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十点,我们准时出发,目标:青州黄花溪。原来和熙妈计划与“小情人”的游玩,因为熙爸这位后勤部长的倾情加入,妥妥滴开启了亲子游的序幕。

车子很快驶入青州庙子镇,熙爸常来此地出差,便熟门熟路的带我们到一家名店品尝了正宗的庙子全羊。饱腹之后我们心满意足的坐车继续前行,俩孩子一扫刚见面时的拘谨,叽喳谈笑起来,我不由戏谑:“这哪是吃的羊肉啊,简直像打了鸡血嘛!”笑声中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顺利进入景区大门,刚走到幽幽谷巨石跟前,我们就被潺潺溪水吸引住了,停留了许久才继续前行。其实这只是个引子,很快我们就来到三合瀑,对面山崖上三股瀑布疾驰而下,汇入洼地形成翠绿湖面,长榭下面有各色鲤鱼成群游动嬉戏,吸引无数游人驻足观赏。长廊尽头有一旋梯,直入顶层。极目远眺,瀑布飞溅,远山葱茏,虽无把酒临风,心下自喜洋洋者也。曲折转寰,登桥远望,湖光山色,浑然天成,拍照合影,映入画中。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你与风景自融为一体。登一段木阶,行一程山石,涧溪自脚边潺潺流淌。山中无四时之变化,似有阴晴之转寰,时而骄阳似火,时而豪雨挥洒,我们倒也入乡随俗,安之若素。

青未了畅游黄花溪魏富华 青未了畅游黄花溪(1)

正自沉醉中,熙爸一时兴起,欲入水中寻找螃蟹。不料一掀开石头,就撞见一群小虾。消暑去火的金银花露空瓶子排上了用场,掬一股清泉入瓶,捧一只小虾嬉戏。熙爸一边捞虾一边大叫:“这只大虾好像怀孕了呢!”一边捧入瓶内。我们在一旁用崇拜的眼光看他获取战利品。当他再次大叫:“又是一只大虾”时,我不由自主地问他:“这只虾也怀上了吗?”不经意间从眼角余光中瞥见熙宝正偷偷抿嘴笑,我连忙捂住口,一面心中暗想:这哪里是陪孩子来游玩,分明是在回味我们遥不可及的童年时光,且这样的回忆毫无违和感,有木有。

继续沿溪涧上游,熙妈盯着汩汩的溪水亦来了兴致,缘由是她又于大旋流中发现了一虾群。于是又蹲守了大半个小时,我们依然静静地欣赏她一点点地将一只只小虾捧入花露瓶中,直至兴尽。在这里时光是流淌着的,且以人不易察觉的方式欢快地向前逝去、逝去。

峰回路转,溪涧渐远,随着急雨骤歇,老天爷送来了温暖。前面一壮汉一屁股坐在木栈道上直喘粗气,一听说仅走了一半的路程,决意原路返回。我们继续努力攀登,之前的稍事休息,更感腿脚沉重,孩子们走走等等,索性撇下我们自顾前行去了。我们趁歇脚的功夫,观察一下山色:山崖陡峭,峡谷幽深,森林茂密,百草葱茏,有点喀斯特地貌特征,不由让人想起张家界刀削鬼斧之功。骄阳似火,口渴难耐,恍惚中我几次欲将金银花露饮下,竟忘了瓶子里面是游弋的小虾。热汗又伴着激起的冷汗湿透了衣衫,赶紧拧开瓶盖,让它们也呼吸一下新鲜氧气。

青未了畅游黄花溪魏富华 青未了畅游黄花溪(2)

终于转入了一段平和的幽径,蜂舞蝉鸣,无比惬意。在躲避群峰地追逐中,熙妈静听蝉鸣,从路边的矮树上发现了两只野蝉正欢快地拍打着蝉翼,于是它们被熙爸请进了花露瓶里。我们接下来的话题便是儿时怎样的捕蝉与吃法。我现在不太赞成这些,尤其是这样对待已经长出翅膀的小生灵,但我还是被熙妈从未泯灭的自然灵性所折服。孩子们已登顶,我们被催促着加快了前行的脚步。

下山的路并不远,这不熙爸已先一步下了台阶,等着给我们抓拍照片呢。再往下就是宽阔的大路,恰巧雨又来凑热闹,汗浸了衣衫,雨又透了衣衫,好在我们甘之如饴。只是这雨越下越大,积水漫上了路面,我们也学小俩口挤在漂流管道下躲雨,看几个人打着伞从上面漂流而下,倒也颇有情趣。不过无端当起“电灯泡”,有些不招人待见。我们只好在低矮的滑道下往前走,为此旋宝沾了一头黏黏的蜘蛛网,估计回家可以粘蚊子了。正踯躅间,我发现一辆小板车赫然停在一旁,随口道:“咱们搭这辆车走吧!”从孩子身后转过来,看到上面果然坐着司机,师傅答曰:在躲雨。熙妈赶紧说:“师傅,拉我们一程吧!”师傅倒也爽快,只说有些危险。我们便蹲上敞开的板车,抓住前面挡板,我兼顾给师傅打着伞。车子晃晃悠悠地趟过积水,腾起一片片浪花,我们乐呵呵地戏说:这个可比峡谷漂流来的刺激多了,关键是千金买不来这体验呐。

谢过师傅,我们沿石阶很快到了三合瀑。想起还有几个景点未看到,我复带俩宝拾阶而上。水帘瀑果然名不虚传,我们钻进水帘洞里,用手去挠洞口外的瀑布流,自我感觉颇有大圣风范。按照指示牌,我们未找到滴水崖,绕过木栈道,它竟出现在拐弯处等你来。只剩幽幽谷了,一边走一边思忖,俩孩子顿悟:就是我们入园时经过的大石头嘛。既如此有缘,不妨留照存念。只是经过山中阴阳地洗礼,各位的尊容也是沾染了特别的颜色吧。

青未了畅游黄花溪魏富华 青未了畅游黄花溪(3)

临下山时,熙爸善解人意地决定将蝉放生,我们鼓掌赞同。随着他大手一挥,金蝉欢快鸣叫一声,旋即腾空而起,俄而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中。刹那间,我的心地一片澄明,像极了蝉飞翔的澄明的天空。飞吧,飞吧,去守住各自的天空,让彼此自由而不辜负此生。

青未了畅游黄花溪魏富华 青未了畅游黄花溪(4)

作者简介:魏富华,淄博人,博山区作协会员。喜欢读书,旅游,写作。未来可期,愿“心如花木,向阳而生”。

壹点号博山区作协

,