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箫的吹奏

箫跟笛子差不多,但不是一样的。我个人感觉,箫更像是吹给自己听的,以 前水平比现在的我还要差的时候,上台表演,越是想把声音吹大点,越是想吹给 观众听,越是吹不响,越是吹得没意思。现在琢磨这应该是一激动,最佳点跑了, 人箫也不合一了(建议大家回头看看开篇的理论,也许有新的感觉)。

箫笛入门曲子(笛萧速成神功萧的吹奏)(1)

笛子就不一样了,跟吹孔吹法有关,最佳点不容易跑,在那种喧闹的场合, 业余的场地,业余的观众,再加上我这个山寨的演奏家,越用劲越响,效果越好, 管他什么人笛合一呢,浮躁一点也没什么,笛膜一震动,大家听得到那清脆的声 音就行。

呵呵,不是说笛子坏话啊,是我话说夸张了,但是的的确确,箫和笛子就是 有那么些区别,哪怕是模仿狂野的尺八,箫都不容易躁起来,过了就不容易吹响。所以大家在吹箫的时候,含蓄一点点。

都说中国人含蓄,所以好欺负,说这话的人,我觉得他说的含蓄是畏缩,例如自己有才华却不让领导看到,那不是傻子嘛,中庸讲“知者过之”,但是也讲了“愚者不及也”呀。所以我说的含蓄,绝对不是把气息缩着压着,把感情憋着, 而是说表达的时候不要“过”了,乐的人可以整天乐呵呵的,但是狂欢的,会累。犹如隔着一层纱的美人,不要让别人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自己含着点,让别人 来品味。

说点少儿不宜的,当然咯,各位也都不是少儿了,有位皇帝(不好意思本人看历史不喜欢记人名和时间),喜欢偷看某个妃子洗澡,那个妃子知道,但是故意不点破,皇帝看得魂不守舍的,另一个妃子知道了,就邀请皇帝来,光明正大 地表演洗澡给他看,搔首弄姿的,结果皇帝看了一会,叹口气走了——一味地把 东西都塞给别人,经不起别人的推敲啊。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很多箫曲在音结尾的时候,要造成一种“空”的感觉, 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就是前面说的那种飘渺的感觉,让人不知不觉,分不清楚什 么时候结束的就对好了。

箫笛入门曲子(笛萧速成神功萧的吹奏)(2)

以前不喜欢听《凤凰台上忆吹箫》这个曲子的,后来听刘宝瑞大师的相声, 听了一半,没有了,字幕介绍说这个是大师未完的遗作,成了绝响,当时的背景 音乐就是这首曲子,那时的天也是阴沉的,空气里有种说不出的惆怅与失落,我 不是行家,不知道标准说法这首曲子应该表达的什么样的感情,但是此情此景给 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也就是那次,隐约感觉到了箫声过后给人空旷的感觉,仿佛丢了魂。这个东 西本来在练习气息强弱的时候就应该练出来的,现在讲完了气震音,大家结合着 一起练,效果更好。

本人水平一般,以上内容自己做的也不好,所以说的不知道对不对,真有机 会学好了再给大家分享我的新体会吧,在此之前,这些话,就当我说梦话。

箫笛入门曲子(笛萧速成神功萧的吹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