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灏(1889-1971),字咏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出生于绅商家庭,清末留学比利时,专攻地质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12年回国。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中国早期的最著名地质学家。对中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勘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杰出贡献。1948年被评为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翁文波(1912-1994)浙江鄞县人,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石油地质学家、知名预测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测井和石油地球化学技术的创始人。翁文波是翁文灏堂弟。

翁文灏科学家(翁文灏翁文波双院士兄弟的石油情)(1)

兄翁文灏,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中国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地震专著的学者、第一份《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一、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的地质学者、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形成理论的首创者、开发中国第一个油田的组织领导者。

翁文灏科学家(翁文灏翁文波双院士兄弟的石油情)(2)

担任过私立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的校董。曾以名学者之身份在国民政府内任事,在抗战期间主管矿务资源与生产。翁文灏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者从政派"中官位最高、经历最曲折者,作为一名杰出的地质学家,翁氏本是一粹然学者,时乎运乎,却一度做到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高位(相当于国务院总理),晚年又翩然海外来归,以政协委员终老。

弟翁文波,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帝国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了石油勘探工作。特别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参加指导了大庆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和有关地震预报等方面的工作。1966年研究天灾预报的理论和方法。1984年出版《预测论基础》一书,用于推测自然现象研究。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翁文灏科学家(翁文灏翁文波双院士兄弟的石油情)(3)

翁文波先生不但创立了我国的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理论,而且积极参加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实践,为大庆油田的发现,以及石油工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因对大庆油田的重大贡献获得我国最高级别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因对石油工业的突出贡献获得"石油工业杰出科学家"称号。1966年,邢台发生地震后,他受周恩来总理重托,开始致力于天然地震的预测研究,后来又将其扩展到洪涝、干旱等灾害远期预测,在预测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独创了自己的信息预测科学基础。据统计,他先后作过252次各类天灾的预测,实际发生的有211次,占总次数的83.73%,被人们誉为一代"天灾预测宗师"。

翁文灏科学家(翁文灏翁文波双院士兄弟的石油情)(4)

翁文波先生先后任燃料工业部石油总局勘探处副处长、石油工业部勘探司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生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等,以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先后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翁文灏科学家(翁文灏翁文波双院士兄弟的石油情)(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