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心翠展一冬在,梅蕾粉融连夜开”,这句诗出自范成大所赋《丙午新正书怀》,描写春节时候,芭蕉自蕉心处开出黄绿色的花儿,于银冬一展翠泽,梅树花蕾则光润细腻,一朵朵连夜绽放。蕉心梅朵,相映成趣,点缀新春。

三月梅花象征什么含义(正月花神梅花二)(1)

范成大诗风清婉,一如梅花品格。他很喜欢种梅花,曾在石湖玉雪坡种梅几百种,意犹未尽,继续买地植梅,并著有《范村梅谱》,专记录观赏植物梅。据《范村梅谱》所载,江梅即野梅,无需人工栽接,自然生长于荒山间、幽溪畔,花小巧、枝疏瘦,寒韵清绝,野趣盎然。

三月梅花象征什么含义(正月花神梅花二)(2)

“野水微波绿,江梅嫩蕊黄”(宋·梅尧臣·《依韵和希深立春后祀风伯雨师毕过午桥庄》),野外水流微碧,更衬得江梅花苞嫩黄,江梅生命力顽强,美在天然,全无人力雕琢痕迹。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唐·孟浩然·《早梅》),早梅之“早”,据范成大记述,是因为吴地百花一般盛开于早春二月,其时花光烂漫,却不知早梅早在冬至前就已经冒着寒冷发花舒蕊。有些花贩为求出奇制胜,便赶在初冬时节,将没开花的梅枝放置在浴室中以热气薫蒸直到开花,强行命名为“早梅”。如此人造早梅花朵琐碎,也没什么香味儿,揠苗助长,终不成才。

三月梅花象征什么含义(正月花神梅花二)(3)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这是南宋诗人萧德藻所作的《古梅》。范成大写这种梅树,枝干弯曲盘绕,绞结万状,青苔似鳞片般皴裂,布满梅枝,或垂下几寸长的苔须于枝杈间,被风一吹,绿丝翠缕,飘飘荡荡,可供赏玩。故而诗里出现的“冻蛟背”,正是对古梅枝干的比喻——虬枝鳞苔,仿佛蛟龙翻腾。“湘妃”则喻朵朵梅花,秀姿绮色,光若冷月照海。古梅枝干虽丑怪,但花朵妩媚,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惊讶,这美与丑是怎样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出如此使人销魂神往的古梅,也许仅有隆冬的黎明最懂她的美吧。

三月梅花象征什么含义(正月花神梅花二)(4)

成都卧梅,枝干委曲宛转十余丈,相传是唐朝时候就有的古老梅树,人称“梅龙”。清江酒家有一株巨大梅树,树干之粗壮,堪比几间房屋的体积,梅枝蓬勃招展,往四方垂落,梅荫下头的空间,可让数十人围坐着,赏花乘凉。

“雪片层层簇玉林,寒窗光炯照人心”(宋·李龙高·《重叶梅》),梅中奇品,当属重叶梅,花瓣丰茂,梅叶重叠,有几层之多。重叶梅的花儿盛放时宛若一朵朵小白莲,花冠突出,常结成双的梅实,这一点尤其珍异瑰奇,极尽梅树品种变化之可能性,倾造化工巧,观者无不动色嗟神妙。范成大认为,蜀地海棠也有重叶品种,名叫莲花海棠,独步天下,倒够资格和重叶梅两两搭配,算得上珠联璧合。

三月梅花象征什么含义(正月花神梅花二)(5)

普遍来讲,梅花萼都是绛紫色的,仅只绿萼梅之花萼纯绿,青枝翠梗,清远高华,无与伦比。有好事者将她比作“九疑仙人萼绿华”,这又是个什么说法呢?原来有神话传说道是,萼绿华乃九嶷山上的仙女,在东晋穆帝时期,曾于夜晚降临羊权家,送给他一篇诗文、一条石棉布手巾,及金、玉螺旋臂饰各一件,更传授他长生术,助其羽化登仙。“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这句诗的意思是,上元夫人用手指向萼绿华头上的双鬟,招她过来自己身旁,王母娘娘则挥舞衣袖,跟许飞琼告别——许飞琼是西王母的侍女,和萼绿华一样,皆为天仙。

三月梅花象征什么含义(正月花神梅花二)(6)

这是梅花和仙子在意象上的又一个重合点,梅生绿萼,蕊攒珍珠,而名叫萼绿华的仙女想必亦碧縠裹身,蝉鬓瑶珰。范成大接着写道,宋徽宗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下旨修筑的宫苑“艮岳”里,建有“萼绿华堂”,种植的全是绿萼梅,该品种一直于民间难得一见,甚是贵重。吴地还有一种绿萼梅的“平替”版本,萼片微绿,四边颜色尤其浅淡,能与绛紫色萼片相区别,也算是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