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刚出校门

社会经验少

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招聘信息

难免会挑花了眼

甚至会落入

骗子设的招聘骗局中

求职过程中那些“坑”

你们可要小心啦!

快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这些坑你踩过吗)(1)

观看《深圳警讯》节目完整视频↑

情景演绎一:

小王来到一个面试

面试官翻看他的简历

询问他一些问题后

快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这些坑你踩过吗)(2)

他以为他又要失望离开了

结果

在他起身的时候

对方让他第二天到公司入职

小王欣喜若狂

快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这些坑你踩过吗)(3)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

经理就给了小王两份“文件”

“小王,这本电话册和话术本拿好。从今天开始,你就挨个打电话,按照话术本上的内容,把我们公司的产品推销出去。”

快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这些坑你踩过吗)(4)

过了一段时间后

小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

快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这些坑你踩过吗)(5)

转念一想

小王觉得自己只是个小职员

快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这些坑你踩过吗)(6)

直到有一天

警察蜀黍找上门了

快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这些坑你踩过吗)(7)

#分析#像这类诈骗企业的名称和办公地址有可能都很高大上,迷惑性很强,如何分辨呢?

①这类企业的注册登记地址和法人信息并不真实,并且频繁更换;

②招聘的岗位多为话务员和业务员,招聘进来后会被包装成专家、博士,还有固定的话术做推广、拉人头;

③招聘岗位看起来轻松又高薪,还有很多工作地方处于东南亚。符合这些特征的公司,您千万别去。

情景演绎二:

骗子:你们这些应届生差的就是工作经验,我们公司专门面向新人,先进行编程培训后上岗,月工资4,000-9,000。

小陈:听起来还可以,不嫌弃新人还给培训。

骗子:当然为了防止你培训之后就离职,培训需要交16800元的费用,之后逐月还清即可,还款模式为“9+15”,前9个月公司每月替你还168元,后15个月你自己每个月还1355.76元。觉得行,就下载 app 填资料进行贷款吧。

小陈:这样也行啊,至少公司帮忙还了一部分呢,就算出什么意外,我前九个月之内跑了就行了吧。

随后,小陈发现

这所谓的“培训”都是骗人的!

才发现上当受骗了!

快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这些坑你踩过吗)(8)

#分析#这就是“培训贷”诈骗↓↓↓

快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这些坑你踩过吗)(9)

快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这些坑你踩过吗)(10)

快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这些坑你踩过吗)(11)

快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这些坑你踩过吗)(12)

快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这些坑你踩过吗)(13)

除此之外

求职过程中这些“坑”

也需警惕!

快收好这份避坑指南(这些坑你踩过吗)(14)

这些求职陷阱需警惕!!!

1.扣押个人重要证件

骗子在面试中以单位需要审核等理由要求应聘者递交身份证、学位证、毕业证等重要证件,并声称暂时由单位保管。

警惕:《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去面试的时候,最好带上相关证件的复印件,正规企业是没有必要保留求职者原件的。

2.短信招工诈骗

骗子一般通过手机群发短信,等受骗者上钩后进行电信诈骗。每次得手后,骗子会把手机号和银行账号一同注销,也有骗子用捡来的身份证办理账号。

警惕:正规单位一般不会通过手机短信群发招工信息。对手机接收到的招工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

3.网络转账诈骗

骗子在网上编造各种美丽的招聘谎言,诱骗求职者将钱存入指定账户,方可获得期许的职位。

警惕:通过互联网应聘的,首先应确认单位的真伪,不要被诱人的薪水待遇所迷惑,更不要轻易汇钱。

4.“男女公关”连环骗

骗子明确告诉应聘者,职位是做“男女公关”,在收取报名费后,“工作人员”会把应聘者带到KTV、酒吧等地“面试”。对方挑三拣四,于是骗子告诉应聘者应该“包装一下”,借此机会进行第二轮诈骗。警惕:在遇到不切实际的高报酬工作时,应谨慎前往。

5.兼职刷单诈骗

网上有一些所谓“网络兼职刷单”、“刷信誉”等兼职,例如“足不出户,日进斗金”、“每天2小时,轻松过万”等。

警惕:这类兼职往往会提到“高回报”、“收益快”等吸引求职者眼球。对许多求职者而言,这有着极大的诱惑。一开始不法分子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只是为了诱惑套取求职者投入更多的钱。天上不会掉馅饼,找工作还需找正规渠道。

6.演双簧诈骗

一些劳务中介会与骗子公司合伙诈骗,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费用,后由骗子公司假装招聘再收取费用,最后编造各种理由拒绝应聘者上岗或中途辞退。

警惕:在面试前要认真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情况,不要把身份证等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7.帮求职者“找关系”骗子吹嘘自己“关系硬”,能力强,可帮助求职者找工作,但需要一定的“疏通费”。当求职者交完钱后,骗子立马逃之夭夭。警惕:找工作,不要轻信那些陌生人的“硬关系”,也不要被街头的一些小广告所迷惑。8.借招聘骗取个人信息很多不法分子、非法平台会以招聘单位的名义骗取用户个人信息,除了正常的个人简历,不法分子还会要求求职者提供各种个人信息,其中包括住址、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重要的信息。他们在获取到这些信息后,倒手转卖或者根据用户的不同特点进行“量身定制”的诈骗。警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对来路不明的“招聘单位”随意透露自己的隐私信息。同时也不要将自己的简历信息群发投递,核实用人单位真实性之后,再进行投递。

深圳警方在此提醒

广大求职者在找工作时

一定要擦亮双眼

避免一朝前途梦碎

还负债累累

如果您遭遇了诈骗

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利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南山公安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