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发布生态文明宣传月:生态文明宣传月话鄱阳湖生态科学普及--戴年华研究员再谈(1)

6月6日,鄱阳湖星子水位18.26米,鄱阳湖通江水域面积3260平方公里。永修至吴城的永吴公路大湖池段遭水淹没达5公里之长,形成独特的湖上奇观。不过,当天下午,永修县交通运输局和永修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就发布了“关于永修县吴城水上公路禁止通行的紧急通告”。

江西发布生态文明宣传月:生态文明宣传月话鄱阳湖生态科学普及--戴年华研究员再谈(2)

江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戴年华研究员指出,有媒体称之为“永修:再现水上公路的奇特景观”“江西鄱阳湖畔再现‘限时’景观‘水上公路’”,也有媒体哗众取宠地称之为“中国最美的水上公路呈现鄱阳湖”“快去打卡!鄱阳湖再现‘中国最美的水上公路’”。前不久,星球研究所推出了“千变大湖”,被转载为“去江西,看鄱阳湖”,照片可谓美伦美奂 ,但其配文的科学性有待商榷。

戴年华指出,“千变大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永修县城至江西历史上的四大名镇之一、现有候鸟小镇之称吴城镇的永吴公路大湖池段被洪水淹没的情景照片,配文称“堪称‘最美水上公路’”,实在不敢恭维,因其缺乏科学性,且容易误导公众。

据调查研究,永吴公路大湖池段并不是有桥梁的水上公路,它是2013年左右为了方便位于鄱阳湖41个岛屿之丁家山上的吴城镇居民唯一出行连通县城的、在大湖池国际重要湿地上修筑填高3-4米及长达5公里的堤坝公路。其广泛传播的所谓 “最美”时光,是在鄱阳湖警戒水位19米左右、5公里的堤坝公路被洪水淹没、影响吴城镇居民出行的时候,当称为水下公路。在摄影人士和普通观众眼里,水淹的“水上公路”画面很奇特也许是很美丽,但对居住在吴城镇的居民来说,是影响生产生活、交通阻断的时期,那你称之的美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更重要的是在生态人眼中,自从建成这条堤坝公路,高程由15米填高至18米多后,当时没有考虑多留些涵洞或建一段桥,以保障赣江-大湖池-修河间的频繁的物质、能量和生物交流,以至是造成近年来在大湖池越冬栖息的全球极物种——白鹤种群数量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戴年华说,“永吴公路大湖池段被称为‘最美水上公路’,你认为合适吗?!“永修:再现水上公路的奇特景观” “江西鄱阳湖畔再现‘限时’景观‘水上公路’”等报道,“我完全接受”。“永吴公路大湖池段在建设规划时,若能多一些生态理念,充分考虑赣江-大湖池-修河之间的水系联通性,降低环境影响,既可解决当地居民的交通问题,又减缓了生态影响,那才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不过,现在的永吴公路大湖池段,还是可以进行生态改造的,多增加一些涵洞或部分改建桥梁,疏通赣江-大湖池-修河之间的水系联通和物质及生物种质交流。”

江西发布生态文明宣传月:生态文明宣传月话鄱阳湖生态科学普及--戴年华研究员再谈(3)

戴年华提醒大家,永吴公路大湖池段遭水淹时,正是湖区血吸虫病感染易发期,建议游客前往观景时不要淌水游玩戏耍,要注意安全,预防感染血吸虫病,确保心身健康。尽管湖区血吸虫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预防工作还是不可掉以轻心的。(王小龙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来源:中国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