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脚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能起到很好的活血化瘀,驱除寒凉的好方法,晚上睡觉以前,泡一泡脚,可以促进人的睡眠,但是泡脚也是非常的有讲究的,如果泡脚的方式不对的话,对身体也是不利的,所以要选择正确的泡脚方式,泡脚别把气血悄悄的“泡”掉。

我们知道泡脚的好处的确不少。首先它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脚离心脏最远,但负担最重,适当的泡脚可以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全身的血液流通。其次针对经常手脚冰凉的人,通过温热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体内寒气排出。最后,我们的脚部有三条阳经的终点(膀胱经、胆经、胃经),还有三条阴经的起点(肾经、肝经、脾经),在泡脚的时候就相当于刺激了这六条经脉,帮助人体疏通了经络。所以我们对于泡脚还是十分提倡的。

泡脚会使人的气血不足吗(泡脚别把气血悄悄的)(1)

但是,任何保健干预,我们都不能只注重其正性作用的一面,还要了解其“治错”后的副作用,对于泡脚也是如此。

中医治疗有八种常规方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针对不同的病变性质和身体状况应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

单就热水泡脚来说,属于温法,如果水烫的让人出汗,则为汗法。但是无论是汗法还是温法都会对人体的阴阳气血产生影响。

身体如果过热,阳气外张,气血外驰,这样脚部热了,而身体内部的气血却相对空虚了。如果出汗过多,损耗津血,甚至气随津脱,就会出现气血、阴阳两虚之候。所以此种保健方法虽好,用时也要谨慎。

现在很多人认为泡脚水越热越好,脚被烫的通红。时间越长越好,一泡就是一小时。身上没出汗,就感觉泡得不到位,没“效果”。甚至连小孩也被如法 “泡”治。凡此种种,其实都是有损健康的做法,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在这种看似温暖与舒适中,把气血悄悄 “泡”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老年人,这是对泡脚最积极最热衷的群体。虽然老年人血管硬化,末梢循环不良,热水泡脚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有益。但是我们不能只顾局部不顾整体。老年人不仅不能用过热的水泡脚,也尽量不要出汗。

因为老年人相当于进入了人生的冬季。冬主封藏,要求“无泄皮肤”,目的是更好的保护身体的阴阳气血,不能妄泄。如果一味的追求改善末梢循环,用很热的水泡脚,时间还不短,虽然当时气血运行加快,觉得身体很舒服,但是往往泡完脚后或者第二天会感觉身体特别疲劳,昏昏欲睡。这就是我们的气血在这种过度的温暖中被不知不觉的“泡”掉了。所以对此我们不能忽视。

另外,老年人整体气血亏少,我们的身体为了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会减少末梢循环的血流量,如果我们还强行把本来已经不足的气血,调动到末梢,那么重要脏器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最明显的就是心脏承受不住,有些人会在长时间热水泡脚的过程中或烫脚后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甚至虚脱等症状。老年人,还有些体质虚弱的中青年人,在长时间蒸桑拿或泡温泉后,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就更应该提高警惕,避免发生危险。

对于未成年的小孩,也不提倡象成人一样去泡脚。因为小孩的骨骼发育还没有完全定型,如果长时间用高温的水泡脚,会影响脚部骨骼发育,脚弓发育不良变成平足。另外如果单纯强调泡脚的好处,不顾孩子的体质和身体状况,会由于泡脚时气血循环的加快,使代谢过度,有损孩童的稚阴稚阳之体。

特别注意:

1、 泡脚的水温不要超过40℃。糖尿病人的水温控制在37℃左右比较安全。

2、 泡脚的时间一般在15-30分钟。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超过10分钟。12岁以下的小孩,泡脚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老年人或者是体质虚弱的人、心脑血管病患者,在泡脚的过程中,如果有胸闷、头晕、心慌的感觉,应立刻停止泡脚,马上躺到床上休息。

3、 饭后不马上泡脚。刚吃完饭,如果立刻用热水泡脚,会使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影响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最好吃完饭,过一小时之后再泡脚。

4、 太饿的时候也不能泡脚,能量外泄人容易虚脱。

5、 孕妇和坐月子的产妇不要泡脚。出了月子,哺乳的女性可以泡脚,但最好不要出汗。

6、 经期的女性,如果月经量少、有血块,经来不畅、或血色浅淡,可以泡泡脚。如果月经量正常或偏多,经期就不要泡脚了。

7、 血小板减少,有出血症状或征象的人不可泡脚。脚部皮肤破溃者不可泡脚。

8、 用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搪瓷盆或者不锈钢盆,不要用铁、铝等金属盆,以免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9、 泡脚后要适当的喝些温水,注意把湿热的双脚包好,避免受寒。

以上就是关于泡脚的一些基本常识,只要泡脚的方式对了,对身体才是有益处的,很多朋友在泡脚的时候刻意的在水里加上一些药物,但是在这里小编建议大家不要擅自的加药物,以免引起身体的不适,起到相反的功效,没有特殊的情况,只要清水泡脚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