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红外体温计测量准不准?为什么额温枪难测准这事没人提?

抗疫大势已定,连续多日国内确诊病例零增长,仅有的案例均为境外输入案例。我们胜利了!

后续工作千头万绪,但我们科技产业从业者还来不及报复性消费,就已经在做这次抗疫的复盘了,当然主要是针对科技产业、产品。

本文仅从小小的红外体温仪来说起。

你是否有多次这样的经历?——用红外体温计测额温或腕温时,测得的体温比实际值低许多,只有35℃多些,甚至更低,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冬季刚从室外进来测体温时。

这是很大的风险!疫情的早期筛查主要靠的是查体温,把体温高的筛出来,可偏偏体温计示值偏低,岂不是为魔鬼开了后门!

额温枪一天可以测几次(额温枪测不准很危险)(1)

该情况没少发生,只是我们没有深查,譬如:武汉监狱刑满释放人员黄某英进京问题,黄某英进京途中检测体温未见异常,原因可能是黄某英当时在潜伏期所以体温没有异常,还有可能是体温计测量值不可取。

另据消息,近日,中超山东鲁能队外援费莱尼,从意大利返回中国过程中,轻松通过上海三道关卡,悠然回到济南后确诊。

究其原因,是疫情发生在冬春季节,而人在户外体表温度自然会变低,在这种情况下,用额温或腕温代表体温是否合理?答案显然是否。

医学上体温测量位置有:口腔、腋下和肛门。无论哪种,都不适合大范围快速排查(特朗普这厮要是来了,可以给他做肛门测量),适合的还就是红外体温计测量,但怎么用红外体温计比较准的测出体温,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

造成红外体温计测量不准的原因不在体温计本身,而是因为人体表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环境温度低了体表温度偏低,环境温度高了体表温度还会偏高,否则医生也不回用腋下测量的方式了。

鉴于此,我提供两种大致解决方案,尽管不太成熟,但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解决方案一:最好能研发一种可穿透衣物测量体温的非接触体温计,使用时也是测量腋窝位置,但有相当技术难度。

解决方案二:采用差分校正加人工智能的方式,即:体温计测两个温度,一个时被测人的额温或腕温,另一个时环境温度,两个温度运算得到体温。关于运算公式,也不是固定的,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动态调节,比如:一个刚才温暖汽车上下来的人就可以把环境温度影响系数调到很小。

总结:1、红外体温计测量不准的情况,是由使用环境和被测目标客观状态造成的,偏低的体温给防疫造成很大风险。理论上,该问题通过AI等技术手段,不一定能完全解决,但能够取得相当的改良效果。原则上,宁可让测量值偏高也不要偏低。2、相比较而言技术问题好解决,但是为什么额温枪难以测准这么明显的漏洞没人提?!这才是关键问题。疫情期间,业内同行大部分都试图染指额温枪,其热度不亚于对口罩的追捧,大家热衷分析额温枪产业链、精算BOM,这是一个追求财富的盛宴。关键问题没人关心!如果大家认为追求财富就是关键问题,那么这是一个比保护野生动物更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