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的组成部分,农具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我国数千年的农业史上,那些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传统农具,则是农耕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那么,在种田普遍实行机械化作业的今天,你可否还记得小时候每到播种季节使用过的耧车?在记忆深处,你又可曾还能听到那叮叮当当的耧铃声?

近日,在运城市盐湖区的运金路边,我便看到了这种很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耧车。

乡愁老家的老屋(乡愁里的记忆耧车)(1)

其实,耧车并不是“车”,它是一种开沟与播种可以同时进行的专用播种农具,是农耕文明时代最为典型的物件,也是现代机械化播种机的雏形。

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耧车,最初的耧车一次只能播种一行,被称为一脚耧。随着播种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两脚耧。另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至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当然,耧车在发展过程中还曾出现了四脚耧,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能起到保墒、保活、保苗的良好效果。

乡愁老家的老屋(乡愁里的记忆耧车)(2)

而我所见到的耧车即为三脚耧车。

先来介绍下耧车的基本构成吧,耧车由耧杆、耧把、耧篓、漏种管、耧腿、耧铧等主要部件构成,而除耧铧以外,其余部分均为木质结构。耧把与耧腿相连,耧把的下方用横木将耧腿固成一体,再将耧腿等距离穿在耧把中。耧斗呢,前部是个能盛种子的漏斗形木盒,后侧则与分布在耧腿中的“人”字形漏种管相接。当操作耧车向前行进时,耧铧便把土层向两边翻去,种子随即注入。这里所说的三脚耧车,是特指耧车下端的三个开沟器而言,即纯钢制成的金属耧铧。

一个好的庄稼把式,“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通过把扶摇晃耧把,掌握播种的速度和密度,说起来,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呢。

乡愁老家的老屋(乡愁里的记忆耧车)(3)

宋代诗人梅尧臣曾诗咏:“农人力已勤,要在布嘉种,手持高斗柄,咀泻三犁垄。月下叱黄犊,原边过废冢,安知侠少年,玉石金羁拥。” 耧车大都是用牛来拉的,若无耕牛也有用人力拉的时候,当然也有像这位老伯用骡子牵引的。

当我看着老伯在那绿油油禾苗土地上耕种的身影,不由体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农事艰辛,更唤起我对土地深深的依恋。

在感慨现代化农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深我更多的思考,当越来越多的土地已听不到被汗水砸落的声响,并且这些传统老式农具也渐渐退出田野或将成为古物乃至消失,那时,我们会不会逐渐远离土地的粗砺与芬芳,最终失去我们多少充满无尽乡土气息的心中乐园?

(马国青 文/图)

乡愁老家的老屋(乡愁里的记忆耧车)(4)

乡愁老家的老屋(乡愁里的记忆耧车)(5)

欣赏更多原创运城生活图文,敬请关注“运城之窗网”头条号

责任编辑:马国青

备案编号:运城网信A0023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