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梁富盈 摄)
资料图(梁富盈 摄)
人民网上思12月20日电 冬季暖洋,蔗海飘香。前两天,是广西上思县2018/2019年度新榨季开榨的日子。在深山瑶寨的土地上,绿油油的甘蔗林在风中摇曳,向人们预示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在上思县华兰镇,有个远近闻名的甘蔗专业大户庞绍斌。走进他的甘蔗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现代农业种植园的新景象。
一根甘蔗两头甜。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蔗农。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上思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制定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并产生效益。作为战斗在富民一线的庞绍斌意识到,要激活脱贫内生动力把好脉,斩穷根,就必须大力推广科学种蔗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为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助力更多人脱贫。
今年42岁的庞绍斌是上思县华兰镇华城村米代屯人。米代屯是当地偏远的一个过山瑶,几十户瑶胞以前都是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全屯198人,仅有54亩水田。在人均不到三分田的情况下,如何蹚出一条脱贫致富路?2008年米代屯开始种植甘蔗。由于缺乏科技,当时瑶胞种蔗是3户人家的蔗砍装合起来刚凑得一车蔗12吨。很多都是“麻包蔗”既短又小,效益不高。
庞绍斌有着深刻的认识:现代农业靠智慧吃饭。自从2009年庞绍斌被上上糖业农务部聘请为蔗管员(甘蔗专干)以后,当地蔗农得到他的技术指导,种蔗的产量逐年提高。尤其是2014年8月庞绍斌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之后,帮助贫困户算好产业扶贫项目这笔账,全村种蔗的人更多,劲头更足了。
播下希望,收获甜蜜。2017年庞绍斌带头种蔗100亩,产蔗500吨,总收入26万元,扣除成本12万元,年纯收入14万元。2018年初开荒30亩,扩种甘蔗。目前有蔗130亩,估产650吨,亩产达6吨,入厂原料蔗以每吨530元计,预计总收入35万元,扣除成本15万元,纯收入达20万元。
为了种好桂糖64号、136号和福农41号高产高糖新品种,庞绍斌于2017年在种蔗30亩的基础上,投资12万元租地70亩种蔗。他以每亩150元请帮工种蔗,以每吨130元请人砍蔗装车,从甘蔗种植、施肥、除草、喷农药到砍运都需要雇请工人。其它农活则是他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干。2017年全屯种蔗580亩,产蔗2800吨。2018年全屯38户种蔗面积660亩,预计产蔗3300吨,仅甘蔗增收1749000元。
几年来,庞绍斌在希望的田野上,用理念和产业为贫困户念好“科学种蔗经”,唱好“甜蜜致富歌”,帮助贫困户制定产业扶贫攻坚措施,鼓励贫困户克服困难,树立信心,用勤劳和智慧脱贫致富,带动全村40户贫困户种蔗脱贫。
米代屯的贫困户李振武一家7口人,该户的致贫原因是因学、因病。在庞绍斌的技术指导和带动下,李振武于2017年种蔗30亩,产蔗140吨,总收入7万元,扣除成本1.5万元,实现家庭纯收入5.5万元,仅种蔗年人均纯收入达7857元,于2017年年底摘掉了贫困帽。
米代屯的庞福金是2015年的贫困户退出户,一家6口人,儿子是肢体残疾二级,因残因病成了贫困户。2017年种蔗28亩,产蔗140吨,总收入7.4万元,自己投工投劳,除去成本1.5万元,纯收入5.9万元。加上政府甘蔗更新奖补800元,庞福金全年家庭纯收入59800元。
平标屯的贫困户何世宁,2017年之前外出务工,曾到过广东打工,年收入2.5万元。为照顾4个孩子读书,他回家开荒种甘蔗20亩,产蔗120吨,总收入6万元,扣除成本1.5万元,纯收入4.5万元。加上政府产业扶贫更新蔗奖补3000元,何世宁全家种蔗纯收入达4.8万元。
平纳屯的马永款是2015年的退出户,全家三口人,2017年种蔗25亩,产蔗130吨,总收入7万元,扣去成本1.2万元,纯收入5.8万元……
在华城村,像李振武、庞福金、何世宁、马永款等这样得到庞绍斌技术指导和扶持,靠发展甘蔗生产脱贫的蔗农非常多。随着农村科技服务和科学普及的开展,蔗农科技意识和科技致富能力的提高,截至目前,华城村全村贫困户种蔗,年产蔗100吨的达6户,光种蔗每户收入达5.3万元。
科技种蔗助民脱贫奔富路。通过两年来的发力精准脱贫,提升发展后劲,庞绍斌在脱贫一线硬是将当地坡地多的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致力于科学种蔗,让贫困户的钱包鼓起来,过上好日子、好生活。如今,深山瑶寨家家户户年收入超3万元,九成以上的蔗农建起了水泥钢筋结构的楼房,生活越过越红火。(彭远贺、朱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