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口说无凭”为了更好地取信于对方,同时也为了避免遗忘和差错,人们便逐步创造了一种“实物信”,即用各种各样的实物作为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书信的写作模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书信的写作模式(书信写作书信的知识)

书信的写作模式

(一)书信的历史

常言道:“口说无凭。”为了更好地取信于对方,同时也为了避免遗忘和差错,人们便逐步创造了一种“实物信”,即用各种各样的实物作为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实物具有公认的性质,人们接触到实物,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与这种实物相联系的意思。5000 多年前,在古代俄罗斯南边的斯齐亚人,有一次就曾用实物给波斯王发过一封信,斯齐亚人派了一位使者用包袱提着这封信跑到波斯王那儿,波斯王打开一看,里面包着的竟是一只小鸟、一只田鼠、两只青蛙和五支箭!波斯王开始还有些疑惑,但琢磨了一下,便勃然大怒。

原来这封实物信的意思是说:“你能像小鸟那样飞上天吗?能像田鼠那样钻到地下去吗?能像青蛙那样在池塘里跳跃吗?如果都不能,那就休想跟我们打仗。只要你们的脚一踏上我们的国土,我们就要用箭把你们射死!”

你们看,这封表示奋力自卫的信,不是很有意思吗?

但是,人们用实物通信,一开始就感到有许多不便之处,小的物件还可以,大的物件或是某些抽象的意思就不好办了。比如一个部落打死了一头大象,要邀请另一个部落的人来共享胜利品,可是大象那么大,怎么能抬去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们逐步想出了另一个方法,就是不再用实物,而是用代替实物的文字来通信。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竹子和木板作为书写的工具了。他们用刀子把竹子或木头刮削成一条条狭长而又平滑的小薄片,用毛笔蘸了墨在上面写字。这些用来书写的竹子片叫竹简,木头做的叫木简,又称牍。用来写信的木简通常三寸宽、一尺长,所以人们就把信称为“尺牍”。尺牍一般由两块木简组成,写信的时候,先在底下这块木简上写上要说的话,写完了在上面再加盖一简,并写上收信人和发信人的姓名,然后用绳子从中间将两简捆扎结实,这就相当于现在的信封了。据历史记载,西汉文学家东方朔,有一次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竟用了3000 根竹简,他雇了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勉强把这封信抬进宫去。这种竹片和木头信在我国沿用了很长时间,直到纸张的生产和使用普及以后,才逐渐为纸信所代替。

古代交通不便,所以古人传递信息,在外报平安等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写信了。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为什么用“鸿雁”代称书信或信使呢?溯其源头,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放牧羊。”单于听后,只好让苏武回到汉朝。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的来历。

唐朝诗人杜甫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张籍也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千多年来,书信在中华文化里充当着集文学、美学、历史、情感、书法、礼仪、信笺为一体的文化载体。

(二)书信的格式

书信的格式,包括称呼、问候、正文、结尾、署名、日期等几个部分。

1.称呼

书信的称呼要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2.正文

正文是书信的主要部分,主要内容都写在这里。正文中的话要说清楚,做到简明扼要,层次清晰,表情达意。

3.祝福语

主要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祝福,也可以叫祝颂语、祝词。

4.署名

署名是写完结尾之后,签上写信人的姓名,表示写信人是谁。

5.日期

信的最后要写明日期,写明日期可使对方了解你写信的时间。

把书信的格式编成了顺口溜,你们更容易记住。

书信格式顺口溜

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

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

事情谈完写祝福,健康快乐常说到。

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

(三)注意点

在写完以上内容后又想起其他内容,要用上“又及”, 加上冒号,再写补充的内容。那么整封信就是这样:

敬爱的××:【称呼】

您好!【问候】

(正文)

此致

敬礼!【祝颂词】

(姓名)【署名】

(日期)

又及:

(内容)【补充】

(四)举例及点评

佳作欣赏

鲁迅给母亲的信

母亲大人膝下,敬启者?

一月十三日信,早收到。海婴已放假,在家里玩,这一两天,还不算大闹。但他考了一个第一,好像小孩子也要摆阔,竟说来说去,附上一笺,上半是他自己写的,也说着这件事,今附上。他大约已认识了二百字,曾对男说,你如果字写不出来了,只要问我就是。丈量家屋的事,大约不过要一些钱而已,已函托紫佩了。上海这几天颇冷,大有过年景象,这里也还是阴历十二月底像过年。寓中只买一点食物,大家吃吃。男及害马(指许广平)与海婴均好,请勿念。善先很会写了,但男所记得的,却还是一个小孩子。他的回信,稍暇再写。

专此布达,恭请

金安。

男树叩上

一月二十一日

学生范例

给妈妈的第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这几天天气变化异常,要注意穿多点衣服,别着凉了。亲爱的妈妈,想起您的爱,我就有千言万语在心头了。

亲爱的妈妈,从我降临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起,您就开始辛苦了!为了使我健康成长,您付出了多少的心血,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呀!听爸爸说,小时侯的我常常在半夜哭闹,每一次我一哭,你就会一把把我抱起来,轻轻地摇我,哄我,让我安睡了,您才躺下。一个晚上反复几次,您根本就没怎么睡觉!为这,你熬红了眼睛,本来丰满的身材变苗条了,每一次想到这些,我都会非常感动。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不再半夜哭闹了,可是您依然睡得不安稳。冬天,你起来为我盖被子。夏天,您起来看我有没有把手脚伸出蚊帐外,给蚊子咬。妈妈,为了我的健康,您真是费煞苦心了!

妈妈,您不但关心我的健康,而且关心我的学习。我是个电视迷,不管是什么电视节目都爱看。每个假期,我都会围着电视转,为了帮助我改掉我这个毛病,您连您最喜欢看的电视剧都不看,陪我去散步、打球。为了培养我爱看课外书的习惯,您常抽空带我去书城看书,还跟我制定了一个看书时间,每到这个时间,您也会捧着书,坐在我的旁边来,静静地看。妈妈,我知道,您有很多工作要做的。可是为了我,您宁愿放下手头上的所有工作,陪我看书!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好好做人,不会让您失望。

妈妈,现在,我年纪还小,您对我的恩情,我还不能好好地报答,但是我一定铭刻在心的!妈妈,在这里,我只想对您说一句:“妈妈,我爱您!”

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您亲爱的儿子:××

××××年×月××日

学易点评

从古至今,书信是最早的联络方式,然后发展到电报,再发展到现在的网络、电话等,但是书信格式这一中华的文化得以延续。书信是有情物,用心写就。每一细节,都凝聚着写信人的情感,体现着社会礼仪。重视细节是写信的传统。书信文化在传承中总是不断推陈出新,在感受格式变化的同时,品味永恒不变的传统文化韵味。看看这封鲁迅写给母亲的信,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礼仪的魅力,虽说内容有点不易看明白,但我们集中注意力看格式就可以了。鲁迅写给母亲的信,抬头恭敬地写着“母亲大人膝下敬启者”。如说:“敬爱的母亲:您的儿子给您写信了。”为了慰藉母亲喜爱孙子的心情,鲁迅信中用一番笔墨写海婴逸事。如“海婴已放假,在家里玩,这一两天,还不算大闹。”这样轻松休闲的笔墨透露着浓浓亲情。作为人之子,鲁迅爱他的母亲;作为人之父,他爱他的儿子——平平常常中表现出中华礼仪。祝颂语前“专此布达”表示书信正文结束处用语,就如现在写“就说到这里吧”。 说到自己总要以小一号的字写“男”如何如何,落款“男叩”,表达在母亲面前自己作为小儿对长辈的尊敬。鲁迅名叫树人,用小名表达对母亲的尊敬。“叩”字用文字表示动作叩头、拜的礼节。“上” 表现自己的谦逊。

《给妈妈的第一封信》中称呼、问候、正文、祝词、署名、日期的格式都符合规范,同学们可以对照一番。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所以,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祝辞一项便可省去。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意避免。

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姐、弟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