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已至,除了“春夏养阳”的天灸治疗,捏脊大法对于小儿的体质增强也十分有效的。

捏脊疗法是中医小儿推拿的一种,一般适用于半岁~七岁左右的儿童。通过捏提等按摩手法刺激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增强体质的目的。

对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以及对于小儿遗尿、多汗、夜啼不安等,都具有比较好的疗效。

月子病为什么不能通过锻炼排寒(月子课堂三伏至)(1)

专业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中医科郑艳华

捏脊的方向有讲究

上捏脊即是从下往上捏,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下捏脊则是从上往下直推,又称推脊。上捏脊有捏三捏一法,即每捏三下后将背脊皮提一下再继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单用推背代替。

根据经络按摩“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原则,上捏脊的目的是升一身之阳气,属补法,常用于平时保健。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多用于实热证,比如发烧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平时保健。

上捏脊最好是白天,特别是早上,正是阳气生发之时,上捏脊顺应了大自然规律,效果也会比较明显。而晚上是养阴的时间,原则上不可上捏脊,否则升阳伤阴,反招实热病患。建议父母早晨给孩子上捏脊,而晚上给孩子自上而下推背,或者早晨做完上捏脊后给孩子揉下三阴交和搓下涌泉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捏脊造成的上火。但对于实热很明显的孩子,不建议经常给孩子上捏脊。

月子病为什么不能通过锻炼排寒(月子课堂三伏至)(2)

还有的说法是从年龄上说,7岁前,人的身体取决于先天之本——肾。绝大多数孩子的病都是因为阳气不能上达所致。所以这个时候需要人为往上提一提,因此这个时候的捏脊,多采用上捏脊。

而7岁以后,后天之本——脾胃健旺。阳气常常充盈于上部,往往需要往下走。

所以7岁以后的孩子,可以适当采用下捏脊,使阳气顺势下行。

上捏脊的步骤:

●孩子俯卧于床上,尽量让其背部保持平直、放松。刚刚开始时,最好家长能够帮忙分散注意力。

●捏脊的人站在孩子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一般做3~5次。手部拿捏的力度要轻柔,拿捏的位置在脊椎两侧贴近脊椎处。最后用手掌在背部上下轻轻搓动几次,皮肤发热发红,再轻拍几下即可。

●一般每天捏1次,家长可以长期为孩子操作。

注意事项:

时间: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但不宜饭后马上操作。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尽量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温度: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过程避免停停续续。

时间: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手法:①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②要捏捻,不可拧转。③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禁忌: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等皮肤病或处于烦躁哭闹不止状态。

【记者】李劼

【通讯员】许咏怡

【作者】 李劼

【来源】 南方号~健康~月子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