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急促的警报声响起,训练场上空瞬时浓烟滚滚。“侦察组前出查明毒剂种类和泄漏源,洗消组开设洗消站……”训练场外现场导调组中,一位正在指挥的老兵身材瘦削、面庞黝黑,口令洪亮有力。他就是李望,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核生化检测技师,团里出了名的“毒魔克星”。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现在位置(天津滨海新区爆炸)(1)

李望

和平年代,虽没有炮火连天的战争,但防化兵们的“战场”依旧凶险万分。他们要在充满化学毒剂的环境里进行侦察,查明毒剂种类、测定毒剂浓度;要在暴露于核辐射的区域里测量辐射剂量、标记受染地域边界;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可能瞬间造成人神经性中毒、窒息死亡或是皮肤溃烂留下永久后遗症的各种化学毒剂,被戏称为和毒魔打交道的人。

2005年,李望高中毕业后迫不及待地参军入伍,这样的急迫和渴望源于从小对军人的崇敬和向往。李望的家乡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就发生在这里。李望家中祖辈、父辈都曾有过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从小听着军人的英雄故事长大,对我来说,能当兵是最大的荣誉!”

2006年初,通过了严格的三个月新兵训练,李望开始正式接受防化兵的专业实操训练。起初,化学毒剂也让李望紧张。害怕是人之常情,但军人必须克服恐惧,迎难而上。“怎么才能避免出纰漏?就只有刻苦训练,把操作规程烂熟于心!”李望牢牢记着老班长的话,训练时格外细致勤奋。起初,李望被分配至洗消专业,不到半年,他通过刻苦训练就掌握了别人一年才能掌握的专业技能,又被选调至侦察专业。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现在位置(天津滨海新区爆炸)(2)

训练中的李望

侦毒比洗消更具考验。为了尽快掌握技能,李望把每种毒剂与试剂反应的性状、颜色都烂熟于心,次次考核名列前茅,还被团评为了“侦毒尖子”。那时候,夜间侦毒作业在全团都是一个空白,为了掌握夜间侦毒方法,李望在没有相关教材学习借鉴的情况下,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先后收集了3000余条实验数据,拍摄600余张毒剂反应照片,总结出了简单有效的夜间识毒要诀,并在全团推广。

后来,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奉命组建国家级陆上核生化应急救援队,拿到了千余件特种防化装备,李望主动申请参与新装备试训。钻车厢、爬车顶、记参数、查性能、录数据……那段时间,车场成了李望的宿舍,他翻遍所有装备说明书,记下满满5本学习笔记。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现在位置(天津滨海新区爆炸)(3)

为了人民的安全,李望和战友们一次次向险而行。

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燕山石化化学品储存储间被冲垮,现场出现了危化品泄漏和局部爆燃,李望所在的防化团接到命令赶往现场处置。作为侦察班长,李望第一次独立带队执行任务。部队抵达现场时,外围明火已被扑灭,李望的任务是进入存储间内部,找到泄漏点,探明是是哪种危化品、浓度多少、影响范围多大。存储间内10多个巨型密封罐,储存了不止一种危化品,李望带着四名组员进入作业,他安排两名组员沿外围测定危化品泄漏浓度和隔绝范围,自己则带着另一位组员深入核心区。

身上的过滤式防护服能过滤有毒物质却过滤不了气味,不一会儿,李望就被刺鼻的有特殊芳香气味化学品味道熏得头疼。靠近密封罐密集摆放区,手上的监测仪报警越发剧烈,李望注意到,地上有一些流出的液体,“应该是苯。”凭借丰富的训练经验,李望迅速侦检并取样送至现场指挥部的移动检测车上化验,确认无误。随后,李望对十多个密封罐挨个进行了侦察检测,终于锁定了唯一一个泄漏点,又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后,这才退了出去。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现在位置(天津滨海新区爆炸)(4)

李望与战友们交流

如果说第一次独立带队成功完成化学品泄漏处置任务,让李望收获了满满的自信心,那三年后参与“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防化处置则让他更深刻地领悟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2015年8月13日,爆炸发生11个小时后,李望所在的部队就已经到达爆炸现场,他们的任务就是进入核心区,采集空气数据,摸清危化品泄漏情况,为后续的转运等处置打基础。

爆炸现场一片狼藉,浓烟掩住了视线,爆炸仍在发生,扭曲倾倒的建筑物,烧得焦黑的集装箱散落一地如同迷宫一般。最危险的是爆炸区域内最危险的七大类危化品几乎都包括在内,光是含有剧毒的氰化物就高达700吨。穿上重型防护服,李望和战友们开始向纵深挺进,地上散落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品,白色粉末、白色颗粒、淡黄色粉末……李望和战友们冒着随时可能再次爆炸的危险,用最快的时间挨个取样、检测、记录泄漏位置、标注危险等级……李望和战友们顾不上休息,一次次返回又一次次进入,这期间,他们还搜救出了爆炸事故后发现的唯一一位幸存者。

变故出现在17日。经过前几天的紧急摸排,爆炸现场内的危化品情况已经基本明了,但一家生产金属钠的厂家在清点密封罐数量时却发现少了一只。金属钠遇水易燃,而当时滨海新区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雨,危险一触即发。“必须尽快找到它!”李望和战友又开始了几天的密集搜索,却始终没发现踪迹。烧毁的集装箱几乎全部坍塌了,再顺着集装箱散落的缝隙往里爬时,李望突然发现,一个外壁已经烧得面目全非的罐体被一根钢条横穿而过,他迅速取样、检测,确认就是寻找了多天的金属钠储蓄罐。记录位置、标定危险等级,一系列操作刚刚完成,天空又下起了小雨,“快撤!往外撤!”李望迅速招呼战友们撤离,就在他们身后,散落的金属钠再次发生了小规模爆炸。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现在位置(天津滨海新区爆炸)(5)

十余个日日夜夜冒着生命危险忙碌,李望却无怨无悔:“说实话,谁不害怕,谁不是上有老下有小,那年我女儿才两岁,可这就是军人的职责,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防化兵都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17岁入伍,当了15年防化兵,李望从没后悔,“军人是要随时准备好上战场的,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就是我的战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天淇

编辑:李拓

流程编辑:吴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