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翁文灏(通过六个数字认识宁波人翁文灏)(1)

翁文灏是谁?

这是今年我们在筹备中国地质学会百年华诞翁文灏先生系列纪念活动中,在宁波一提起这个名字后,不少人的第一反应。

也许是历史过于久远,也许是曾经的国民政府高官的身份,抑或是他所从事地质领域对于公众的相对陌生以及宁波有着太多历史文化名人的缘故,总之对于这位从宁波走出的中国地质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在他自己的家乡人民心中,形象模糊了、记忆斑驳了、背影远去了。

让我们把“翁文灏”的名字带进六组数字中来,重新认识下这位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与陈寅恪、梁思成并称“三大国宝级人物”的宁波人。

他是近400位“甬籍高校校长”中的一员

2019年,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公布了对中国近现代大学中甬籍校长的专题研究成果,梳理出来近400位在不同时期担任中国高校校长、党委书记等校级领导的甬籍高校校长名录,成为“宁波商帮”“宁波院士帮”之后,又一备受瞩目的宁波名人群体。

翁文灏1931年6月30日被任命为清华大学代理校长,12月3日在清华大学发表告别演讲。近半年的任职经历让其成为“近400位甬籍高校校长”中的一员,在不同时期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副校长的宁波人还有严鹤龄、张孝文、黄圣伦、倪维斗、岑章志、郑力、庄丽君等人。

翁文灏与清华大学的缘分,是从1927年担任兼职教授开始的。他在清华期间有三件极有影响的事——1929年,翁文灏参与创设清华大学地理学系并担任首任系主任,对于清华地理学科的发展倾注了相当大的精力;1931年,翁文灏破格招收了家境贫寒的吴晗,成就了一个历史学家;1931年,翁文灏推荐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对清华极有建树,被誉为“清华之父”。

宁波翁文灏(通过六个数字认识宁波人翁文灏)(2)

图片说明:宁波拥有近400位“甬籍高校校长”

按当时清华大学的规章制度,校长居甲所,每月免费供应两吨煤,家佣工资、电话费都由学校开支,还有小车。翁文灏一概谢绝,只在来回清华的路上用一辆洋车代步。他在1931年12月3日介绍新校长梅贻琦到任并发表告别演讲时讲:“本人于今日临行之际,有两种善意的希望,愿意贡献给清华。一种是希望清华以后要保持安静的空气,一种是希望清华要具有进步的精神。总而言之,希望清华以后在安静的空气中求进步”。同时,翁文灏还将担任清华代理校长应得薪金1800元原璧退还,捐做清华大学学生奖学金。

他是120余位“甬籍院士”中的一员

宁波是中国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截至目前,宁波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数量已达121人,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8人,其中3人为两院双院士,遍布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所有15个研究学部。

中国科学院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是中华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最高机关。中国最早的院士评选是在1948年3月25日至28日期间举行的,最终确定了81名中央研究院的首届院士。甬籍科学家中有翁文灏、贝时璋、童第周三人入选,同时翁文灏还被推举为中央研究院院长候选人。新中国成立后,贝时璋、童第周也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翁文灏首届院士的身份,也让其成为“120余位甬籍院士”中的一员。

宁波翁文灏(通过六个数字认识宁波人翁文灏)(3)

图片说明:位于宁波高教园区院士公园内的“甬籍院士”雕塑群

翁文灏作为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对于其石塘翁氏的家族成员也影响深远。他的堂弟翁文波是中国地球物理学家、石油地质学家、地震预测论专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堂侄翁心植是中国内科学专家,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与翁文灏并称“翁氏一门三院士”,是甬籍院士群体中罕见的“一门三院士”“兄弟院士”“叔侄院士”。

他是26位“中国地质学会创立人”中的一员

中国地质学会于1922 年2月3日在北京成立,是在中国建立最早的学术团体之一。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及在华工作的外籍知名学者章鸿钊、翁文灏、王烈、丁文江、李四光、葛利普(a.w.grabau,美国)、王竹泉、王绍文、王宠佑、仝步瀛、朱庭祜、朱焕文、李捷、李学清、周赞衡、孙云铸、谭锡畴、袁复礼、叶良辅、董常、赵汝钧、卢祖荫、谢家荣、钱声骏、安特生(j.g.anderson,瑞典)、麦美德(l.miner,女,美国)等26位学者为发起人,章鸿钊为首任会长,谢家荣为首任秘书长。

翁文灏是“26位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创会副会长之一。中国地质学会作为翁文灏从事地质研究、地质交流重要的学术平台,翁文灏自学会创立此至1948年期间,他担任理事长达27年之久,并担任第3、5、9、18届理事长和第1、2届副理事长,第4—14届编辑主任。

宁波翁文灏(通过六个数字认识宁波人翁文灏)(4)

图片说明:中国地质学会主要创始人(前排右二为翁文灏)合影

1982年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中外学者一致公认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为我国地质科学发展的四大奠基人。2022年,正逢中国地质学会百年华诞之际,学会发起了在四位创立人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故居寻访的活动,纪念和缅怀四大地质科学奠基人的丰功伟绩。

翁文灏不仅是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也和张相文、丁文江、竺可祯同为我国地理科学的创始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我国的地质学和地理学原属一家,合称地学。张相文创办了中国地学会,竺可祯从气象气候学角度推动了我国地理学的发展,而翁文灏则从地文学的角度奠定了我国近代地理科学的基础。1934年,翁文灏在南京与竺可祯、张其陶、胡焕庸、谢家荣等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翁文灏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并担任会长长达十年之久。

他是近10余位“甬籍教育部部长”中的一员

国子监祭酒是中国古代政府官职之一,始于西晋武帝国子祭酒,后经北齐、隋唐、明清延变。该官职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是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祭酒是主管国子监的长官,其品秩唐宋时为从三品,明清时为从四品。而其品学要求甚严,“足以师表一代,名盖一时”,该官职相当于国家的教育部部长。

宁波翁文灏(通过六个数字认识宁波人翁文灏)(5)

图片说明:地处北京雍和宫附近的国子监牌楼

据《浙江省教育志》、《浙江省人物志》记载,浙江先后有36位举子荣任国子监祭酒,宁波境内就有13位,而且还出过两对“父子祭酒”,堪称奇观。他们分别是北宋时鄞县的丰稷;南宋时鄞县的袁燮、袁甫父子和慈溪的张虙;明代时慈溪陈敬宗,余姚黄珣、孙升和孙铤父子、吕本、胡正蒙,鄞县张邦奇、余有丁;清朝时鄞县的章鋆。民国政府期间,宁波人蒋梦麟、蒋介石、翁文灏都曾分别担任过、代理过、任命过为教育部部长。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有宁波籍的林汉达、张孝文、翁铁慧等人先后担任过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教委副主任)等职。

翁文灏是“10余位甬籍教育部部长”之一。1932年10月,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在事前没有征求翁文灏同意的情况下,宣布任命他为教育部部长。正当翁文灏为此事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他的继母因病去世,这给他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借口,他立即以“丁忧”为名通电辞职,北上奔丧。11月20日,他致电时任行政院院长的宋子文,表达“当即来暂时维持,单至十二月底,无论有无替人,当即辞职离京”。实际上,翁文灏始终未正式到任教育部部长,至止1933年4月21日正式免去教育部部长职务,相当于担任了近半年的“纸面教育部部长”。

他是拥有11项“中国第一”记录的科学家

1989年9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了翁文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等系列纪念活动。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负责人宋笙、朱学范、程思远;著名科学家黄汲清、翁文波、孙越崎、著名古脊推动物与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吴汝康等及翁文灏亲属翁心鹤、徐永盛、翁维玲等300余人参加纪念活动。

纪念活动期间出版了一册由黄汲清院士选编的《翁文灏选集》,其中共收集翁文灏的学术报告和学术论文共21篇,是翁文灏在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地理学、沉积学等方面的学术水平代表作。该书是一部代表我国近代地球科学尤其是地质学的奠基水平的学术著作之一。

宁波翁文灏(通过六个数字认识宁波人翁文灏)(6)

图片说明:1989年,出版发行了由黄汲清院士选编的《翁文灏选集》

他是拥有“11项中国第一”记录的科学家。在《翁文灏选集》中,详细列举了翁文灏在中国地质科学领域的11项“中国第一”:他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他是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他是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中国矿产纪要》的中国学者;他是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他是中国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地震专著的学者;他是第一份《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一;他是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的地质学者;他是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他是第一位对中国煤炭按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学者;他是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形成理论的首创者;他是开发中国第一个油田的组织领导者。随着近些年史学界、地质学界更加深入的研究,翁文灏所开创的“中国第一”还有不少。

他是抗战时期“学者从政”的典型代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人的民族精神再度高涨。许多置身于象牙塔中的学人,也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以应对危局。在此情势下,许多学者在爱国主义的大旗下,拥护当局,共赴国难,挽救国运,出现了一系列学者从政热潮。第一波高潮出现于1932年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后,第二波高潮则是1935年冬行政院改组之后;及至1937年7月庐山谈话会之后,又一新的高潮出现;抗战中前期,随着资源委员会、侍从室的扩张,学者从政继续保持稳步扩张之势。抗战末期及内战时期,国民党政权人心尽失,知识界多数人士与之渐行渐远,大量从政学者渐次隐退。

当时面对东北沦陷,日寇侵华日盛,中华民族于生死存亡中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作为爱国学者的翁文灏内心极其震动,念及国家前途,忧从中来,寝食难安。翁文灏在《独立评论》上发表《我的意见不过如此》。他认为:“在这种国破家亡的时候,环境及良心都不允许我们在职业工作之外不想别的心思。”“政者正也。无论什么制度,其最重要的目的只在有法子使好的、有能力的人能够上去当政,不行的或不相宜的能够和平地下来。”

宁波翁文灏(通过六个数字认识宁波人翁文灏)(7)

图片说明:翁文灏(前排右五)担任经济部部长期间视察工矿企业的合影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翁文灏成为了抗战时期“学者从政”的代表人物。他以国防设计委员会秘书长身份初涉政坛,先后担任过行政院秘书长、实业部部长、教育部部长、经济部部长、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军需生产局局长、战时生产局局长、行政院副院长、资源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院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职。在已知的中国近现代科学家、政治家经历中,他是唯一一位“学至院士、官至总理(行政院院长)”的学者型从政者。

在整个抗战时期,翁文灏督率资源委员会、战时生产局、经济部全体人员在大后方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资委会的战时经济活动不但增强了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物质力量,而且在改良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提高工业技术的同时,也奠定了边远地区工业发展的基础,甚至对今天的西部开发也具有深远意义。尤其翁文灏发挥自身地质学家的专业特长,在矿产开发、厂矿内迁、特矿统制、石油开发等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翁文灏以书生从政,只不过是国民政府内的一个技术官僚,他在抗战中奉献给国家民族的智慧与热情摆脱不了各种外在因素的制约。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生逢那个年代、那个政府,作为学者不矫隐出世,不消极悲观,惟以一颗赤心报国,且始终殚精竭虑、尽心尽力。事实证明,时代与历史没有忘记他的努力。(黄江伟,宁波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来源:宁波市科协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