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朝霞撕开晨雾,努力地从峡口喷射而出,染红了天与地;染红了悠悠的长江水;染红了巍巍的石牌群山;也染红了晨曦中的东方。

这里和长江只是一坝之隔,坝外帆影点点,沙鸥翔集。水面清澈透明,水中恣意游弋的小鱼清晰可见。。。

三峡人家欢迎你们的到来(三峡人家)(1)

远远地眺望,但见白墙青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吊脚楼,纤夫的吆喝声在耳边回荡,一袭红衣的幺妹子手扶油纸伞,站在船头用美妙的歌声迎来送往,桅杆上白帆高挂,红衣、白帆、远山、船下波澜不兴的绿水,好一幅绝美的画面,让人不由得屏住呼吸,唯恐打破这里的静谧。

这就是三峡人家,静静地躺在雄伟的三峡大坝旁。

三峡人家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这里是植物的花园、动物的乐园,人类的天堂,和谐共生,其乐融融。

三峡人家欢迎你们的到来(三峡人家)(2)

三峡人家风景区水绕山环、林木苍翠、谷幽崖峭、烟雾萦绕,景区内有著名的“中华第一神牌”、“万里长江第一石”、“三峡第一湾”、“西陵第一洞”等众多奇异景观;还有著名的“抗战第一馆”,以及富有军事色彩的“三峡宜昌第一漂”,即“杨家溪漂流”,游人可于景区内静悟人生,暂时逃离现代生活的节奏,也可勇搏激流、强涉险滩,挑战自己的人生极限。

三峡人家欢迎你们的到来(三峡人家)(3)

从高空中回望。滔滔江水、游船扁舟、两岸峭壁直立的群山以及号称“长江三峡第一湾”的明月湾,全都清晰可见,却又渐行渐远。难怪当年郭沫若先生在乘船过石牌远眺第一湾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而今,从高空俯瞰这风光这美景,犹如欣赏一幅幅天工开物的水墨画,令人目不暇接。

李白诗歌“举杯邀明月”而得名的邀月亭,在远处的山峰中离我愈来愈近,似乎唾手可得又似乎遥不可及。我暗自思忖,倘若李白诗仙如今也能在此乘揽车一游,又将会吟出怎样的佳句呢?

在秀丽的长江三峡中穿行不久停靠在龙进溪码头。之所以被称作“龙进溪”,是因为码头对面巨大的山石就像一条飞龙盘旋在山腰,龙头正对着码头。“龙进溪来客了”!一声喊,伴着迎宾的“咚咚”劲鼓,在溪口唤起峡江号子:“哟嗬嗬!哟嗬嗬……”回荡在长江峡谷,回荡在溪水蓝天。纤夫拉纤,渔船扬帆,幺妹儿打着小红伞,从吊脚楼缓步走来,和阿哥挥手告别。“纤夫的爱”在石板路上上演……

三峡人家欢迎你们的到来(三峡人家)(4)

溪水中漂着乌篷船,船头静坐一位土家族妹子,着传统服饰,撑一把小油伞,这一切和溪中倒影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俨然一派世外桃源景观。岸边的土家汉子表演起船夫拉纤、升帆等节目,重现当年长江沿岸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原生态状态。

溯溪而上,栈道在竹林中不断延伸,尽管正午的太阳有些热辣,但行走在竹林中一点也不觉得热。据介绍,这里的负氧离子浓度超过了50000,是天然的氧吧。

溪水在欢快地奔跑着,溅起晶莹剔透的水花。

成群的野生猕猴,围绕着人们讨吃的。和峨眉山上的猴子相比,种群数量上小得多,据说只有200多只。一座石拱桥上,一对土家少男少女站在桥上,少年吹着竹笛,少女撑着油伞,上演着现代版神雕侠侣故事。

三峡人家欢迎你们的到来(三峡人家)(5)

灯影石,是灯影峡中的标志性景观。夕阳西下时,四块峥嵘的岩石倒映在墨蓝色的苍穹之上,如演灯影戏一般;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生动形象。其中最负“万里长江第一石” 盛名之誉的沙僧石,呈蘑菇云状,兀立于石牌之巅,饱经天下沧桑,阅尽人间万事,彰显神奇的阳刚之美。“重达100多吨,底部支撑点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0.5吨的重量,堪称世界奇观。”

山峦叠嶂,坡坡衔接,似携手的情人一般缠绵相连。

巴王宫其实是用石头和泥土建成的寨子,用巨石和原木垒成的城堡。当年秦国人为了统一中国企图消灭巴族,几经浴血奋战,英勇的巴王和美丽的鄂水娘为了民族部落的生存繁衍,最终以牺牲自我的方式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印证了战争与爱情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巴王宫中歌舞丝弦,升平着巴、楚文化;刀耕火种,演绎着古老的华夏文明。留给人们的是一种古朴与雄厚,一个不可更改的历史传奇。

三峡人家欢迎你们的到来(三峡人家)(6)

激流劈出的巫峡,以其幽深秀丽、深沉肃穆著称。蒙蒙烟雨,潺潺细流,飞虹流彩,把峡谷妆扮的妩媚多姿。还记得那部《等到满山红叶时》的电影吗?朴实的生活,质朴的爱情,感人的故事,那部电影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巫峡最美的季节是秋天,那时候的峡江两岸,满山的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

“汽笛, 犁开江水;轰鸣 , 由远而近,一浪一浪拍打秋夜的寂静。吊脚楼闪烁的小橘灯,燃亮三峡人家的渔火。在群山之中、在峡江之上。醉了推窗扑怀的秋水,醉了扯起羞红面纱的月光……(《峡江秋夜》)”在这美妙而多情的峡江秋夜,诗意飞入我的梦境。忍不住夜半隔窗远眺,欣然赋诗抒发心愿。

“我多想带走这里的魂儿……我多想带走这里的媚……可是,我怎么也带不走这里的雄厚。” (《惜别,一种大美》)

我祈望能在来年的春江花月夜,再一次走近三峡人家,坐在沿江的吊脚楼里,燃亮我心中的小橘灯。凭窗望远,静静地欣赏长江“三峡人家”大美的无限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