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山林间的那一抹绿——“最美生态护林员”用真情守护绿水青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只为心中的那一抹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只为心中的那一抹绿(为了山林间的那一抹绿)

只为心中的那一抹绿

为了山林间的那一抹绿

——“最美生态护林员”用真情守护绿水青山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一部手机、一把铁锨、一双耐磨的胶鞋、一份干粮,常年与青山为伴,在森林里穿梭,守护着每一棵树木,捍卫着绿色家园……这是成千上万生态护林员的日常工作。他们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给了山林,24小时值班随时待命,用责任和坚守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中央宣传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展“最美生态护林员”学习宣传活动。让我们走近他们,从感人的故事和朴实的话语中感受“最美生态护林员”的初心和梦想。

林区“活地图”——

“既然当上护林员,就必须当好守护者”

地处罗霄山脉和南岭山脉交界处的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九龙瑶族村,是“最美生态护林员”吴树养的居住地。

一身迷彩服、一双解放鞋,外加红袖章和挂着小喇叭,是吴树养常年的行头。防火季,他每天早上6点骑着摩托车出发,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头和村庄间穿梭奔忙,一条条巷道贴标语,一遍遍到户发资料,一步步攀爬山岭瞭望,一户户规劝秸秆禁烧。他每天跋山涉水路途不少于50里,每年磨破底子的解放鞋有十多双。3年里他跑遍了所在林区的沟沟坎坎,对每一片山梁、林地,以及林班、小班的位置、面积、林木资源、地形地貌都了如指掌。村民都说,他是林区“活地图”。

吉林省汪清县汪清镇沙北村生态护林员王明海管护着临近汪清县城的660亩山林。每年春秋两季是森林防火关键时期,王明海一日不休,每天从早上6点巡山到天黑。

清明节前后是火灾高发期,王明海凌晨3点就要出门,经常一直忙到晚上。寒冬时节,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气温中,他长时间在山间巡护,手脚冻得发麻。当别人问他辛苦不辛苦时,他回答说:“既然当上护林员,就必须当好守护者。虽然我能力有限,但能为保护森林作点贡献也就不觉得苦了。”

2019年4月,王明海巡护途中发生车祸,肋部软骨受伤。林业站站长嘱咐他在家好好休养。刚过两天,他就跑到山里。面对同事担心的问候,他说:“我已经没事了,只有到林区来转一下才觉得踏实”。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大地村毗邻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保护动物和树木品种繁多,要兼顾森林防火检查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就得走遍山林,不能有半点松懈。

每次去巡山,生态护林员谭周林都必须全副武装:背上刀篓、装上一把镰刀、肩挎水壶,骑着摩托车进山林。有时山上没有路,就不得不用镰刀“开路”。

多年的巡查经验让谭周林意识到,光靠巡山还不够,必须要提高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才能让家乡的生态得到保护。

谭周林走到哪里都把环境保护知识挂在嘴边——他所在的村民小组有20多户,他家家户户都走了个遍;每逢村上摆酒宴,他也不忘跟村民们聊环境保护。村民们遇到砍伐树木或种植树苗的事都来找他询问,他成了村里的“生态通”。

森林“啄木鸟”——

“防好了,森林就安全了”

在安徽省岳西县古坊乡上坊村,人们经常看到生态护林员汪咏生的身影。在林区、在堤坝、在检查哨卡、在救火现场,他常年忙碌着。汪咏生说:“护林员关键要把防放在第一位,防好了,森林就安全了。”

几年来,无论是辖区内的零星火点,还是周边辖区的应急调度,只要有火情,汪咏生总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险。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汪咏生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主动请缨带人日夜值守连续数月,确保上坊村“零疫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先拜巴扎镇乔克拉村生态护林员麦麦提·麦提图隼把自己视为森林“啄木鸟”。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麦麦提·麦提图隼都会带领全镇护林人员开展巡逻、修剪、病虫害防治,每次巡护都要行走几十公里路,午餐只带些馕和水。在他的管护下,管护区500亩林木管护质量更高,从未发生森林火灾、有害生物危害等情况。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水浕司村生态护林员陈刚始终坚守在巡山护林一线。陈刚管护辖区内有5000余亩山林,一次日常巡护中,他发现有疑似松材线虫病枯死松树,立即向林业管理站报告,并迅速组织护林员对全村44286亩天然林进行地毯式排查并上报,为全县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了第一手翔实资料,有效遏制了松材线虫病的蔓延。

致富带头人——

“一人富不算富,要带动更多的老百姓一起致富”

一人护林,全家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一项重要制度设计,生态护林员制度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收获了就业“铁饭碗”。一个又一个生态护林员成为乡村致富“领头雁”,用新理念引领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增收致富。

护林巡山闲暇时,贵州省湄潭县鱼泉街道土塘村生态护林员陈力之常常琢磨怎样才能带领百姓脱贫致富。

“村里要办公益事业,群众要真正脱贫,还得做好‘靠山吃山’的文章。”他一边护林巡山,一边谋划着更好的发展门路。

2019年10月,陈力之成立了贵州力之之孵化有限责任公司,自学鸡苗、鸭苗、鹅苗孵化技术,供应给村民们发展林下养殖,多余的家禽苗还供往安顺、毕节、仁怀等地,目前已孵化育苗3万余羽,月平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

“现在的政策这么好,大家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今后的日子让我们更有奔头。”陈力之深有感触地说。

重庆市城口县明中乡云燕村生态护林员黄永健当选护林员前,一家人靠种苞谷、洋芋、中药材和打零工维持生计。当选上生态护林员后,多了一份稳定收入,5口人的家庭生活有了保障。

为发展特色核桃产业,黄永健主动学习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每天除了巡山护林外,积极指导村里老百姓对退耕还林的核桃树进行病虫害监测防治、修枝整形等。他带领村里其他护林员一起守护山林,并用实际行动将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植入百姓心田。

“一人富不算富,要带动更多的老百姓一起致富。”黄永健说。如今,村民们都夸他不仅是护林员、技术员,还是老百姓的致富带头人。

生态护林员李玉花的家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她的家乡怒江州却是云南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

因为贫穷,李玉花只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被迫辍学。结婚后,她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和读小学的两个孩子,全家5口人只能靠务农和丈夫外出打零工的收入维持生活,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生活十分贫困。

2017年,独龙江乡从全乡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每户选聘1人为生态护林员,李玉花就因此而受益。

除巡山护林外,在当地农林部门的扶持下,李玉花家种植了草果、黄精、重楼、茶叶、葛根等12亩作物;她还学会了养蜂,加上每月800元的护林员补助及各项惠民补贴,家庭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增加到8000余元。

2018年,李玉花家在全村率先脱贫。此后,李玉花发动更多村民学习草果、黄精、葛根、重楼、茶苗、养蜂等种养技术,带动更多农户脱贫致富。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31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