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7:40左右,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享年73岁。《白鹿原》是陈忠实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等。

陈忠实为何写出白鹿原的故事(白鹿原作者一代文豪陈忠实病逝)(1)

陈忠实,陕西西安人士,高中学历,文学创作一级,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于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创作生涯迄今已历45年。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报告文学散文以及创作漫谈50余篇。其中9部(篇)作品获全国及各大刊物奖。已出版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 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陈忠实文集》(5卷),散文集《告别白鸽》等。他的作品《白鹿原》被选为茅盾文学奖。

陈忠实人如其名,是一个来至农村的沉稳踏实的青年,他是从中国最底层奋斗出来的作家,现在农村小学做教师,后再公社工作十年。这十年对他的意义非凡,为他后来的创作《白鹿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速汇财经的小编我也曾拜读了陈忠实老师的代表作,让我感触良多。《白鹿原》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毫无疑问是小说丛林中的一棵枝叶茂盛、葳蕤光辉的大树,确确实实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风光无限、撼人心魄的高峰。《白鹿原》的成功不是一个偶然,是陈忠实用几年的光阴孕育出的一步伟大史诗巨作。不是因为它洋洋洒洒有50万字的篇幅,也不是因为它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前后长达50年间中国历史风云际会的宏阔背景,而是因为作家以当代眼光、当代意识审视、反省地描写了这段历史时,所表现出来的全新的体验和认识。正是这些,才赋予了小说以强悍的艺术生命力,是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白鹿原上的那些拼拚杀杀的事件、来来往往的人物,真真切切地变成了“一个民族的秘史”,让人们从中窥见我们民族悲怆的国史、隐秘的心史以及畸形的性史,窥见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激发起人们深深思考。

陈忠实为何写出白鹿原的故事(白鹿原作者一代文豪陈忠实病逝)(2)

现代很多年轻人,对于文学的追求和神秘感已经荡然无存了,更多人追求的是短篇笑话和一些符合大众口味的笑话,很少能有人安静的捧着一本50万的巨著,细细评味和感动了。对于如此普遍的现象陈忠实说:“到美国坐地铁坐汽车,站前的书摊上卖着各种流行杂志和流行小说。旅客花小钱买一本,看看热闹和离奇,下车时就扔到废物箱里了。据说有一批专门写作这种读物的作家,写得快出得快,收益颇丰,却也不计较在文坛的排名。然而这并不妨碍一个又一个堪称伟大的作家在美国出生。用一句话概括,不以文学为神圣而乐在玩中的作家尽可以继续玩下去,还以文学为神圣的作家仍然在探索着艺术的新的途径。”

陈忠实为何写出白鹿原的故事(白鹿原作者一代文豪陈忠实病逝)(3)

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习一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伟大智慧的结合体。”钱钟书的妻子杨绛曾回答自己父亲的问题是说过:“一日不读书,让人心中空荡荡,一周不读书,让我觉得这一周算是白过了”。其实阅读的最大好处,就是会提供给我们一钟思考方式,只要认真品读一本好书,就会从中了解人性的共性。年华如水,我们抓不住也留不住,唯有每天读几本好书,读几点道理,不让自己的精神空洞,才能体验人的自由和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