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如何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工作中的沟通艺术)(1)

大多数人都认为能言善辩是工作生活中的一项大本事,却不知道善于倾听的人才是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角色。口才好、善表达不一定受人欢迎,善于倾听往往才是高情商的体现,会说很重要,会听更重要。

倾听是什么,是虚怀若谷,是去伪存真,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学会倾听是人生的必修课,莫里斯说,“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

约克大学学生萨拉在上课时听到约翰斯顿教授说:“所有犹太人都应该被绝育”时,她很愤慨,立刻向学校举报,指责约翰斯顿教授是极端分子,要求学校解雇他。后来学校调查后发现,约翰斯顿教授的本意是,“所有犹太人都应该绝育”是被当做“一种不可接受的、危险的观点”来举例的,课堂内上百名学生都清楚知道教授的这个观点,萨拉在上课时没有完整倾听,她只听到这么一句话就断章取义,闹出了笑话,也因此被一些媒体嘲笑她的低级倾听能力和火暴脾气。

倾听不仅要听得清楚,还要听得完整,要有耐心,还要有理解力。有证据表明,大多数人都高估了自己的倾听能力,在一项研究中,让一组经理对他们的倾听能力进行自我打分,94%的经理认为自己擅长倾听或非常擅长,这与他们下属认为自己上司倾听能力很差的看法形成鲜明对比。

那么,如何倾听,如何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在《工作中的沟通艺术》这本书中,作者就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和专业数据,告诉我们倾听的重要性,如何克服有效倾听的障碍,如何辨别倾听类型,如何做到高效倾听。

在工作中如何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工作中的沟通艺术)(2)

《工作中的沟通艺术》一书是行销全美近40年的经典教程,分别从个人技能、团队工作、高效演讲三个方面教你养成工作中既有效又恰当的沟通方式,用于提升自我专业形象、管理人际关系和高效完成工作。作者认为倾听是高效沟通的基础,有效倾听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和写作一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01倾听的重要性

有一句话说:“我们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他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事实上,每个人最关心的还是自己,如果我们想要拥有好人缘,最重要的不是自己说了什么,而是我们听别人说了什么。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提到一个案例,他与一位植物学家交谈,听对方谈大麻和马铃薯的种植,尽管全场都是对方在说,他只是专注地、充满兴致地倾听,却令对方感到愉悦,认为他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

与卡耐基交谈过的人,都夸赞他是一个很好沟通的人,富有感染力。但实际上卡耐基很少说话,他只是善于倾听。很多时候,我们在与人交谈时,都急于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真正的高情商,不是最会说话,而是最会听别人说话。

在许多研究中,倾听被证明是整个职业生涯包括工作、事业成功、生产力、职业晋升和组织效率等最重要的沟通技能。在1000名高管被要求列出理想经理的必备技能时,倾听被排名第一位。

倾听是社会生活中一项难得的能力,除了有利于促进个人成长,在组织中,高效倾听对组织健康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改进工作质量,提高生产力并节约成本。善于倾听的管理者能及时发现他人的长处,调动人的积极性,鼓励下属并激发工作热情,积极倾听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减少错误。

大多数公司或大型机构都注重投资提升员工的倾听能力。施乐公司推行的旨在改进倾听的项目已被7.1万家公司的150多万名员工使用,史派里还为8.7万名员工举办倾听研讨会,以使他们的广告宣传活动并非仅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

倾听如此重要,那如何正确认知倾听,怎样做到高效倾听呢?

在工作中如何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工作中的沟通艺术)(3)

02正确认知倾听

倾听的本质是我们愿意去了解别人,但愿意倾听与高效倾听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有倾听的意愿不等于就能拥有满分的倾听效果。一个好的倾听者,必须要警惕自己对于倾听的错误认知,积极去除有效倾听的障碍,辨别自我倾听类型,清楚倾听的目的,才能做到高效倾听。

001警惕对倾听的错误认知

错误认知1,有效沟通是信息发送者的责任。

许多人认为有效沟通是信息发送者的责任,也就是说话者表达越充分,沟通越有效,实际上如果信息接收者没有认真倾听,就算是最周到、最充分的表达也只是对牛谈琴,所以在沟通中,表达与倾听同等重要,学会倾听,才能更好的沟通。

错误认知2,倾听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一些倾听者是海绵式思维,只会被动机械的全盘接收信息。而事实上,良好的倾听必须通过复述重点、提问细节和澄清疑惑,才能确保理解无误,沟通有效。优秀的倾听者同时也是一位积极互动的沟通者。

错误认知3:说话能够掌握更多优势。

表达欲旺盛的人往往喜欢喋喋不休,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但实际上专注于说话和表达有可能使他疏于倾听,错失重要信息,说得越多错得越多,造成“言多必失”。真正善于沟通的人,同时也是善于倾听的人。

错误认知4:倾听是一种天生的能力。

大多数人认为会说话自然会倾听,其实不然,倾听也是一项需要后天习得的能力,并且越来越成为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沟通技能。倾听需要了解自我、练习技巧、提前准备,同时拥有耐心和懂得尊重他人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才能真正达到有效沟通。

002 去除有效倾听的障碍

研究表明沟通中误解司空见惯,谈话中倾听者能够准确理解说话者语意的概率通常只有25%—50%。一场演讲结束,10分钟后,听众能够记住的信息只有50%;48小时后,听众能够记住的内容降低到25%。

这其中,来自于沟通环境的噪声和各种干扰、来自于生理上的疲乏劳累或记忆减退等、以及来自于心理上的自我中心、个人情绪等,成为影响有效倾听的主要障碍。虽然各种障碍的干扰难以避免,也无法做到完全消除所有障碍,但我们可以做到提前管理它们。

倾听障碍1:环境障碍

谈话现场环境的杂乱无序,人声鼎沸、烟雾迷漫或难闻的气味等,都容易成为干扰谈话的障碍。为了使沟通不受干扰,可以在沟通之前,将谈话安排到更加安全安静舒适的地方,为沟通营造良好的外环境。

倾听障碍2:生理障碍

如果是病理上的头疼难受或听力缺陷,可以提前进行治疗矫正。如果是因为休息不够导致疲乏劳累,精力不济,或记忆力不足,最好在沟通前保证充分休息,使精力充沛,记忆力不足可以准备纸笔用以记录,以免影响倾听效果。

倾听障碍3:心理障碍

阻碍有效倾听最普遍和令人生畏的障碍是心理上的障碍,比如注意力转移、自我中心、傲慢、偏见、情绪化等等。一个优秀的沟通者,会提前自我检查,对自身心理弱点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并警醒自己想办法规避它。

通过对各种可能引起倾听障碍的因素进行管理,积极去除有效倾听的障碍,为良好沟通提供一个健康顺利的环境,尽可能做到有效倾听、高效沟通。

003 辨别个人倾听的类型

不是每个人都以同样的方式倾听,研究表明,人类具有某种普遍性的倾听类型,或特定的倾听动机,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估,来确定自己的倾听类型,明确个人倾听目的。

偏好关系型倾听的人,最关心与他人的情感联系,他们倾听是为了了解他人的感受、感知他们的情绪,相比于评论他人,他们对理解和支持他人更感兴趣,倾诉者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得理解、支持,以及更多的心理慰藉。

偏好分析型倾听的人,很关注信息的完整性,重视细节,善于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在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之后再判断,力求理性与客观,比较耗时费力。

偏好任务导向性倾听的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完成目标任务,如何提高效率,沟通时往往直奔主题,功利性、目的性很强,较少具有同情心或同理心,容易让人有不被尊重的感觉。

偏好批判性倾听的人,对分析信息具有强烈愿望,他们不仅要了解、理解,还会评估和判断,往往更关注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比较偏于挑剔。

对照个人特点,判断自我偏好,确定个人倾听的类型,明确倾听目的,做一个灵活高效的倾听者。

03 如何高效倾听

卡耐基说,“人们请医生,有时只是需要一个听众而已”,专注安静的倾听能化解许多矛盾,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沟通,只有懂得倾听,才能赢得对方的信赖和好感,使沟通顺利进行。 在沟通过程中,以下四个方面可以助你做到高效倾听。

保留评判:可能你在沟通之前就对讨论事项有了先入为主的认知和看法,或者在对方还没解释完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但为了避免争议和盲目下结论,还是要做到耐心倾听、保留评判,确保正确理解,然后再做出评估和判断。就像史蒂芬 柯维说的,“我们要先理解他人,才能让他人理解自己。”

少说、少打断:二八法则适用于很多方面,同样在倾听中,请将80%的时间用于倾听,留下20%的时间用于交谈。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对方,确保消化理解,在必要时讨论交流。一个好的倾听者,有时沉默比说话更有效。

提问:提问是搜集事实和细节、澄清疑惑、寻找额外的没有表达出来的信息,真诚的提问是对沟通的尊重和重视,能够鼓励沟通双方开放交流,提高沟通的质量和效果。

复述:即倾听者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述对方的观点,以确保正确理解。复述的关键不是照搬重复,而是要自己组织语言将个人理解陈述出来,澄清对方所说的内容,以验证是否正确。

善于沟通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在倾听中持有耐心,不急于做出评判,少说话,少打断对方,复述重点,适时提出问题确保消化理解,就能做到高效倾听,提高沟通的质量。

倾听是迈向沟通成功的出发点,学会倾听是人生的必修课,《工作中的沟通艺术》这本书告诉我们,倾听是最好的沟通,学会听比学会说更重要,只有高效倾听才能高效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