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以微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陈亢问于伯鱼解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陈亢问于伯鱼解读(争鱼者濡逐兽者趋)

论语陈亢问于伯鱼解读

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以微言?”

孔子不应。

白公曰:“若以石投水中何如?”

曰:“吴越之善没者能取之矣。”

曰:“若以水投水,何如?”

孔子曰:“菑渑之水合,易牙尝而知之。”

白公曰:“然则人固不可与微言乎?”

孔子曰:“何谓不可!谁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未矣!”

白公不得也,故死于浴室。

故老子曰:“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吾知也。”

白公之谓也。

友人翻译为:抓鱼的人一定会弄湿衣服,追赶野兽的人一定会奔跑。比喻凡想有所收获的,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南怀谨先生在《列子臆说》中解为:“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孔子又点他,一个人喜欢吃鱼、喜欢打鱼,他不怕衣服打湿了,不脱衣服也下水,为了追求这个鱼嘛!喜欢打猎的人,他不怕累,拼命地跑,兔子跑多快,他就跑多快,为什么?前面有个目标嘛!等于你们年轻人讲恋爱,要追的时候,管他累不累,电影院门口等三个钟头,站在那里都不累。当兵的时候,只叫你立正站半个钟头,你还讨厌那个长官,站了半个钟头,还不叫“稍息”,对不对?但是他追起女朋友啊!就不怕累了。等到追到手了,变成了太太,那就讨厌了,人生就是这个道理。

我的解释是:长期打鱼的人身上难免沾染水气和鱼腥,长期打猎的人走路都会向前趋,不是他们乐意这么做,而是无意识形成的习惯。这就叫微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