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撰稿柯兆银
翻开上海近现代史,租界是一个亮丽的大色块,公共租界、法租界和中国政府“三国鼎立”,其中法租界以其独特的风景,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说起法租界,不能不说他的开辟者法国领事敏体尼先生。20世纪初,法租界修筑一条南北干道即今西藏南路北段,以敏体尼的名字命名,称为敏体尼荫路,此时,敏体尼领事已经离开上海50年了。
仅仅3个月就在上海升起了法国国旗
故事从遥远的法国开始。
1847年5月20日,法国海港勒阿佛尔,一位中年人携家眷登上“迪盖一特鲁安”号双桅船,他就是法国驻沪首任领事敏体尼。
敏体尼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移民家庭,1825年20岁时入伍,很快升为中尉。他因为表现突出,5年后当上了上校副官。以后,他调入位于巴黎的海军部办公室。可是,他非常厌倦办公室的呆板生活,多次想找机会跳槽,可惜一直没有如愿。1843年10月,他终于离开军队进入外交部。1844年10月24日,外交官拉萼尼代表法国政府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英国所享有的一切权益。此次中国之行,敏体尼跟随在刺萼尼先生左右,深得常识。在刺萼尼先生的推荐和支持下,1847年1月20日,敏体尼获得法国首任驻上海领事的任命。这时,他已将近43岁了。
人到中年万事休,敏体尼来到陌生的上海,他能有什么作为呢?
1847年5月,敏体尼到达澳门,他应该等待法国驻华公使陆英男爵授予他领事委任状,可他等不及了,在路途中就换乘英国快船“加勒比”号直奔上海。经过8个月旅程,1848年1月25日,敏体尼和家眷以及在旅途中雇佣的一个佣人布雷东一起到达上海。
敏体尼领事入住拥有豪华设施的一流饭店理查德饭店(hotel Richard,今浦江饭店)。
敏体尼领事看到的都是笑脸,英国领事阿礼国(Sir Rutherford Alcock)专程来访。他曾长期旅法并在法国读书,对法国颇有好感;阿礼国陪同敏体尼拜会上海官府。
理查饭店今貌
英国领事阿礼国
第二天,敏体尼坐不住了,理查饭店月租600美金,是他工资的3倍,太贵了。他决定寻找新的住处。
到达上海的第3天,他在意大利主教赵方济的陪同下,察看了他在上海老城和英租界之间的一处破旧房子,确切的地址在在孟斗班路(四川南路)和公馆马路(金陵东路)附近。房子在洼地中间,十分破旧,四面穿风,地面经常被雨水淹没,四周芦苇丛生,还有青草坟墓,晚上会有盗贼窥视,没有武装警卫是不会有安全的。
敏体尼领事当即拍板,以每年400元房租租下房子。在他看来,只要可以住人,就租下来再说。英国领事馆已经成立3年多了,英国租界也有两年了,他要抢时间迎头赶上去。
敏体尼致信给外交部长说:“房屋很小……但我置身其中,就如人在法国。”
敏体尼请来工人修缮房子,花了两个月才修缮好,修理费高达1320元,这是一笔非常昂贵的金额。修缮过的三幢楼房像模像样,还把周围一大片地皮圈入领事馆。一幢主楼,供领事居住和办公;另外一幢楼比较小,有两个房间,一间是办事处,一间是会客室;第三幢楼在孟斗班路和公馆马路(金陵东路)转角上。他在领事馆四周竖起竹篱笆,在空地上养花种树,仿佛建成了一个大花园。
领事馆南面朝着上海县城,有一大片坟墓。领馆内负责文书工作的是领事的太太和孩子们,还有原籍波兰的翻译哥士耆伯爵(Kleczkowski)。
1848年4月,法国三色旗升起来了,飘扬在上海的天空——法国领事馆开馆了!
这是1896年的法国领事馆
敏体尼和家人几乎是第一批落户上海的法国人,当时没有一家法国商业公司入驻,只有1842年到达的传教士聚居在西郊的一个徐家汇村落。
敏体尼搬进领事馆,深感居住条件太差,他曾经6小时泡在齐腰深的水中,所有家具都损失殆尽。敏体尼领事和妻子、三个女儿、岳母等,在这里居住了5年。在这里,他接待过其他国家的公使、领事和中国官员,当然还有众多的法国侨民。
横冲直撞开辟法租界
法国驻上海领事馆如期建立后,敏体尼领事马上紧盯着第二个目标:在上海圈定一块法国人的领地。
领事馆开张3个月,1848年7月底,一位商人雷米从广州到上海拜访领事馆。他32岁,经营酒类和钟表,是第一位拜访领事馆的法国商人。他向敏体尼领事提出:要求租借土地用以经商。
敏体尼领事眼睛一亮,开辟租界的时间来了。他在1848年8月6日照会上海道台吴健彰,要求根据《黄埔条约》第22款规定,“按照别国人的同样待遇,即便指定这个地区为法国租界……”
请注意。此前英美侨民租地时一直使用“居留地”(Settlemet)一词,而敏体尼却用了“租界”(Concession)一词。
敏体尼领事向上海道台吴健彰提出租借土地的具体位置:北起洋泾浜运河右岸,南至中国城,东到黄浦江。他看中的这片区域,靠近人口密集的上海县城,濒临交通便利的商业中心,位于中国城和英租界之间,有黄浦江及另外两条洋泾和周泾的河流经过,可供货物运输。敏体尼不知道美国、比利时也看上了这块地方。
敏体尼领事在照会最后强调,“夏末乃是最宜于建屋之时,现即将来临,请贵道台速即发令,以免拖延此事。”
敏体尼领事乐观地认为拿下地皮“不会有任何困难”。
上海道台吴健彰
上海道台吴健彰原是广州的一个行商,拥有巨大的财产,能讲一口不标准但却流利的英语。他不愿意把土地租给法国人,采取拖延办法。他要求敏体尼与上海知县商议具体事宜后再上报,而他也得请示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他强调解决此事得有“一定的时间”。
敏体尼领事火气来了,坚持要求吴健彰在冬天前必须同决他的要求。
这时,吴健彰知道自己将被调职,他在7月26日交出官印前复信敏体尼领事,要他去同英国驻沪领事商洽,在英界内取得一块土地。
吴健彰这一招是一箭双雕,既让法国敏体尼领事和英国领事发生矛盾,又让法国领事和接替他的新道台发生争执。
敏体尼领事怒气冲冲地回函,表示他是根据条约规定向中国而不是英国租借土地;他威胁说要会同法国驻华公使对吴健彰提出控告。
“您这种做法未免太不顾礼仪了,您对我,大法国的代表,竟然提议给一块属于英租界的地皮。我大而强的法国是按条约规定向中国的天子租地,并非向大英国租地。如果我要向我这位高贵杰出的朋友英国领事租地,我又何必惊动您道台呢?且这非私人之间的事,乃是一个大国要求的一项权利,您应该满足它的要求。”
敏体尼领事火气还在发酵,他继续写道:“……我等待您的迅速回答,不然,我就不得不进行申诉了。再者,我时刻都在盼望法国公使来到,他将乘‘巴荣纳人’号来自北方口岸,我想他会和我一样感受到您对大法国的无礼。”
敏体尼领事和中国官府打交道的时候,总是带着一股进攻的作战的劲头。他说:“在中国,必须敢作敢为,才有力量。”
接到敏体尼领事新照会的是新任上海道台麟桂。
麟桂不像他的前任那样刁难,而是愿意主动合作,他热诚地参观了法国军舰,受到了热烈欢迎。
朱立安•德•格拉维埃尔将军描述了接待上海道台麟桂的精彩场面:“由我们舰上的精英、20名炮手组成的仪仗队整齐列队于舰艇后甲板上,道台风度翩翩地登上舰艇,昂首检阅了纹丝不动的士兵。”
法国人租地要求迅速得到满足,1849年1月8日,上海道台颁发给法国商人雷米一份地契,这是法侨在上海获得的第一块“永租”土地合同。雷米在洋泾浜南岸租得一块土地,建设起自己洋行。1861年,他娶了敏体尼领事的一个女儿为妻。他在上海法租界的生意做大了,做房产生意,还做生丝和军火生意。
雷米洋行旧址
敏体尼领事和上海道台麟桂紧锣密鼓地商谈建立租界的大事,终于获得圆满的成果。1849年4月6日,星期五,麟桂与敏体尼正式签字换文,划定法租界界址:北起洋泾浜,南至中国城城墙,东接黄浦江,西边到关帝庙诸家桥。
上海道台麟桂对外正式发布告示,张贴在城里的墙上,人们纷纷前来观看。
面积986亩土地的法租界正式诞生了。从此,法国人纷纷进入,法租界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最终形成了上海的一片兴旺的区域。
法国人感激麟桂,以其名字在法租界内命名了一条马路,即现在的进贤路东段。
(待续)
作者简介:
柯兆银,副编审,现任某杂志副总编辑 摄影:丛名正
担任主编的图书(上海史部分):
1.《上海滩野史》(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2.《老上海丛书》主编
丛书分册有《老上海名人故居》《老上海财富故事》《老上海侨民生活》《老上海摩登女性》《老上海迷人风情》(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主要作品:
1.长篇小说《高考的故事》(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6月第1版)
2.《嬴在起跑线上》丛书3种:
《学生成才的42条建议》(少儿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0位杰出中学生成才纪实》(少儿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学生成才地图》》(少儿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大德必得其寿:书画家李成勋丰年传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
建有自媒体《上海故事周末茶座》公众号,在今日头条平台同名同步发布,并被平台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造者
工作简历:
多年来担纲主编过多份杂志,亦曾在报社和出版社工作
采访过众多的海内外各界精英人物,采访文章以及和散文随感作品,刊登于《联合时报》《上海商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萌芽》《沪港经济》《上海滩》《档案春秋》《国际市场》等报刊
作品择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