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不听话的三个方法(让不听话的孩子乖乖听话)(1)

最近追了《妈妈是超人》这个综艺节目,被霍思燕和嗯哼这对母子圈粉了。因为我发现我们家里都是孩子“坑爹”,而霍思燕是“坑娃”。

霍思燕和嗯哼在一起的日常,经常是“妈妈不会干这个”“嗯哼能帮帮妈妈吗”,而嗯哼就会不时表白霍思燕、给霍思燕端洗脚水、安慰霍思燕等等。不理解的人可能会想,这霍思燕不是在偷奸耍滑坑孩子吗?,大人举手之劳的事情也让孩子做,其实不然,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听小编细细道来。

其实,在与孩子相处时,学会示弱,孩子反而会学会主动承担一些事情。嗯哼是个什么都会做的小暖男,恰恰是因为霍思燕“弱”。

家长们不妨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习惯于把权威、强势的工作角色带进家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要知道,孩子们的心是非常柔软敏感的,一旦家长很强势,很容易令孩子积累一些弱小感,削弱他们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的力量。这些消极的自我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很容易成为自卑、负面情绪的来源。可一旦你展现出柔弱的一面,孩子们就会站出来保护你。

怎样让孩子不听话的三个方法(让不听话的孩子乖乖听话)(2)

你肯定要问,大人和小孩的区别不就是大人的能力强于小孩子吗?为什么要示弱呢?

首先,家长们适当的示弱,可以激发孩子的保护欲和责任心。

向孩子展现自己软弱屈服的一面时,其实是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这个机会让孩子知道家长们其实也并非无所不能,而此时此刻,他内心的保护欲、责任心才会被激发出来。

如果一味的做个“超人父母”,孩子们渐渐地也就会变成坐享其成、畏手畏脚、缺乏勇气和担当的模样。

第二,家长们适当的示弱,可以减少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正如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所说:“假如您废弃权利,废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获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遇就更大。”

当父母总是高高在上、趾高气扬时,孩子往往会因为得不到尊重而心生懊恼。相反,父母学会示弱、学会低头,这种放低的姿态,往往会让孩子体会到一种被尊重的快乐,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也增强了。在这个时候,何来矛盾?又何来摩擦呢?

第三,家长们适当的示弱,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到孩子对家长的爱。

在韩国综艺节目《超人回来了》中,爸爸宋一国带着三宝胎儿子上楼梯时,宋一国就故意落在孩子们后面,并有气无力地对孩子们说:“爸爸走不动了,谁来帮帮我啊。”听到爸爸的求助,三个儿子当然心疼了,呼啦一下跑下来,牵着爸爸的手一起上楼梯。看见爸爸疲惫的时候,他们也会非常关切地询问:“爸爸,你没事吧?”

三个儿子虽然调皮,在关键时刻绝对不会掉链子。父母们觉得小孩子们没心没肺的,其实并非如此,你从未让他们见到你弱小无助的时候,总是说“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管”,他们怎么帮你呢?作为家长,要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才能收获到孩子给的这份甜蜜关心。

怎样让孩子不听话的三个方法(让不听话的孩子乖乖听话)(3)

最后,家长们适当的示弱,还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获得过机会展现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同理心会更强,知道适当关心别人,也会主动请求帮助。这一来一往,就让孩子学会了社交。

在处理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时,孩子不至于会锋芒毕露,也不至于一直默默无闻,这样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交往圈也能够随之得到提升和扩展。

综上可见,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完美或者软弱,孩子才有机会变得宽容和强大。示弱是一种爱的艺术,是立足长远的培养。

怎样让孩子不听话的三个方法(让不听话的孩子乖乖听话)(4)

原因何在?其实这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求。

马斯洛的5个需求中,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和尊重需求是人类两个最高的需求。

而‘被需要’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一个人愿意成长、独立,不是因为有人告诉他成长有多重要,而是成长过程中找到的内心满足感。

“孩子像弹簧,你弱他就强”,指挥孩子做事情,孩子都不耐烦,一旦家长要承认不会这件事、念错了一个字、请教一个问题时,孩子们的精神头可立马就来了。

如果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适当的装傻,尝试做孩子的学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家的时候,我问女儿舞练得怎么样,她就摇摇头,烦死了。但我让女儿教我跳支舞,一看我笨手笨脚的样子,她当小老师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她能体会到老师教学生是多么不容易,而且还知道那个动作容易出错、哪个动作不到位,女儿自己的积极性就高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舞蹈水平,还得到了尊重,觉得自己特别有灵性,学习舞蹈的快乐也由此而生。

怎样让孩子不听话的三个方法(让不听话的孩子乖乖听话)(5)

当孩子的学生,是一个我们给予孩子充分尊重和信任,积极发现孩子优点、挖掘孩子潜能的过程。而当父母的老师时,孩子们感受到了尊重和被需要,所以会更加努力的完善自己,以期待下一次还能给家长“当老师”,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形成。

不过,有人肯定要质疑,总在孩子面前“示弱”不是会降低自己的威信,那以后不是更难管了。

说的没错,“示弱”也是要有分寸的,“示弱”不是软弱,也不是卖惨。

示弱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内心变的更加强大,并不是让他们觉得父母“好说话”,从而成为孩子为所欲为的砝码。

在教育孩子时,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会一味的退缩和妥协,否则就会成为软弱的父母,被孩子“欺负”,没有威信的父母是无法成为孩子的引导者的。

怎样让孩子不听话的三个方法(让不听话的孩子乖乖听话)(6)

首先,示弱要注意目的性。

想锻炼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就在哪方面多示弱,请孩子帮你解决问题。

比如你想让孩子养成爱做家务的习惯,不妨寻找种种“借口”让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你想强化孩子的责任感,可以通过装病、偷懒,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策划、决策等,使孩子懂得多关心照顾家人,这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幸福感。

其次,示弱不要过度。

在小事上开始示弱,一点一滴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能够从中发现孩子是否会产生不适,然后再加以调整。如果一开始就在大事上示弱,这件事情对孩子来说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不但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最终达到的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

当然,家长示弱也要演的像一点,不要故作娇嗔也不要太过庄重。

只有让表演逼真,才能让孩子进入这个幻境,进而配合您的表演。学会了适当地向孩子示弱这一招,你会发现,你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优秀。父母们,不妨学着做孩子伞下的一株小草,让孩子为你“遮风挡雨”吧,你会发现孩子们会更加快乐的成长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