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原版全集(文史华阳国志的几种版本)(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华阳国志原版全集(文史华阳国志的几种版本)(2)

文 • 李勇先

图 • 方志金牛、网络

华阳国志原版全集(文史华阳国志的几种版本)(3)

成都时代出版社 《华阳国志珍本汇刊》

常璩出身蜀郡江原(今成都崇州市)世家巨族,遍读先世遗书,又任成汉史官,宫中图籍档案搜罗无遗。晚年绝意仕宦,发愤著述,终于为巴蜀留下了一部同时代最重要的历史巨著。葛剑雄指出,根据记载,作者每成一卷,即有人钞录发售,迅速流传至江左与中原。全书完成后,更为世人所重,徐广《晋纪》、范晔《后汉书》、裴松之注《三国志》、刘昭注《续汉书·郡国志》、萧方《十三国春秋》、郦道元《水经注》、崔鸿《十六国春秋》、贾思勰《齐民要术》等均曾引用。

华阳国志原版全集(文史华阳国志的几种版本)(4)

华阳国志原版全集(文史华阳国志的几种版本)(5)

明嘉靖四十三年张佳胤刻本(现存最早《华阳国志》刻本)

常璩《华阳国志》自成书以后,不仅被众多文献所征引,而且刊刻、传钞本众多。宋元丰元年,知成都府吕大防曾刊刻《华阳国志》,这是所知《华阳国志》最早刻本。此本早已失传,吕大防序犹存。南宋嘉泰四年,史学家李焘之子、丹棱人坖任邛州知州时重刻于临邛,至明代中叶以后此本失传。李刻之后三十年间,元人灭蜀,终元之世,《华阳国志》无刻本传世。自元朝至明嘉靖三百六十年间,更无刻本流传。现存《华阳国志》最早刻本是明嘉靖四十三年四川铜梁人张佳胤知蒲州时所刻。与张佳胤刻书正好同年,又有知成都府杨经发起、郡人刘大昌刻本行世。明天启六年,姑孰李一公守成都时亦刊刻《华阳国志》,未详所据,传本亦不复见。目前所知此书最早五种刻本或在四川省内刊刻,或由本省人所刻,足见川人对先贤名著的重视程度。

华阳国志原版全集(文史华阳国志的几种版本)(6)

华阳国志原版全集(文史华阳国志的几种版本)(7)

明嘉靖四十三年成都刘大昌刻本

此外,明代还有影写《永乐大典》本、嘉靖中钱谷手钞本、隆庆元年吴岫钞本、天启元年徐惟起钞本以及愚忠堂钞本、山水源头钞本等,其中大部分钞本仍传于世。

清代以来,《华阳国志》单刻本有数种,如清嘉庆十九年四川邻水人廖寅题襟馆刻本、同治年间绵竹常氏益州佳史馆刻本、光绪四年成都二酉山房翻刻题襟馆本、光绪十六年邻水李氏悔过斋补刻题襟馆本、民国二十六年成都志古堂翻刻题襟馆本等,在这些单刻本中,以清嘉庆十九年廖寅题襟馆刻本为最善。除单刻本外,清代亦有多种钞本传世,如清顺治年间冯舒空居阁钞本、康熙季振宜钞本、乾隆汪启淑旧钞本等。

华阳国志原版全集(文史华阳国志的几种版本)(8)

华阳国志原版全集(文史华阳国志的几种版本)(9)

清嘉庆十九年廖寅题襟馆刻

除历代单刻本和钞本以外,从明代开始,《华阳国志》还被多种丛书收录,如明万历年间何允中辑、清乾隆年间王谟续辑刻《汉魏丛书》本、明何宇度辑刻《广汉魏丛书》本、明吴管辑刻《古今逸史》本、清乾隆年间李调元辑刻《函海》本以及清乾隆年间四库馆臣编纂《四库全书》本、民国六年潮阳郑氏隐修堂刻《龙溪精舍》本、民国十一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本、民国年间上海中华书局校刊排印《四部备要》本、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其中《汉魏丛书》、《广汉魏丛书》、《古今逸史》、《函海》自明、清以来有多种版本传世。

华阳国志原版全集(文史华阳国志的几种版本)(10)

清·李调元

华阳国志原版全集(文史华阳国志的几种版本)(11)

清·卢文弨

尽管各本所据蓝本不一,承袭源流有自,增损异同,优劣互见,但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而历代学者如《四库全书》馆臣、何焯、惠栋、丁杰、陈以纲、程瑶田、李调元、李鼎元、卢文弨、陈鳣、黄丕烈、孙星衍、顾广圻、顾槐三、耿文光、傅增湘、陶浚宜、唐百川、顾观光等在校勘《华阳国志》方面皆有功于常氏,尤其是卢文弨、李调元与三顾着力最多,贡献最大。朱士嘉《华阳国志版本考略》、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前言》、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前言》、吕淑梅《华阳国志版本集说:兼谈云南省图书馆所藏版本》、赵俊芳《华阳国志汉魏丛书本述略》等对《华阳国志》版本流传及其优劣有专文研究,兹不赘述。

☞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cdfzjn

金牛区数字方志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