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李白(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实际是指什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实际是指什么(床前明月光里面的)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实际是指什么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三岁孩子会背,五岁孩子可能就懂的《静夜思》,估计和《咏鹅》一样,是大部分人的启蒙诗了。网上有人在讨论李白的这首诗是不是比较low?因为其地位才被捧得高?这件事要分两方面看:一方面呢,古诗词只是古代流行的一种比较精炼和讲究的文体,涉及的内容就和我们现在写日记的内容是一样的:生活、工作、旅游、爱恨情愁、国仇家恨等等。既有琐碎俗事,又有国家大事;既有小情小爱,又有忧国忧民,所以呢不必过度拔高。况且即便是大诗人那也不是一天练成的,也不能保证成名之后的作品首首都是精品。另外一方面呢,就要看知识分子有没有膝盖了,毕竟传统文化的三大毒瘤:疯狂造神、厚古薄今、成王败寇,也不是一天就能消除的。

苏老师不是来讨论这首诗的水平如何,因为我是用来教孩子的。这首诗用来教教孩子那是绝对没问题的。现在要讨论的是这里的“床”是不是指睡觉的“床”?查了一下诸多学者专家们的研究,这里的“床”居然有五种说法:一、睡觉的床;二、井栏;三、井台;四、窗的通假字(错别字);五、胡床(古代折叠小板凳)。上次我写的“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真的是“因为”的意思?——推翻需要勇气更需力证!一文中“坐”不过是二选一,“晚”不过是三选一,现在可是“五选一”!有选择恐惧症的朋友就别往下看了。

我一向认为诗词既然这么讲究韵律和格律,在表达意思方面却还不清不楚,是不是就有点本末倒置了?这又不是现代人在写古风歌词,可能自己写完了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当一道选择题你吃不准选哪个的时候,是不是先要做排除法?

先来看“窗”的说法,到了唐朝,除非是口口相传,通假字(错别字)的概率是比较低的,这两个字无论从字形上、意思上都差得远了,何况以前又没有玻璃窗而是纸糊的窗,能让人怀疑结霜的天气必然是冷的,还能开窗睡觉?再来看“睡床”的说法,李白无论睡在还是坐在屋里的睡床上,举头只能望见天花板。除非屋顶上开了个镂空的大天窗,那么屋里既可能结霜、又可以抬头望月,苏老师没有研究过唐代建筑,只是担心下雨了怎么办?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

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静夜思》的宋朝版,我们现在读的是明清版,从宋朝版的来看,似乎在室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李白当时是清醒的,床前“看”月光,“看”这个动作是有意识去做的。加上题目是《静夜思》,不是《静夜难寐》,可见“在床上半梦半醒”的说法概率比较低。

现在是三选一了,那么是不是要搜索一下唐诗里面“床”解释为“井栏”、“井台”、“马扎”(折叠小板凳)有多少了?而且要看看放在全文里哪一个更合理了。幸好前面一件事已经有学者做过了,他认为“井栏”是围在井四周的栏杆,就像古代睡床四周的围栏一样,所以称为“床”:

1. 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玉床金井冰峥嵘”。

2. 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李贺亦有《后园凿井歌》:“井上辘轳床上转”。

3.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屋里的床何以能绕?床是井栏的明证。

但也有学者反驳了以下两点:一、“井栏”是什么呢?清朝学者仇兆鳌批注过:“旧以银床为井栏,《名义考》银床乃辘轳架,非井栏也。”银床不是井栏杆,而是井上的辘轳架,就像木工、金工手摇脚踏的机械工具叫“车床”一样,叫井栏杆是不对的,李贺诗“井上辘轳床上转”,床正指此机械才对。二、凡是代表“井床”的,都有“井”的提示在里面。只有《长干行》里单独一个“床”或有可能是“井床”但也可以是类似“茶几”一样用来招待客人的“床”,毕竟在唐代这三种“床”都可以有,何况还有马未都分析的“胡床”。

那么我又是什么看法呢?首先,井栏杆也好,井轱辘架也好,甚至是造井时同样为了起到防护作用、高出地面的一块“平台”也罢,都与“井”有关。不管“床前”是指“井”的哪部分前面,区别都不大。其次,确定为“井栏”的“床”,绝大部分诗句里都有“井”的提示,这些不能作为充分证据,只能说“床”可以指井栏。所以现在只有《长干行》里的“床”值得探讨一下: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第一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被译成说女子在孩童时期,就和男孩子在她家门口一起玩折花游戏。苏老师实在不懂什么叫“折花游戏”、怎么玩的?而且这里面有男孩子什么事?有些所谓专家的解释也真是够了!这不就是说女子在孩童时期,折下了院子里的花枝独自在那里戏耍吗?然后男孩子骑着竹马来了,开始和女孩一起玩了。玩什么呢?“绕床弄青梅”。虽说后来“青梅竹马”这个成语里的“青梅”指的是女孩,但绝不代表这句诗里的女孩叫“青梅”。这里的青梅解释为青色的梅子,应该就是比较生涩的没有成熟的梅子。就算是有种梅子熟了还是绿色的叫“青梅”,那么采下来放在茶几上当零食招待客人是合理的,这是否就要改成“绕床吃青梅”了呢?有人说“弄青梅”应该是互相丢青梅玩,那本该吃的拿来在“客厅里”乱扔已经不妥,若是没熟的梅子又特意摘来干嘛?你说这里的“床”解释成像茶几一样待客的床合适吗?还是女孩先是折了枝花在门前自己玩,然后男孩骑着竹马来了,两个人一起在院子里绕着井栏边,捡起青梅树上掉落下来的青梅扔来扔去更合理呢?

找到了单个“床”字可以代表“井栏”的依据之后,再来看看这首《静夜思》里的“床”。关键在于第二句“疑似地上霜”,那么是不是“井栏”边比较潮湿的地方更容易结霜呢?所以月光照在那里,才会让李白“傻傻分不清”啊!若是怀疑屋里的睡床前结霜,那李白十有八九不是被月光照醒而是冻醒的。

综上所述,这里的“床”解释为“井栏”才是最合理的。至于支持这一说法的人,又扯到什么“背井离乡”上去,这就又“画蛇添足”了,因为“背井离乡”这个成语是元朝才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