们共事和相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人际关系到底应该怎么处呢?怎样才能不再讨好,获得真正的幸福呢?《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本书的作者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都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研究者。

一个人特别容易被看透(一个人成熟的标志)(1)

全书以一位哲人和一位青年的对话的形式展开,向读者传达了阿德勒心理学的精髓:想要拥有幸福,就要拿出被讨厌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一起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吧!

走出自卑情结,一切往前看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缺点,都会失败,也都多多少少会因此而自卑。

阿德勒认为,人人生而自卑。不过,有些人是健康的自卑,他们会把缺点当成动力,实现自我超越。而有些人的自卑,达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阿德勒称之为自卑情结。

在书中,青年问哲人:“自卑和自卑情结具体有什么不同?”

哲人回答:“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例如有些人对学历自卑,但因此下定决心提升学历,那自卑反而是好事。但如果把学历低当成借口,认为自己是因为学历低才没法成功,这就是自卑情结。”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拿过去的失败当成现在不努力的借口,没工作,是因为资格考试没通过,找不到对象,是因为情商低。

可我们客观来看,多少没有通过资格考试的人,照样找到了工作,或者通过补考,弥补了这项不足;又有多少情商低的人努力提升情商,或者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比如健身、学穿搭、提升专业技能等方式,增加自身的魅力。

想要获得幸福,走出自卑情结,就要彻底放弃自怨自艾、自欺欺人的态度,真真切切地付出努力。

与其像祥林嫂一样,不断重复着“我真傻,真的”,不如跳出过往失败的泥潭,想想眼下能做些什么实际的事。

正如书中所说:“决定我们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用一种更积极的视角来看待自身的不足,把所有缺点都当成跳板,不断自我完善,才能实现对自卑的超越。

一个人特别容易被看透(一个人成熟的标志)(2)

尊重别人,管好自己

拜伦・凯蒂说过:“世界上只有三件事:你的事、我的事和老天爷的事。”

书中,哲人也对青年说了类似的话:“一切痛苦都来源于人际关系,所有人际关系的矛盾,都是因为我们分不清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做不好课题分离。”

在生活中,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辅导得鸡飞狗跳;丈夫要求妻子学学别人家老婆,结果俩人吵得不可开交;闺蜜和她男朋友吵架,你心疼她,劝分手,结果第二天他们俩和好了,你里外不是人……

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矛盾,都是课题分离出了问题。我们自以为是在帮助别人,实际上却是在干涉他人的课题。

那么?怎么才能做好课题分离呢?

作者告诉我们:“辨别课题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考虑某种选择的结果最后由谁来承担。”

《甄嬛传》里有一段,华妃和甄嬛对峙。华妃说:“本宫座下,绝容不得你这种诡计多端的人。”甄嬛回应:“能不能容得下臣妾,是娘娘你的气度。而能不能让娘娘容得下,是臣妾的本事。”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课题分离:别人怎么对待我,是他们的选择,我要怎么行动,是我自己的选择。

想要讨好一个人,让他对自己好一点,原本就是幻想,因为他对你好不好,是他的事。而寄希望于有一个救世主或者白马王子来拯救自己,也是幻想,因为你人生的坎儿,都需要你自己来过。

得到他人帮助,是一种幸运,幸运不会随时降临;能够独自负重前行,才是一个人的底气,也是人间常态。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担子要背。

你是你人生的第一责任人,因此,请尽快独立起来,管好自己的事,尊重别人的事,至于剩下来的事,就交给老天爷。

一个人特别容易被看透(一个人成熟的标志)(3)

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

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让很多人头疼。

尤其是一些人员往来沟通频繁的公司,人与人之间互相都会积攒一些不满和成见,倘若再有几个好事之徒,就会把一份普通工作搞成宫斗剧。

想要处理好职场关系,我们除了要做好上面说的课题分离,分清楚哪些事由谁负责之外,还要去寻找一种感觉,叫“共同体感觉”。

书中,哲人告诉青年:“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感觉。这是幸福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指标。”

青年似懂非懂,哲人进一步做出了解释:“共同体感觉”是阿德勒心理学一个关键的概念,意思是说,在社会这个共同体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对整个社会的贡献。

阿德勒说:“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而这种“感到自己有价值”,不是被别人评价说“你真优秀”,而是主观上就能认为自己在为社会做出贡献。

其中的区别在于,当你是为了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时,你和他人的关系就是不平等的纵向关系,只要你还在寻求认可,你就不会自由,也不会快乐,你的感受是被他人左右的。

可当你不需要认可,就能感到自己对社会有价值的时候,这份价值感就是不可动摇的,你仅仅因为在工作,就能感受到开心。

稻盛和夫说:“在劳动中获得的喜悦是特别的,绝对不是游玩和兴趣可以代替的。认真、努力地工作,克服痛苦辛苦后取得成功时的成就感,是人世间无可替代的喜悦。”

当一个人沉浸在纯粹的劳动中时,就能做到就事论事,以理服人。

在他眼中,领导和同事,都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彼此之间都是合作关系,也都有着同样的目标,那就是:克服眼下的所有困难,不管是喜欢的人还是讨厌的人,大家一起把工作做好。

一个人特别容易被看透(一个人成熟的标志)(4)

接纳自我,活在当下

神学家尼布尔1934年写下了一篇堪称20世纪最著名的祷告文: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请赐予我智慧,以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想要拥有幸福,就必须要有“接受无法改变之事”的勇气,有了这份自我接纳的勇气,才能立足于实际,做出有效的行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自我接纳不同于自我肯定。

书中,青年问哲人:“自我接纳是指更加积极、获得更强的自我肯定感,凡事都朝前看吗?”

哲人回答:“没有必要特别积极地肯定自己,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是哪怕做不到,也一直鼓励自己‘我能行’,而自我接纳,是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尽量朝着能做到的方向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做不到的事。缺点就是我们的一部分,是使我们区别于其他人的特质。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健康的人能接纳自己与人类的天性,不为此懊恼或抱怨,“就像一个人不会抱怨水为什么是湿的,或石头为什么那么硬”。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与他人做比较,也无须在意任何人的眼光,只要不断地成为升级版的自己,就足够了。

阿德勒说:“并不存在普遍的人生意义,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所以请从现在开始,赋予自己的生命独一无二的意义。

你的缺点,可能正是你的闪光点所在,你做出的每一次改变,都将照亮你未来的路。

一个人特别容易被看透(一个人成熟的标志)(5)

选择自由,选择幸福

命由己造,每个人都有能力让自己感到幸福。人生是由一连串的选择构成的,有意识地改变一些选择,积累下来,就能改变命运。

我们可以选择活在自卑和阴影里,顾影自怜,也可以选择重建自信,从阴影中吸取经验,用以创造未来。

我们可以选择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为了讨人喜欢而委曲求全,为了不被批评而隐藏内心真实的想法,也可以选择不在意他人的眼光,成为让自己更喜欢的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随心所欲不逾矩。

我们可以逃避现实,远离人烟,也可以创建共同体感觉,把他人当成合作伙伴,建立起更高效、更积极的人际关系,从中汲取养分。

不同的选择背后,是不同的命运。人生这艘船,掌舵的人一直都是自己。

或许曾经的风雨已经在我们的船上凿出了许多痕迹,但这无伤大雅,只要有勇气,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扬起风帆,重新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