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篇第一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参与影响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情感打动人,是一条直达人心的管人大道,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治人攻心的绝招。

多算胜,少算不胜。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筹测深远,则其计所得多,故未战而先胜。谋虑浅近,则其计所得少,故未战而先负。一个人做一件事,尤其是大事,就要事先预测一下它的前景,分析一下它成功的概率有多大,要具备些什么样的条件,先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等。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在对手失去戒备的情况下,或者以对手料想不到的时间,地点,方式,实施突然打击,在短时间里取得军事上的巨大效果。突破人们思维的常规,常法和常识,反常用兵,出奇制胜。

兵势篇第五

战以正合,战以奇胜;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兵合战,出奇制胜,二者互相依赖。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兵贵用奇,奇由正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以奇为正,以正为奇。如果能正确地使用兵力和灵活地变换战术,则可以克敌制胜。

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以迅雷之势发起进攻。善于打仗的人,其所造成的态势险峻逼人,就像张满的弓弩;其行动的节奏,是短促的,就像击发弩机。做事要抓时机,迅而行之,以快取胜。

欲取先予,以利动之;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以小利为饵,引诱敌上钩。赚小便宜吃大亏,不为小利坏大谋。不要受他人“小利”之诱而“智昏”。

虚实篇第六

我欲战,攻其所必救;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攻其必救的目的在于调动敌人,歼其所救。使敌人脱离坚固的阵地依托,易于被我军集中力量加以歼灭。做事要学会采用间接路线实现自己的目的。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学会把自己隐藏起来,是最好的自保方法。

战胜不复,形于无穷;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不断变换战术方略方能战胜,创新者生,墨守者死。谁能变化得宜,谁就会取得胜利。所以我们要善变。不可拘泥于一格,否则就无法有所创新,这就要采取反“常”的策略,你才能在任何环境中都立于不败之地。

兵无常势,因敌而变;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用兵有固定的趋势,要避实而击虚。用兵又无固定的规则,要因敌情而变化。做事要能够随机应变。整个世界都处于变化之中,与人交往也是如此。只有懂得“变”的法则,才能把握机会,转难为易。学会随机应变,将会使自己在社会生活、工作中受益无穷。

军争篇第七

兵以诈立,利以分合;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兵不厌诈,以假胜敌。公开采用欺骗和伪装的手法,造成一种假象,麻痹敌人,以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诈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使自己能从容地“攻其不备”,“出奇制胜”。

三军夺气,将军夺心;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夺气攻心易于胜。欲夺其心,必须掌握对方心理的变化,其次“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以逸待劳,从容迎敌。做事一定要占主动,如果能把自己调整到“待敌”状态,那就比较有把握取胜。如果是“怯敌”即“趋战”,被敌人牵引仓促应战,往往会面临失败。以逸待劳并不是一味的等待,而是要坐到适时出击,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给对手留一条生路。对处于绝境的敌军不要过分逼迫他。倘若围死,不给出路,敌人无路可走,便会困兽犹斗,就会拼命反击求生。现代人处世,要能进能退,关键时候背后退一步,给对手留些余地。给对方留有余地就是给自己留退路。

九变篇第八

通于九变,不拘常规;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临机应变为用谋取胜之本。兵法中讲究不拘泥于常规。要根据主客观的条件随机应变,纸上谈兵,死板僵化是不可能打胜仗的,只能被动挨打。一个善于驾驭时势、灵活变通的人,必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利中有害,害中有利。所以,聪明的人考虑问题,总是兼顾到事物上的利害两方面,遇到害,就会想到其中的利,往最好处努力,这样事情才可能继续见到利;又要研究其中所含的害,从最坏处着想,这样隐患才可能消除。

用兵之法,恃吾有以待;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充分准备,使敌无懈可击。无事如有事,时提防,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可以消居中之危。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未雨绸缪,把胜利奠定在乙方的充分准备,使敌人无机可乘的基础上。

行军篇第九

审地度势,择便处军;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学会根据环境择善处置,尽可能趋利避害。

察微知著,以料敌情;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用师之本,在知敌情;未知敌情,则军不可举。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现象,通过逻辑推理,察微知著,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是做事取胜的保证。做人要做一个细心的人,做事要谨慎,才能防患于未然。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恩威并施,宽严相济;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文武兼施,赏罚并重。赏罚作为治军的手段,要让士兵都懂的履行职责的重要;同时要教育士兵,使之有自尊心,有责任感,有自信心,激发将士的自觉性,使部队获得最大战斗力。

孙武简介(孙子兵法十三篇)(1)

地形篇第十

行兵之道,贵知地利;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地形有死生之势,战有存亡之道。行兵之道,贵知地利,地利不明,万难出奇设伏。根据地形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至关重要,如此才能克敌制胜。做事要谋求成功,就要善于借势。

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正是“实”“虚”的可变性,能够“因敌变化而胜者,谓之神”。做事要能因事,因人,因时,因地,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才能保证成功。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不论办什么事,只有懂的那件事的规律,才能办好那件事。

九地篇第十一

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越是把军队投入危险的地方,越是能激发士卒们团结对敌的情绪,创造转败为胜,化险为夷的奇迹。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首尾相应,并敌一向;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协同作战,秩序井然。聚而不聚为孤旅,分而不分为縻军。“常山之蛇”阵,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因敌应变,上下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将无坚不摧。

践墨随敌,以快战事;

灵活机动,不生搬硬套。必须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以用灵活有效的作战方式,达到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的效果。

用间篇第十二

发展内奸,收集情报;

内奸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利诱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所以,既要防奸,更要会用奸。

策反敌谍,为我所用;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反间计是很厉害的手段。善于指挥的将领,既能用反间计,又能攻善守,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微哉,无所不用间。

微哉,微哉;我所不用间也。无时无处不用间。同样在商战中,这种计策也被很多人所使用。

火攻篇第十三

火攻者明,水攻者强;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借势借力,强己胜敌。巧妙“借”得外在辅助力量,必定会事半功倍。这是现代企业家们稳操胜券,事业有成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充分体现出了巧借外力的作用。做事情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外,有时还要借力才能事半功倍。

不以怒兴师,不以愠而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善用激将法:(1)巧妙激将法(2)对比激将法(3)煽情激将法(4)绝路激将法(5)身先士卒激将法

激将法既可用来激励亲友奋发向上,又可用于外交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可用于调兵遣将,使之勇猛向前。

胜攻取而不修其攻凶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攻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取胜后及时加强和巩固成果,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取得了胜利。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谨慎可以防止失败。不能只求战必胜,攻必取。不问代价,不计后果。如果是这样,肯定是“玩火者,必自焚”。与人交往,不要轻易开启争端,能够忍受则忍受,和为贵。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谨慎是一种大智慧,也是成大事者的必修课。

诡道十二法

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能而示之不能)

要用兵却装作不用兵(用而示之不用)

要向近处用兵却故意装作要向远处用兵(近而示之远)

要向远处用兵却故意装作要向近处用兵(远而示之近)

引诱贪利的敌人、攻击混乱的敌人、防备力量充实的敌人、避开强大的敌人、激怒易怒的敌人、逗引骄傲的敌人、疲困休整好的敌人、离间内部团结的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