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是常见的水稻病害,分布广泛,在我国南北方稻区基本都有发生,发病严重的地块,对水稻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下面4点综合防治技术,希望给稻农们带来一些帮助。

1、建立无病的留种田

恶苗病是由种子传播的循环性病害,如果某地块的水稻发生了恶苗病,种子中很容易携带病菌,因此,建立无病的留种田非常关键,应选择无病的种子,并且进行消毒处理,对于预防恶苗病有很好的效果。

2、水稻浸种

水稻浸种是预防水稻恶苗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多年种植过水稻的农户都明白,水稻恶苗病,以防为主,预防重点就是药剂浸种,一旦发生后,很难防治,浸种药剂主要是咪鲜胺水乳剂(也有用氰烯菌酯、福美双、多菌灵,不过咪鲜胺使用较多),浸种时,用药量和用水量要根据使用说明,不要过量,浸种时间建议在60小时以上(和温度有较大关系,根据温度可适当调整)。

除了浸种外,还有农户选择播前拌种,使用咪鲜胺、咯菌腈、苯醚甲环唑 咪鲜胺等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对于恶苗病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怎么办(1)

3、药剂防治

据不少稻农反映,当田间发生恶苗病以后,通过喷施化学药剂防治,效果有限,尤其是进入发生中后期以后,基本上无效果,而在发生前期,喷施药剂可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用药剂是咪鲜胺乳油,不过,在一些稻区,由于咪鲜胺常见使用,对于恶苗病的效果越来越低。

4、播种密度要适宜

适宜的播种密度,利于减轻恶苗病的传播,如果播种密度过大,容易出现弱苗,并且通风性、透光性减弱,恶苗病发生以后,传播速度快,同时也给恶苗病2次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适宜的播种密度也很关键。

5、拔掉病株

当稻田中发生恶苗病病株后,要及时拔除田外,以此来抑制恶苗病的传播蔓延,这里要注意一点,一定要连根拔除,尤其在恶苗病发生初期,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怎么办(2)

水稻恶苗病有哪些症状?

不同的生育期发生恶苗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有区别,首先,苗期发生恶苗病,会导致病苗徒长,相比正常不患病的植株,能高出1/3左右,并且弱小瘦弱,根系发育不良,严重的直接死苗。

其次,当成株期发生恶苗病后,症状和苗期有类似的地方,观察分蘖,会发现分蘖较少,严重的病株直接不分蘖,并且节间也比较长,很容易发生倒伏。

最后,如果孕穗期发生恶苗病,轻则会导致水稻提前抽穗,出现结实不良,重则直接在孕穗期枯死,造成减产。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怎么办(3)

以上就是关于水稻恶苗病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稻农们带来一些帮助,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恶苗病的发生,争取最终的高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