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相信在上学的时候,大家都学过他的相关作品,比如《赤壁赋》。这篇作品是他在被贬到黄州时写的,要说被贬,苏轼可以说是“老熟人”了,悲催的他,人生的末期遭遇了三大贬斥。
苏轼画像
一贬黄州第一次便是由于“乌台”诗案,从京城贬到了黄州。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宋神宗元丰二年(年)三月,苏轼转知湖州。诗案就是苏轼到湖州任所时写的《湖州谢上表》引起的。
表中说:“臣轼言。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者。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顾惟何人,亦与兹选。臣轼中谢。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荷先帝之误恩,擢置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恩造。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法令具存,虽勤何补。罪固多矣,臣犹知之。夫何越次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顾惟无状,岂不知恩。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敢不奉法勤职,息讼平刑。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臣无任。”
苏轼这几句牢骚话,笔下的“新进”,指的是王安石变法时被引进的一批投机钻营的“群小”。“生事”一词,已成为保守派攻击变法派的时下习惯用语。这些用语自然刺痛那些仍然窃据高位,谋取私利的“小人”。第一个站出来检举苏轼的是御史里行何正臣,紧接着是王安石的学生李定。
宋神宗在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的百般构陷下,只得降旨将苏轼交御史台,由李定为首的“根勘所”负责审理。他的笔触更加尖刻犀利且指责积贫积弱的朝廷,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得到平复,然而,“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东坡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文字狱便揭开了序幕。
宋神宗元丰二年(年)七月二十八日,李定等人奉旨查办,立即派太常博士皇甫遵才前往湖州逮捕苏轼。八月十八日,苏轼被解到京城,投入御史台狱。两个多月的“根勘”审理,苏轼受尽非人的折磨。御史台严刑拷打,昼夜逼供,真是“诟辱通宵不忍闻”。最后,李定等人强加给苏轼“四大罪状”,请求宋神宗处死苏轼。
宋神宗面对御史台的奏报,心里也着实犯难。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曾有遗嘱:除了犯叛逆谋反罪,一概不杀大臣。李定等人必欲置苏轼于死地,朝野上下,舆论哗然,认为苏轼未犯叛逆罪,不该重处。更奇怪的是,新旧两派正直之士,均出面营救。由于各方面的营救和舆论压力,促使宋神宗产生宽待苏轼,从轻发落的念头。最终,苏轼得轻判,以“蒙恩责授黄州团练副使”结案。
经过这次事件,苏轼开始了“三连贬”的第一次,目的地为黄州。
二贬惠州第二次被贬的原因是新党重新启用,我们的苏东坡自然是又遭殃了。
宋哲宗八年,守旧派的领导人物当时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变法派抓住机会一度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守旧派因此被变法派大肆打压,苏轼也因为一贯所站的立场,再加上当时的他是元祐党人的领袖,被变法派全面打压,也再次被贬。
宋哲宗八年十月,苏轼被贬谪到惠州。北宋的惠州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条件艰苦。然而苏东坡凭着他一如既往地乐观和开朗,把困窘的生活过得滋润。在他的心目中,清风明月尽是宝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正因为胸怀的博大,他才能在各种压力和迫害中保持超凡脱俗的心态。那年十月二日,在惠州府衙役的指引下,苏东坡到惠州府办理报到手续。梌山上的惠州府衙,一览无余。那时惠州城是一个小镇,人口不多,四面环水,城中数座小青山,山清水秀。当时惠州太守詹范久仰东坡大名,佩服其人格才华。当报到后,马上把东坡一家安排在合江楼居住。
合江楼相当于现代的高级干部招待所,按理说苏东坡作为贬官不能住进合江楼。好景不长,苏东坡在合江楼住十六天,就有人通知要搬到郊外荒野的僧舍了。时值深秋,苏轼看见驿站边的树木依然翠绿欲滴,便问迎接他的小吏是何树,小吏回答是荔枝树。苏学士大喜道:“有荔枝吃便可安居岭南”,原来苏轼本人生平酷爱甜食。
章惇曾是东坡好友。他追随王安石变法,与东坡产生了隔膜,那个小时候砸水缸的司马光上台后章惇被贬废了。在宋哲宗亲政后章惇被起用,要求恢复元祐期间所革除的一切制度。而东坡再贬惠州,也与他有关。苏东坡贬寓惠州后,章惇恨不得把东坡置于死地。他派出心腹了解苏东坡在惠州的情况,借助外部力量把苏东坡整死。章惇了解苏东坡有表哥叫程正辅,因苏东坡姐姐嫁给程正辅不久便死了,苏家与程家积怨达四十二年。章惇在苏东坡贬谪惠州第二年,委派程正辅为广南东路提刑,示意他整治苏东坡。可以想象,初来惠州在阴险政敌的监管下,苏东坡一家的生活无比艰难。正是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和惊世之才,让好运不断眷顾这位身陷囹圄的北宋大员。
为改变被迫害的命运,改善一家人的生活,苏东坡在想方设法。得知程正辅要来惠州了,他洋洋洒洒地写书信转送血亲表兄姐夫。很快,这位广南东路提刑官到惠州了,住进合江楼。第二天他坐船到嘉祐寺看望苏东坡。刚上岸,苏东坡便迎上来,邀请正辅到寺里坐。只见僧舍破败,到处桄榔林,蚊虫横飞,人迹罕至,荒凉至极。久不见面,毕竟血亲,表兄弟俩一番客套之后,入到昏暗的寺院僧舍。兄弟俩虽隔数十年,但很快谈诗论道,就桃花诗唱和。饮过“罗浮春”酒,苏东坡对自己生活糟粕一字不提,还是来自江南的妾氏王朝云说出苏家苦衷。程正辅听了心里很难过。十天过去程正辅巡按惠州也结束了。在送别这位表哥得知,官府同意他们搬回合江楼了。
苏轼在惠州一共住了两年七个月,他原本想象着或许要在这里定居,就连房子都快要搭建好了。令他没想到的是,朝廷又一纸令状,将他三个月内一贬再贬。而这次最终目的地是儋州,也就是海南岛。
三贬儋州儋州在古代即蛮荒之地,大部分的居民为半开化的黎民。朝廷中的新党们正是为了将苏轼贬到海南岛,让他在这里自生自灭。
然而苏轼还是乐观豁达的,作为吃货的他苦中作乐,在海南岛找到了他所喜爱吃的美食,那便是生蚝。他给儿子苏过写信道:“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生蚝的喜爱,还配酒一起享用。
这苏东坡为了使当地人富裕起来,不仅仅是鼓励大家参与劳动,还会严厉惩罚那些好吃懒做、参与赌博的人,在这样双管齐下的方法下,当地参与劳动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再者,苏东坡还会呼吁当地有学识的人,一起参与宣传,试图把勤奋致富的思想刻在当地人的脑子里。
为了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苏东坡借钱办起了学堂,为的就是宣传和弘扬中原的先进文化。其次,鼓励当地的农业发展,人只有在忙碌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放弃一些休闲娱乐生活。在学堂办起来后许多人不远千里来求学。
宋朝科举,录取人数很多,但是海南一直无人中举。当地人姜唐佐,跟随苏轼学习六个月,苏轼对他很看重,赞扬他的文章“文气雄伟磊落,悠忽变化”,言行“气和而言遒,有中州人士之风”。苏轼离开海南,给他的扇子上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并给他承诺,有朝一日他中举,将为他将这首诗补全。
大概三年后,姜唐佐中举,他是海南第一个举人。但是苏轼已经去世,他四处寻找,在汝阳遇见苏辙,苏辙拿过姜唐佐的扇子,将这首诗补全:“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今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苏轼在海南生活了近三年之后,终于获赦免可以回去了,但却在归途中于中州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回望苏轼的三大“连贬”,无非是那些卷入北宋时期新旧党争得失意的官员的缩影。他悲剧的仕途背后真是时代的悲歌,苏轼去世后,北宋延续着新旧党争的弊病,一直到将它拖入了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