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过:“婉约以易安为宗”,的确,李清照在婉约派词作的成就上光耀千古。“南渡”之前,其作品以描写“闺情”的题材居多,李清照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将女子的内心世界工笔描画,或青涩或多情、或婉曲或忧伤,给读者留下无限的回味。

李清照制词还有一特点,喜欢用口语化的词句,甚至一些民间俗语、俚语来入词,这一特点被时人称为“易安体”。

最难模仿的一首诗李清照(造境高手李清照)(1)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一首李清照前期的词作,《浣溪沙》

浣溪沙

宋 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辟寒金:相传一种益鸟吐出来的金粒,古代女子用来装饰钗环,叫辟寒金。本词中以辟寒金代指发簪或金钗。

浅译:

不要说酒杯这么深,琥珀色的美酒这么浓郁,饮酒尚未沉醉可是心境已先微熏,晚风轻轻吹过,挟着几道晚钟之声,静谧的夜就这样拉开帷幕。

小睡醒来,炉内的熏香已经燃尽,梦境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金钗短小,挽不住青丝万缕,发髻微松却也懒于整理,就这样静静地面对着火红的烛花。

最难模仿的一首诗李清照(造境高手李清照)(2)

浅析:

本词描写的是深闺之情,诗人用笔极为酝籍,闺中深情好似飘渺的烟霞一般,看似诗人没有写情,但是又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缭绕在字里行间。

首句中“深”和“浓”,用来修饰酒杯和美酒,可是,第二句又说明,使诗人“微熏”的不是酒,而是“意先融”,这“意先融”由何而来呢?接续一句写景:疏钟已应晚来风

夜色渐浓,微风渐起,和微风一起鼓荡的是远远传来的三两声钟鸣,诗人通过感觉、听觉来营造了一个静谧的意境。本句中的“应”字用得很是传神,仿佛晚风与钟声都是生命体,都成了暗夜中的舞者,也正是有这两名“舞者”的相互呼应,夜色才格外美丽,词中佳人才得以“意先融”。

最难模仿的一首诗李清照(造境高手李清照)(3)

下片两个对偶句极为工整。夜将残,主人公小睡方醒,香已燃尽,梦已消失,金钗短小绾不住发髻,到底是因为金钗还是因为人在榻上辗转致使发丝凌乱?本句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夜深人静,佳人还沉浸在残香断梦里,沉浸在晚风疏钟里,沉浸在睡前那三杯两盏醇酒里……

结末一句中“空对”似乎表达了佳人的闺中寂寞,也正因为寂寞所以以酒来排遣,所以格外留意晚风疏钟,所以慵整发髻。

最难模仿的一首诗李清照(造境高手李清照)(4)

古时传说,烛花是喜兆,最后一句以“烛花”作结,也象征着词中佳人或者就是诗人自身对美好未来的渴盼。

本首词,诗人将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完美融合,制造的意境迷蒙婉曲,读者品来,能会诗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