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 天下为家 老有所终“天下为公”的意思是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天下为家”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来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老有所终”的意思是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源于商丘的成语故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源于商丘的成语故事
天下为公 天下为家 老有所终
“天下为公”的意思是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天下为家”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来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老有所终”的意思是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典故出自西汉时的商丘人戴圣编著的《礼记·礼运》:“昔者仲尼(孔子,字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这一记载是说:过去,孔子作为陪祭者参与了鲁国的蜡祭,祭祀结束后,来到宫门前的望楼上,喟然而叹。孔子之叹,大概是针对鲁国当时的情况而发的。当时他的学生言偃在他旁边,问他:“老师为何叹息呢?”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当政的时期,我孔丘未能赶得上。但我有志于大道实行。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大家的,选拔贤能之人当政,相互讲究信用,建立和睦关系。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儿子当作儿子,使老年人得到赡养,壮年人有施展本领的地方,幼年人得到抚养,鳏寡孤独的人及身体残疾之人皆得到供养,男子有正当职业,女人都适时出嫁。那时的人们虽然爱护财货,却不必藏于身边;能竭尽其力,但却不必为自己。因此,阴谋诡计不会兴起,偷窃作乱也没有人去干,所以出外可以不关闭大门。这称为大同世界。而今天,大道衰微不显,天下为一家私有,各人只亲近自己的亲人,只慈爱自己的儿子,挣财出力只为自己,天子诸侯世袭认为理所当然,建城郭挖沟池用以保护自己,将礼制仁义作为纲纪,用以摆正君臣关系,纯厚父子关系,使兄弟和睦,夫妇和谐,并以此设立制度,划分田里,尊重勇敢有智之人,将功劳归于自己。所以阴谋由此而生,战争由此而兴。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是由此而出现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无不谨守礼制,以此显扬仁义,成全信用,暴露过失,效法仁爱,讲究礼让,向民众昭示伦常。如有违反礼制者,当官者被罢职,民众把他看作祸殃。这称为小康世界。”
孔子之叹是面对当时的“家天下”而言的。康有为曾为《礼运》作注,认为各种经典著作中,发明大同之道者,唯有《礼运》一篇,在《礼运》中隐含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发现了“大同”的思想,所以应该保存孔教,也就是应该保存中国的文明。他还认为《礼运》中孔子阐发了“三世说”,即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面对清政府内忧外患,国家处于危亡之际,面临亡国灭种,被帝国主义各国所瓜分的危机,康有为认为若按照孔子的“三世说”去救治中国,改革政治,则使民族免于危亡而可以求得发展。只有变革,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和事物的发展,而礼制也必须适合这个规律,所以,康有为认为孔子不仅仅是万世之师,更重要的他也是改制的圣王。康有为托孔古之名,找到了他维新变革的理论依据。遗憾的是,他所领导的变法运动却因为其阶级局限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最终失败了。
例句:“万古千秋业,天下为公器。”(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诗)“孔子之道,其难在以天下为家而不有其家。”(明代李贽《焚书·何心隐论》)“使生有所养,老有所终,死有所送也。”(唐代白居易《策林四·养老》) (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