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在商代使用范围(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1)

殷墟甲骨文

“惊天地泣鬼神”,今天,常用来形容惊人、感人的事儿。

其实,最古老的时候已经发生过让天地为之震惊的事情——文字诞生。

《淮南子》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汉字,随即“天雨粟,鬼夜哭”,因为文字泄露了天地的秘密。

汉字,起源于上古时代。

提起它的衍变历程——

由象形的甲骨文、金文,衍化为小篆,至汉代完成”隶变“,到唐代完成”楷化‘……直到变成现在用的简体字。

开端的甲骨文。

我们一般说源起于3000年前的商代。

那么,甲骨文,仅仅是商代文字这么简单?

甲骨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

它还有着什么秘密?

今天,就来说说汉字的源流:甲骨文!

甲骨文在商代使用范围(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2)

甲骨文 (图源自网络)

首先,给出一个结论:甲骨文,不能简单看作是商代或殷商的文字。

我们熟知一个知识点。

世界几大文明里,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字是世界最早的文字,它是泥板文书,楔形文字。

稍晚一点。

古埃及也有它的文字。

这些,都比甲骨文要早,大概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已有。

甲骨文虽晚于以上几个,但也只有甲骨文从3000多年前开始使用,一直到今天。

甲骨文在商代使用范围(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3)

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泥板文书、甲骨文

今天我们的汉字,大概还有一千多个字明显是从甲骨文里出来。

毫不谦虚地说,甲骨文就是这世上古文字中的“明星”。

它和其他已死去古文字不同,甲骨文经过发展演变,一直沿用到今天。

所以,理所当然,很多对中国汉字发展感兴趣的朋友去博物馆,脑子往往有一条线:商代甲骨文、(周)金文,然后到小篆、隶书,楷书……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殷商时代的文字是多种多样的。

而人们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甲骨文直接等同于商代文字。

甲骨文这个名称,只是说它的载体是甲骨,和时代关系不大。

就像金文。

因铸造或刻写在青铜器上而得名。

金文的使用时代从商代一直延续到战国秦汉。

有人以为,金文就是西周文字,显然也是错误的。

同理,甲骨文只是殷代文字的一部分,而甲骨文也不只是殷商特有,商代有,西周也有。

甲骨文在商代使用范围(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4)

西周早期刻字甲骨

比如,在2003年,周公庙遗址就发现了大量西周甲骨文材料。

其中,“成周”指的就是今天的洛阳,“周公”这位在西周初的重要人物,出现了9次之多。

所以,你看。

明白了吧?很显然甲骨文不光是殷代才有。

殷代文字载体是多种多样,据不完全统计有甲骨、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角器,甚至陶片上都有书写的文字。

相应地称它们为:甲骨文、金文、玉石文字、陶文、骨角文字等名目。

而在这众多载体中,刻写在甲骨上的甲骨文,约15万片;

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金文,约5454篇。

这俩算是占据了商代文字材料的“半壁江山”:

甲骨文在商代使用范围(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5)

青铜器及甲骨上的商代文字

如图,上方青铜方鼎上的文字,称其为殷金文。

下方就是甲骨。(即一个龟甲,龟的腹甲部分。)

甲骨文另一个载体,就是牛胛骨。

完整的刻字牛胛骨,其实数量并不多,目前大概就33片,有些还没有文字。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甲骨文大部分都是小片。

甲骨文在商代使用范围(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6)

无字龟甲和牛骨

殷金文的载体很清楚,就是青铜器。

青铜器很多保存完好,大家在博物馆也常见到。

甲骨文,载体主要是占卜的龟甲和牛肩胛骨。

与之相应,我们简称为卜甲和卜骨。

卜甲(即龟甲):又分为背甲和腹甲。

甲骨文在商代使用范围(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7)

商代卜甲,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连接腹甲和背甲的那个部分像个桥梁,被称为甲桥。

不管是卜甲或是卜骨,注意看一下反面。

一般反面都有钻凿。

钻是圆的,凿是长的,圆钻在长凿的旁边。

钻凿经过挖削,底部一般会很薄。

占卜时,用火烧圆钻,热胀冷缩,相应的,正面会产生“卜”字形裂纹,称为“卜兆”。

甲骨文在商代使用范围(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8)

卜兆和钻凿,是迈出了解甲骨文的第一步。

如果对卜兆和钻凿一无所知,你就无从知道卜辞。

卜辞,即记录占卜的甲骨文。

它在甲骨文中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啥规律?

“守兆”!

卜辞就刻在卜兆的旁边,称为“守兆”。

所以,如果不知道钻凿、卜兆,就搞清楚甲骨文的刻学规律。

刻完之后,谁来解读?

贞人!

贞人,是商朝掌管占卜祭祀的史官。

他们一般被看作是鬼神和先祖在人间的代理人,拥有很大的解释权。

贞人的工作流程是——

向神或祖先倾诉欲占卜的事;

将龟腹甲或牛肩胛骨钻眼;

然后,在钻眼处以火烧灼,高温下最薄的地方先炸裂,裂纹即“卜兆”。

贞人根据“兆”判断吉凶,并在甲骨上契刻卜辞记录。

甲骨文在商代使用范围(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9)

刻辞卜骨(《合集》06057 正、反)

贞人在每次的契刻上都会写上自己的名字。

3000多年前的殷商,已经拥有了一个庞大的贞人集团。

目前,光发现的贞人有128位之多

其中,“狄”的名字频频出现,可以说是甲骨文界的明星。

占卜之后,谁最关心这些卜辞呢?

商王!

也就是商朝的王。

作为一个王,每天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解决怎么办?

问一问祖先和老天啦!

于是,我们看殷商,称它是个巫气十足的时代:大到国之戎祀大事,小到牙疼喷嚏都要占卜。

比如,商王想知道明天天气,咋办?

找贞人。

贞人,一套流程走下来——

甲骨文:“辛卯卜,行贞:翌日不雨?”

甲骨文在商代使用范围(甲骨文只是商代文字)(10)

于是,一条3000年前的天气预报就诞生了。

区区九个字,谁、何时、做什么,交待得清清楚楚。

而占卜日期 贞人的名字 贞人的问题,就组成了甲骨文中最常见的卜辞。

(完整卜辞则由前辞、命辞、占辞和验辞四部分组成。包括占卜时间、贞人、占卜内容、吉凶判断及占验结果等。)

本文参考:《甲骨文与殷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