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理,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1961年出生于滨海县天长镇1978年12月入伍,1983年回国他成了滨海县天长镇民政办公室的一名科员工作是给革命烈士证书换发,抚恤金发放强烈的使命感让徐振理背负起传承家乡红色基因的重任一干就是39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九旬老兵喜圆寻亲梦?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九旬老兵喜圆寻亲梦(退伍老兵徐振理39年如一日为英烈寻亲)

九旬老兵喜圆寻亲梦

 徐振理,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1961年出生于滨海县天长镇。1978年12月入伍,1983年回国。他成了滨海县天长镇民政办公室的一名科员。工作是给革命烈士证书换发,抚恤金发放。强烈的使命感让徐振理背负起传承家乡红色基因的重任。一干就是39年。

  (一)徐说,滨海是个小地方。他是个小人物,做“小事”。但是,他始终记得“位卑不忘忧国”。努力还原了一段段几乎被淹没的历史。

  2005年秋天的一天,位于北京卢沟桥的“抗战雕塑园”邀请了一百名北京老战士参加研讨会。徐的长辈原海军政治学院副院长徐平将军应邀出席。他的家乡江苏省滨海县天长镇徐丹村被日军杀害。座谈会结束后,他电话中让徐振理搞清楚历史事实。

  徐振理不负重托,认真调查核实,查清了侵华日军焚毁徐丹村的罪恶历史。徐爷爷徐万安在[家族史]中作了记载:1938年6月17日,驻阜城的侵华日军汉奸团23人开徐丹庄,烧杀抢掠。徐的父亲徐邦时年仅5岁。日军放火烧了村子和学校,他和姐姐、哥哥跟着母亲到爷爷家躲避。日军撤走后的第二天早晨,当他和母亲冒着余烟回到家时,他看到了百孔千疮。突然,屋顶上桁条掉了下来了,砸伤了他的右腿.老人直到去世前15天才告诉徐振理侵华日军的罪行。2014年1月26日,徐抢救这段历史的事迹以【一部〈家族史〉揭开日军滨海烧村暴行】的标题在多家主流媒体发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5年9月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序厅,新四军府阜东独立团团长郝济民家信捐赠仪式在此举行。郝济民烈士的侄子和建军向纪念馆捐赠1945年郝从盐阜抗日根据地阜东县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是徐振理促成了这笔捐款。郝济民是河北正定县北孙村人。他于1936年参军,参加了平型关伏击战和其他战役。他后来去了江苏苏北的盐阜区。从1942年到1945年,他给父母写了四封信,分别从阜宁县东坎镇华丰店、福东店、伊三宝号、伊三店寄给他(今滨海县)的家人。1945年后,他与家乡失去了联系。2015年3月,郝烈士的侄子和10名亲友从河北来到苏北寻亲。有了徐振理的帮助,他才了却心愿。在徐的心里想的都是烈士和烈士亲属。他帮助73岁的残疾军人和烈士遗孀73年后再次“相见”,感动了神州大地上的几千万人。

  1944年,滨海县的青年农民刘丙昌、陈世英,新婚不久,与老乡王炎一起随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刘丙昌在1948年3月7日的战斗中牺牲了。王炎埋骨继续战斗,在随后的九龙口激战中失去左腿。同年8月,陈世英找到回到家乡的王炎,询问丈夫的下落。她得知刘丙昌的牺牲,她哭了。此后,王炎和陈世英失去了联系。

  73年间,他们都在寻找。陈世英在寻找丈夫的牺牲地和墓地,王炎在寻找刘丙昌和当年战友等烈士的墓地。偶然间,徐振理从王炎那里得知了这个消息,并帮助了他。他查阅了大量史料,最终确定刘丙昌牺牲在淮南古城。当陈世英从媒体上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立即联系了王炎。2021年3月27日,在徐振理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和王炎在淮安市祁县古城烈士陵园的墓地再次重逢。至此,她了却一生的心愿。

  在为烈士“寻亲”的过程中,徐发现1947年在阜东县潘行区秦桥乡事件中牺牲的吕遂平竟被遗漏了。由于吕遂平父母双亡且未婚,被认定为烈士的过程十分艰难,但徐振理没有放弃。单独组织召开取证研讨会,并在媒体上发布寻找线索公告。2020年,他在滨海县档案馆翻查了吕遂平抚恤金的发放根源,在滨海县人民法院找到了吕遂平被反革命凶手烧死的卷宗,2021年找到了证明吕遂平烈士身份的铁证。

  利用庭审档案还原烈士身份,徐振理的努力是一个创举。据悉,39年来,徐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跨越千山万水,为56位烈士寻亲,为全县10位烈士补办了证书,为10位军人遗孀申请了生活补助。为两位外乡新四军老战士补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二)“保留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先烈,他提议在家乡创建一个红色文化纪念馆。为此,他带头动员家人捐出了唯一的传家宝他爷爷用毛笔写的《家族史》。在他的带动下,收集了1000多张抗战照片和20万多字的史料。

  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徐振理组织设计建造了“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纪念馆”,并于2014年底开馆。他担任讲解员,听众达到三万多。为了摸清家乡新四军的红色脉络,徐奔走求证,留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和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2年3月25日,新四军第3军第8旅第一政委吴信泉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他家人向徐振理签名赠送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吴信泉画传》。第八旅旅长政委分别是田守尧、吴信泉。吴信泉三儿子吴宛平对徐说:“画传编著完成后,我们家有一个遗憾。田守尧叔叔和我父亲作为新四军3师8旅首任旅长、政委,竟然没有在一起的照片。后来经徐振理考证证实,在1940年8月八路军第五纵队的一张合影中,作者将误把吴信泉误释为张天云徐振理把这张合影照发给吴皖平,合影中有八路军第五纵队2支队(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3师8旅)司令员田守尧、政委吴信泉、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副司令员常玉清,是目前为止发现的8旅4位首长唯一一张合影。吴皖平对徐振理说:“这张照片从未见过,真是太珍贵了!”

2019年3月, 《吴信泉画传》第二次印刷,增补了这张照片。徐振理说:这既是告慰前辈,也是对历史有个交代。

万里寻英烈,丹心铸军魂。徐振理虽然已到花甲之年,但依然精神抖擞。他说:“退伍不褪色,退休不退责。为烈士寻亲,讲述滨海的红色故事,我会一直做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