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有这样一所高中,对于常州人来说是“最高学府”的存在。她就是罗汉路8号,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常州人还有一个更熟悉的称呼—“省常中”。

今天,听听那些已经毕业的学长们,是如何回忆省中的青葱岁月的~

而在你印象中,省常中又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呢?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1)

01最好的省中

@半栀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9届某物化班毕业生,不请自来。

众所周知,省常中在常州市区范围内拥有着最为优质的生源,中考录取最低分数线遥遥领先;在各大学科竞赛中均有着傲人的成绩,尤其以信息竞赛为突出,据答主所知在去年赢得信息竞赛团体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如有差错敬请赐正);在高考中均有傲人成绩。以2019年江苏高考为例,本一上线率达95.49%,更有常州大市理科状元432分,理科400分以上44人,省前100名3人。

这是外在数据里窥见的省中。

在我,一个与省中相伴三年行将离开的省中人,她是开放的、自由的,痛与爱皆敞怀给予的,亦是带给我成长最多的存在。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2)

省中位于罗汉路的南大门。从这里,和保安叔叔打个照面,步入校园。清晨或是傍晚,省中总是在静静等待拥抱你。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3)

校门石背后是校训“存诚 能贱”二字。初见是讶异和不解,三年时光却可以慢慢地给你答案。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4)

走进校园,即是林木荫荫的图文广场。草坪中间是钱学森院士为学子题写的“读书”二字。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5)

广场周围,是贴心的木制秋千、SCZ座椅。当落樱缤纷,榴花照眼,或是枇杷新坠,微风拂面时,坐下来,缓缓看光阴漏进常中,沉淀成往事。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6)

两杰广场,一个永远有苍松翠竹相映的地方。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7)

从高一楼,俯瞰史绍熙校长像,与百年宝鼎。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8)

校史馆门口,瞻仰省中创始人屠元博先生纪念塔。远处院士墙,镌刻代代省中人的骄傲。这里,静谧而肃穆。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9)

校史馆内,百十省中,经典怀旧场景。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10)

千人会场,三年来集会、演出、排练了太多太多次的地方。灯起灯灭,人散人聚,我们演绎自我,慢慢地在聚光灯下寻到自己的方向。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11)

难忘7、8、9号楼那些长长、寂寂的连廊,尽头处透来光亮。像一个召唤,像一种示意。我们奔跑着冲向教室或者食堂,我们谈笑着三两走向操场,或者更多的时候,我们忐忑不安地攥着试题,人来人往中,轻轻叩门……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12)

难忘坐在生物教室的安详感。高一小心翼翼抱着书走进去,接触双筒显微镜的青涩模样;高二生物竞赛埋头书丛,奋战刷题的甘苦时光。我仍然感谢那样的,在外人看起来“无用”的岁月。省中的可爱,便在于她的无用,恰恰给人以无尽的受用。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13)

难忘高三那些抱着书走进阶梯教室,翘了晚自习去听提优课的夜晚。占座的人已早早抢得先机,而无论周遭嘈杂抑或安静,总是有低头专注的身影。

我们并不是功利的,在那些题海战术之外,有更加珍贵的东西。

比如校园里走路生风,来去匆匆的DJ杨,见到他时,请一定记得要问好。

比如那些缤纷到缭乱人眼的活动。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节、话剧节、合唱节、艺术节、科技节不胜枚举。元旦晚会、杰出学生评选、社团展演、甚至百十校庆,代代省中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而珍贵的青春记忆。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14)

比如一贯宽松自由的校园环境。校长面对面、学生会的存在,让你总能够看到学生与老师与领导平等对话、发声的一面。总有人敢提出质疑,总有人在调研探究,省中慢慢教给她的学子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

比如各类的优秀校友交流活动、院士教授报告。近距离聆听前沿工作者的声音,为自己的未来寻一个方向标。

比如那些课表上数量可观的自习课。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认清楚自我定位,面对学习培养兴趣与自控能力,是在省中颇为重要的生存技能,也是一生受用的东西。不仅如此,在周末,在节假日,甚至除夕之夜,你都能看见那灯火通明的教学楼,以及在教室内专注学习的各个身影。我们对追求是踏实笃定的,义无反顾的。

说了好多好多。我仍然觉得,这只是省中三年体验中,冰山一角。

大抵真正的青春滋味,还需自己品尝。

我选择不后悔。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15)

回到当年的教室,恍若回到高三的那段时光。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16)

最好的大概不过是,千回百转之后,还能回到最初的起点。一回头就能看见往事,果然是幸福的。

诚愿2020届省中学子高考顺利!

02省中让我度过了三年自由时光

@青壶斋主

母校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名校,众说起来免不了先要提到几位闻名遐迩的近代名人校友,继而抒发由顶着名校光环在这个复杂的现世里如何生存发展而引申出的褒贬不一的评论。

每个人对过往的回忆都受到自身经历的左右,于是乎同一座学校也有了千姿百态的形象和韵味。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17)

我1995年入学省中教改班,过了三年浑浑噩噩傻气冲天的初中生活,升高中时政治考砸,因缘巧合脱离了教改班,进入了可爱的98级2班,然后便开始了迄今为止我人生中最快乐无忧的三年。作为一所重点中学,它极其不合时宜的对学生不加管束,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没有穿着要求,甚至可以没有夜自习。少年时光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我很庆幸省中让我度过了这段自由时光,让我有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四周,去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

省中留给我的美好记忆许多和吃有关,西北角小园子里有棵老葡萄,每到夏天就结出清香四溢的果子,奇怪的是,那里少有人光顾,于是我乐得每年和鸟儿分享一茬果实,顺便写出一篇得到好评的作文。操场东边有棵榆树,我们吃过树上的榆钱。校门口有石榴,虽然不好吃,但也可爱。教工宿舍前有毛桃,依稀记得我似乎干过用桃子砸人脑袋的事,被我砸过的某人恐怕还不知道是我干的。操场边有个常年上锁的花圃,里面有一棵已长得很大的无花果树,吴同学认识管花圃的老伯,我们曾经商量着到了季节前去讨果子吃,可似乎没等到季节我就走了,至今都觉得有些遗憾。

省中的升学率向来是很好的,虽有也会被人诟病,但总体而言,几乎所有人都能考上大学。中学生的想法大都简单,还远远不会细致到要考虑将来改如何如何才能出人头地的地步,顶多知道,考个好学校,就能有个好将来。至于这个“将来”到底是什么,想必当年的我们都是说不清楚的吧。就如同每个省中学生都熟知的校训“存诚,能贱”到底蕴含的是什么意思,当时的我们是不可能明白的一样。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18)

某年某月,忽然在离开省中十几年后的某个瞬间,想起了我们校训中“能贱”两个字。我有幸走过许多地方,见过许多人和事,与之相伴的,自然也少不了求之而不得的失败经历。小时候,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说,做人一定要努力奋斗坚韧不拔,只要付出了努力总会收获,和善恶因果之说异曲同工。可实际上呢,有太多的努力都是可能没有结果的,至少和你想要的结果大相径庭,这时你怎么选择,是随波逐流地老去,还是继续奋力前行,亦或者,还有另一种迂回的选择?那时我突然感觉,对“能贱”二字有了些新的感触,这是一种能屈能伸的人生态度,未必能伸,但必须能屈,才有能伸的根本。在一个一切以物质衡量,人人争当“成功人士”,家家望子成龙的时代,一句“能贱”这样朴素智慧的校训,怎能不算是一股清流。不同的人对“存诚,能贱”一定有不同的理解。于我而言,“存诚”便是坚守自己最本真的信念,要对得起别人,也要对得起自己。“能贱”则是面对生活的聪明态度,随遇而安,以柔克刚。

省中可能并不是一所适合所有人的中学,因为它不是一所保证升学保证将来的优秀生工厂,不是一所能将学生塑造成现代职场精英模子的中学,而是一所有个性的中学,能令学生自由发展,塑造个性的中学。我在省中得到了自由和快乐,让我在之后的人生中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无论身在哪里,都能自信地应对,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应该算是少年时光里最好的收获了吧。

关于省中的美好记忆太多,不能悉数。其实老想着什么时候回去看看,可总是望而却步,因为时过境迁,当年的地方和当年的人都已经不在了。多年前某日,我站在天宁寺的大宝塔上俯瞰省中新校园(其实现在也不新了),早已完全陌生,但窃窃还是有去看看的愿望的。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19)

03“我的确怀疑,换一所中学,我是否还是现在的我”

@MADMADAN

存诚能贱,四字校训完爆无数国内顶尖一流高校。

毕业三年,至今仍无比怀念在这里的高中生活。不怀念初中,不怀念小学,估摸着大学毕业之后也不会太留恋大学,但是,省常中的三年生活真的让我受益终生。

我现在一起玩的人,大多是高中的同学,很多都是那种大半年不联系,一见面,完全就是当年的样子当年的感情就好像半年的隔阂完全不存在。

尤其是和大学的人比起来,我觉得省中走出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比其他学校的高不是一点点,特别喜欢某个学长说的一句话::“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换一个中学我照样能走进这所大学,照样能有着正常的工作。但是我的确怀疑,换一所中学,我是否还是现在的我。”

现在省中的学生出国的越来越多了,在国内的,在各大高校很多也成了风云人物,包括一些在高中的时候很默默的学生,到了大学也都很变得很厉害。

04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心中最棒的高中,没有之一。

@一木一土

周围毕业的同学们,可以说“散落”在世界各地,为他们所爱的努力着。

以下仅为个人经历和观点。

想借用安东尼的彩虹系列讲一下我对高中的印象

背景: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那年考上省中,因为是武进生源,与省招、常外直升、溧阳金坛的同学打乱顺序分在教改班。高一跟不上的学渣,高三还补差,高考算是我人品爆发,理科全省741,去了南大。

红色给我的印象是热情、激情。省中的老师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

且不说高三应考,高一高二的课堂真的能寓教于乐,尤记得语文老师给我们放死亡诗社,于是课文朗诵到激情澎湃处他也真的会站上课桌会热泪盈眶。化学老师声带割裂,却带着耳麦音响给我们讲课到一层楼都能听到。生物老师年纪也挺大了,却会拿着自己做的染色体纸模卖力地给我们讲有丝分裂。

清华数学系DJ杨的十送红军,应该也能分在这一类。

橙色让我觉得充满乐趣,有句话说会学习的孩子也一定会玩,高中那群真·学霸玩起来也毫不含糊。

我这届省中素质教育抓的紧,周末双休,晚自习自便,但周末我也经常跑到学校十分自觉的看书学习,大概是为了中午跟小伙伴去周围吃吃吃?毕竟市中心,鸭血粉丝菜根香麦当劳购物中心时尚莱迪红梅公园,作为一个大武进乡下人,感觉上学完全是去玩的(误)。高智商同学打起牌玩起桌游来也十分厉害,魔方分分钟转出来的人比比皆是。

在高中这种关键时期,学校依然组织了乱七八糟(误)的活动。高一暑假参加汉风龙韵英国学生夏令营(做志愿者认识了第一个英国妹子),高二暑假参加了北京hsylc哈佛领袖峰会夏令营(结果高三自主招生考试一次比一次差)。高一春游高二坚韧行高三素质拓展一样都不少。总之省常中会告诉你人生有许多可能性,会有困难也会有曙光,趁年轻尽管去闯吧。

黄色就像是一道光,温暖的或是信仰。

存诚能贱,是我听过最精辟最深刻的校训。

自爱先于他爱,是我爱过哭过后认为最有道理的情感格言。(高一入学典礼某学长讲的话)

尽人事,听天命。是我经历过高考后常告诫自己的。(一位高三留美的挚友在高三阶段给我的鼓励)

可以说高中时期是我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时期,很庆幸来了省中(没去前黄)瞿秋白张太雷刘半农钱穆周有光,光是这些校友的名字就觉得自己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高中。

绿

绿色是学校的环境,罗汉路到红梅公园到天宁寺,不管春夏秋冬,站在走廊上往东边看去总有一片绿。

红梅公园一定是我常去的,小时候就最爱去,没想到高中离的那么近。据早恋的同学讲,那里也是谈恋爱的好去处。

东坡公园离得也不远,比起红梅公园的生活乐趣,东坡公园有着一份宁静和底蕴,可以给人力量。记得高三心情不好,我自己一大早跑到东坡公园,看大江东去,听老爷爷吹笛,突然就沉淀下来,背起了书(认真脸)。

天宁寺,高三楼在最东边,站在走廊上就能听到宝塔屋檐的铃铛叮当,那种静谧的祥和的声音,仿佛佛光庇佑,金榜题名。

省常中还有一颗经历变迁,迁来迁去快不行了的古树,还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石碑。

蓝,是天是海,我最喜欢的颜色。

蓝色让我想到宁静致远,而省常中的同学们就是这样一群有思想的人。

下课后讲台边总是围满了问问题的真·学霸,问出来的问题深刻到我大学毕业论文也没做到这样的独立思考。

高中参加了人生第一场辩论赛,也欣赏了许多思维缜密博学多才的思想火花,让我学会思辨而不是争吵,坚持自我但尊重非我。

还记得研究性学习,我研究硫酸铜晶体制作,开题实验结题,蓝色的硫酸铜晶体特别澄澈。

教改班有很多同学上竞赛,我也十分水的去了生物竞赛(毕竟智商不行),十分敬仰计算机大神们,十分佩服数理化竞赛的同学们,我想他们一定可以称为聪明的人。

科技节是个很好玩的节,我记得我参加了扑克牌承重项目,最少扑克承重最大即为胜,三角结构?圆柱结构?粘牌的502差点把我五个手指粘成一张蹼。

总之身边有这样一群有理想有思想的人,还怕这个世界平淡无奇吗?

一直分不清蓝和靛,暂且认为就是青吧,青涩的青。

十分单纯的年纪有一群我十分珍惜的朋友,虽然有的人远了散了,但仍然感谢陪伴我走过那些日子。

时间是甘醇的酒,还在身边的你们,人来人往,莫失莫忘。

紫色代表高雅。

一幢艺体楼足以体现省常中对艺术体育的重视程度。

美术课学了油画国画木刻版画,体育课学了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跳高跳远铅球标枪健美操。大课间活动课留在教室偷偷学习是会被骂的,不知道在角落偷偷谈恋爱会不会被发现。合唱节、话剧节都不是说说而已,当年还举办过一个同学的钢琴独奏会。

十分荣幸可以给11届毕业视频配音,十分荣幸有机会主持18岁成人礼等等重要活动。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舞台。

当然,毕竟高中,学业压力也很大,但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你看人家人美嘴甜气质佳学习棒家境好还努力,你凭什么消沉堕落不思进取。学霸刷着《题典》问着问题,你总该翻几页“五三”《王后雄》装装样子吧。但如果从小被压迫长大,不敢发声的孩子,应试教育会带来更漂亮的成绩。

我们有十分有趣的心理课,我私下也因为压力大找过好几次心理老师,但寻求心理疏导是积极的自我审视自我救赎,毕业后心理老师也成了朋友。

这么长的文,能看到这里真的十分感谢!!!人生每个路口,当时看似不经意的选择,回头看会发现成就了现在的你。

学长私信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正好下班开车经过省常中,“物是人非”,它就在那里,承载了你的青春你的回忆,回不到过去,却会陪伴着你一直走下去。

05不一样的是这里的人

@白夜雨过

它是省中也只是省中。

没有什么优越感有的只是压力,不是因为我是省中的人我就优秀而是因为我是省中的人才要更努力。

一样的集体跑操,一样的晚自习,一样的”自愿自习”,一样的高三单休,省中和其他学校真没什么两样。

不一样的是这里的人吧。认识了很多有思想的同学老师,这是一个优秀的集聚地,这是我最感恩也是最庆幸的地方。

作为省中的人,就算将来做一个清洁工那也一定要是做的最好的。这一直是我所理解的杰出。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20)

06 高中在我们同学当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最强烈的

@安室三明治

2015年毕业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斗胆写下拙见。

一毕业这么多年了,在我看来,高中在我们同学当中的归属感认同感是最强烈的。

“我的确怀疑,换一所中学,我是否还是现在的我。”这句话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不管是发展的更好还是成绩平平,提起母校省常中,心中都是感恩与祝福,因为母校很早的时候就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教会了我们思考,告诉我们活着的意义,学会做人,礼恭谦敬,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优秀的公民,而不仅仅是高考机器。

所以我的同学们,高中校友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默默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有态度的生活,而不是生存。一如“存诚能贱”。而这样的格局与优雅,很大一部分程度,是母校带给我们的。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21)

07 共同经历的三年时光最值得怀念

@晓风残月

正好看到这个题目,来答一发。

说起自己母校,不管如何,当年考进去的时候还是都很自豪的,我想每一个踏进校园的人,第一感觉还是很开心。也都是父母的骄傲。作为一个三线城市,在没有重点大学的环境下,进入母校意味着有很大的机会可以继续深造学习,去外地的重点大学之类。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老常州人一向意味着是最好的学校,也是因为有很多的历史传承。

在学校的生活,自己经历的时代还是比较简单,当时学校还没有像现在的构造,校门是在和平北路上的。当时最多的同学是二十四中,他们有句口号叫做跨过罗汉路,走进省常中。一个班有至少一半都是他们的同学。其他初中考过来各种学校不一而足。一般来说都可以在各个初中年级排名前十。所以说还是学校生源好,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强。

当时觉得老师的教课方便偏大学,就是上完课不管你们了,由着你们自己学,对于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无所谓,我同桌物理就是上课听听,也不怎么认真学,每次考试还都很高,很大程度还是天赋。自己曾经家里比较积极,去外校找老师补过课,觉得其他学校考试就是讲解的很细,真的就是很耐心的每个知识点都讲解,觉得有差异。所以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学校反而没有其他学校学的好。当时还曾有些后悔,觉得比较适合那种纯应试的方式,可能考试会更好些。

同学之间很友善,而且因为大家都是本地人,关系融洽,现在毕业都踏上工作岗位,还是同学联系的最多。有空也会聚聚,相熟的同学留在常州工作的一年数次。前不久还去乡下一起吃羊肉,气氛很好。可能是工作以后觉得还是同学友情最宝贵吧。

同学之中感觉工作以后外地和本地的一半一半,可能江南城市比较适合生活,真的在外地的也不容易,还不一定生活状态赶的上本地的。去年有在美国大学工作的同学回来,现在在美国纽约一所大学做老师,也算硕导,说起来生活环境还不如国内,收入更赶不上本地一个做了银行行长的同学。只能感叹其实国内发展还真的是非常快的,而且各方面条件也不比国外差太多。

在高中,其实大家的社会观,人生观也慢慢形成。共同经历的三年时光肯定值得怀念,而且通过这三年,进入大学还是人生很大的转折,意味着从一个江南的小城市进入更大的平台,有更广阔的视野。这段人生也是每个人都很值得留念的。

学校的那些逸事大家应该都记得,唯一想吐槽的是学校漂亮妹子少。当时总觉得好像好看的没有隔壁一所中学多。常常别人形容那个学校美女如云之类,我等屌丝就是暗暗神往。。。难得有个美女大家都会讨论好些时候。不过谈恋爱的不了解。可能也没去关注。

家里还有些学校纪念册,上图纪念。新年新气象,每个校友都万事如意,一切顺心。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22)

省常中分校怎么样(是一所什么样的中学)(23)

声明:本文综合整理自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小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